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校本课程、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三足鼎立,是我校为迎接整体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确立科研兴校发展策略的建设举措。实验表明,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大都是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也正是教师培训,专业成长的过程。由此可见,教师是树足立鼎的核心,是科研兴校的根本;任教学校则是教师生活、工作、学习、专业成长的家园。  相似文献   

2.
陈健 《贵州教育》2005,(4):11-12
教育现代化及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教师必 须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教师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决 定并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学校的发 展,也必须建立一支理论丰富、观念更新、勇于探索、 感为人先的高素质队伍。这样学校才具有生命力。 我校在教师校本培训工作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一、以新理念为先导,确立正确的校本培训指导 思想 校本培训是指立足学校岗位的实际需要,把教师 培训和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是一 种灵活而持久,经济有效的在职继续教育形式。为 此,我校在“以人为本、科研兴校、走自我发展之…  相似文献   

3.
校本课程、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三足鼎立,是我校为迎接整体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确立科研兴校发展策略的建设举措。实验表明,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大都是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也正是教师培训,专业成长的过程。由此可见,教师是树足立鼎的核心,是科研兴校的根本;任教学校则是教师生活、工作、学习、专业成长的家园。面对树三足而立新鼎---全面提升教师素养,从而全面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系统工程,我们作出了构建校本培训“教育场”的科学抉择。三年来的实验研究告诉我们,构建校本培训“教育场”是最为有效的途径。校本培训的场效应已显现出多方面、多维度、多层次的跃迁。  相似文献   

4.
校本课程、校本教研、校本培训三足鼎立,是我校为迎接整体进入新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确立科研兴校发展策略的建设性举措。实验表明,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大都是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教育行动研究的过程,也正是教师培训、专业成长的过程。由此可见,教师是树足立鼎的核心,是科研兴校的根本。任教学校则是教师生活、工作、学习、专业成长的家园。面对树三足而立新鼎——全面提升教师素养,从而全面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系统工程,我们作出了构建校本培训“教育场”的科学抉择。1999年,教育部在上海召开的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会议…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科研工作在农村小学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已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因为学校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所以校本科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助推剂。我校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一直坚持向科研要质量,向科研要效益,走科研兴校的道路已成为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识和普遍行为。多年来,我校一直立足本校发展,加强校本科研活  相似文献   

6.
教师是教育的中心,是教育的生命,是一个学校最宝贵的资源;再好的教育理念,再漂亮的学校发展规划,再先进的教学设备,如果没有教师的主动探究和创造精神,一切就都会是空的。要实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战略,教师是关键性因素,我们应当不断挖掘利用教师这一资源。基于这种认识,我校构建了以师为本、科研兴校的办学模式,作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我校多年来坚持“常规立校、科研兴校”的思想,以师德教育为根本,以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教师职业基本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及高学历培训为重点,采取“课题为载体,教、修、研相结合”的校本培训模式,使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得到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完善,教师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
<正>校本科研,即着眼于学校的整体规划和发展,从学校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科学研究。长春市朝阳区明德小学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打造了一座溢满书香的明德园,创建了"书香启智"的明德品牌。下面谈谈在工作中提高校本科研有效性的几点策略。一、多角度培训,揭开小课题的神秘面纱(一)常规科研培训我校始终坚持每月两次的常规科研培训。培训内容的选择依据当前教育动态和教师们的需求,如《学记》专  相似文献   

9.
学校是教师职业生涯的重要场所,是教师成长的摇篮。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校坚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确立科研先导地位,努力建设校本教研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学校逐步走上了师生共同成长的内涵发展之路。一建构校本教研活动模式新课程的实施关键在教师,要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  相似文献   

10.
开展校本科研活动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我国百万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素质的提高,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如何把学校构建成一个学习型组织,建立以校为本的科研兴校制度,这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本文拟就开展校本科研活动的思路与方法进行探讨。一、为什么要开展校本教育科研活动1.开展校本科研活动,有利于学校定位自我主体,从而立足本校发展实际,实现自我建构,挖掘潜能,形成特色。目前,教育科研活动确立以校为本的发展思路,有利于学校定位自我主体,从而走出自定客体的误区。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培训量…  相似文献   

11.
校本培训是指立足于学校岗位的实际需要,把教师培训和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的学校行为,是一种灵活而持久、经济有效的在职继续教育形式。为此,学校在"以人为本、科研兴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新理念指导下,确立了"以  相似文献   

12.
我校自1993年就全面实施“科研兴校”战略,已走过五年多的艰辛历程。回顾历史,我校科研兴校战略基本思路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三条主线,三大原则,三大特色”。 一个目标 我校的目标始终是追求教育现代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三条主线 一是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进行教育科研归根到底要依靠教师,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是“科研兴校”的基本保证。为此,我们将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13.
山东章丘市绣江中学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加强教师专业化培训,走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发展之路。学校开展了丰富高效的校本培训活动,通过制定培训方案,建立教师培训档案和评价制度,倡导教师  相似文献   

14.
闫巍 《中学教学参考》2013,(24):109-109
新课程改革给学校和教师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蓬勃兴起.原来只教不研,只实践不反思的状况得到了彻底改变.教研兴校、教研兴教已成为学校与教师的共识和行动.特别是通过校本研训,困惑学校、校长、教师的职业倦怠和专业低迷的难题得到有效破解.可以说,新课程改革激活了校本研训,使学校教育科研从形式化走向实效性,从肤浅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5.
李小平 《贵州教育》2