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剧是一种大众化的文化艺术形态,在所有节目类型中充当收视支柱。本文以电视剧为例,从观众的职业身份角度试图呈现不同群体在电视剧观看过程中的基本情况、偏好及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视剧制作行业的发展和成熟,市场化生产越来越明显。市场化生产带来了电视剧制作的高速度和高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电视剧题材类型划分的渐渐成型。戏说剧、秘史剧、武侠剧、推理剧、青春偶像剧、言情剧等等,不一而足。每种类型的电视剧又都是由内部各种类型化的元素组成,农业题材电视剧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3.
电视剧的市场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陆电视剧市场的形成,是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的电视行业迈出了向市场化进发的第一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到今天电视行业已经进入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时期。电视剧是众多电视节目类型中最早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在目前我国的电视行业中,电视剧市场的产业化程度也是最高的。从策划,投资到拍摄,制作再到宣传,发行,回收成本,电视剧市场实现了自身系统化的发展与壮大。  相似文献   

4.
毫无疑问,电视剧是最受电视观众欢迎的节目类型之一,但鉴于电视剧的制作、采购、播出以及观众收视心理等特征,如果电视媒体过于依赖、看重电视剧,那么大到整个电视行业及电视产业,具体到一家电视台、一个频道,早晚会走入一条死胡同。因此,61号令的出台及执行,对规范国内电视行业的行为和走  相似文献   

5.
医疗剧是电视剧研究中不可忽视的类型之一,而《外科风云》是本年度最为值得关注的医疗剧.在这部电视剧中填补了以往国产电视剧的空白,在行业剧表达上注重个人价值的言说,并给观众呈现出了客观真实的医患关系,人物塑造也更加真实丰满.  相似文献   

6.
电视剧作为电视节目的一种艺术类型,自然具备电视媒体的艺术性、传播性以及教育性、娱乐性。按照不同题材分类,电视剧类型主要有历史剧、都市剧、乡村剧。近几年又兴起了以不同职业为表现题材的行业电视剧的说法,其中较为典型的医疗题材电视剧最具代表性。因此,本文结合电视媒体的特性试论医疗题材电视剧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观照"[1],反应艺术与社会的内涵以及寻求电视剧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以此更好地反哺社会,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7.
朱丽丽 《新闻界》2008,(1):104-106
本文以文化研究的视角切入,从传播机制、意识形态语境、产业经济多方面透视当代中国电视剧的类型生产,并在电视剧类型生产与本土语境、类型并轨背后的商业与意识形态影响、跨境影像生产中的类型策略三个方面探讨电视剧类型生产机制中呈现出来的诸种现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与生育政策调整,儿童观影受众群体迅速壮大,然而与之矛盾的是国产儿童电视剧在数量与质量上皆举步维艰的现状。儿童电视剧作为儿童阶段教育和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在电视剧行业中的地位不可或缺。本论文通过对近15年来一些中外儿童电视剧典例进行探究与分析,从"儿童本位"与"产业运营"兼顾的角度出发,寻求分级制度、形象塑造、艺术语言、产品周边与融媒体再创等多方面革新下的国产儿童电视剧发展方向。同时也阐述了儿童电视剧在类型电视剧中独到的意义与价值,对发挥其巨大的市场潜力起促进鼓励作用。  相似文献   

9.
电视剧作为一种艺术样式,既是文化的表现,也以文化为表现对象,文化从根本上决定着电视剧艺术的性质与特征。因此我们可以从审美文化类型上来理解与分析电视剧的类型.并探讨在三种审美文化博弈格局下电视剧艺术的价值定位和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0.
频道对各时段的电视剧编排,从有什么播什么,到对收视率和成本进行定位,甚至对频道类型和电视剧题材类型作捆绑定位,这是一大进步。各地还有一旦安排的电视剧偏离收视率定位,即断然撤退的举措或制度,这对培育频道形象不无好处。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的电视剧作品有70%以上是由民间资金投入拍摄的。来自全国各省、特别是集中在北京、上海的影视公司资本推动了中国电视剧的行业快速发展。但同时,民间电视剧公司快速兴起的背后也潜藏着不少隐患,包括题材上盲目跟风、销售发行的无序竞争、演艺人员稿酬哄抬炒作等等,不少民营电视剧制作公司因题材失误、成本超支等原因陷入经营困境。民营电视剧制作公司该怎样科学、合理地判断电视剧投资风险?从2013年开始,影视剧行业在二级市场上备受追  相似文献   

12.
潘政治  高昊 《新闻世界》2010,(12):156-157
从1958年我国第一部电视剧问世至今,我国的电视剧已经走过了五十几个春秋。电视剧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球视野来看,电视剧在国际影视文化产业中也同样占据突出地位,成为各国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实力竞争的有力支撑。中国电视剧要在产业化进程中实现长效发展,并且成为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参与国际影视产业竞争的拳头产品,就需要在不断整合创作资源,更新创作理念,丰富创作实践的同时,广泛借鉴全球范围内的行业管理经验,不断适应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优化我国电视剧行业管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赵莹 《现代传播》2019,(3):110-115
文化价值是电视剧重要的表现内容之一,但在电视剧实践创作中往往被忽略,导致当前一些电视剧出现格调不高、价值观错位等问题。基于此,应探索建立文化价值主导型电视剧综合评价体系。此评价体系以对电视剧从文化价值角度的分类研究为基础,主要包括电视剧内容创意、视听表达、商业价值、文化价值四大主体部分,以及相应的播后评价。"4+1"电视剧综合评价体系可用于电视剧策划、融资、发行,以及评奖、理论研究、教学等各个环节。以电视剧文化价值为先导,主要基于电视剧重要的文化传播影响力,以及电视剧文化价值产生的特有的"精神能量"对现实社会和经济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剧制作出现了从流派到类型激变的轨迹。表面看,这是市场化带来的创作机制的转变,内里却隐含着文化结构的松动和偏移。类型剧本来可以构成电视剧制作的重要层面,但事实上它几乎成了许多电视剧创作的先导形式,其结果是对个性化、风格化的自发创作形成了挤压,新的电视剧流派难以形成。当务之急是增强电视剧制作机制内的自我调节能力,以理性和艺术信念强化创作者的主体性,构筑电视剧多样化的创作格局。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类型电视剧生产的发展成熟,电视剧类型竞争成为我国省级卫视竞争中的主要手段.本文采用2010-2013年共四年的黄金时段电视剧类型的抽样数据,对我国省级卫视电视剧类型的垂直多样性和水平多样性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对电视剧的类型规制提升了省级卫视电视剧类型的垂直多样性,降低了省级卫视电视剧类型的水平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电视剧是整个电视行业中最早实行制播分离,也是产业化发展最成熟的节目类型.进入21世纪以来,国产电视剧产量激增,2003年产量首次超过1万集,2009年电视剧年产量达到11469集,全国平均每天播出电视剧800多集,无论生产量还是1播出量,均位居世界第一.①然而,在成为电视剧生产大国之后,精品电视剧却不见增多,烂剧当道、雷剧风行的现象广受诟病.在媒介融合和网络自制剧勃兴的冲击下,电视剧产业面临的困境日益突出,其变革的需求也日益强烈.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30年,我国的电视剧生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电视剧产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每年十几部的数百集发展到如今的几百部的上万集,质量也得到极大的提高。可以说,在文化领域中,电视剧行业是改革最充分、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电视剧生产、播出大国。2007年1月,广电总局发布公告,全国各卫视频道黄金时段只能播主旋律电视剧。主旋律电视剧的播出成为电视剧的主角,这样,创作出优秀主旋律电视剧就成为重中之重的任务。主旋律电视剧是类型电视剧,类型电视剧有一定的常规,这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美国政治题材电视剧产生了空前的影响力,从1999年播出的《白宫风云》开始,一直到2013年播出的《纸牌屋》,政治题材电视剧在美国越来越受到电视观众的青睐。美国的娱乐评论家布莱特·马丁将当前时代称作美国电视史上第三个黄金时代,在这第三个黄金时代中,政治题材电视剧无疑是最闪耀的类型之一。本文以《白宫风云》与《纸牌屋》两部美剧为例,探索美国政治题材电视剧类型特点以及政治题材电视剧受众的收视心理。  相似文献   

20.
熊忠辉 《视听界》2014,(3):18-22
认识数量规模巨大但价值稀释的中国电视剧产业,与量少质优的韩国电视剧产业之间的差异,在电视剧作为文化输出的重要产品类型的当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电视剧产业整体优势、生产层面、价值层面、政策层面等方面阐述中韩两国电视剧产业的差异性,探讨中国电视剧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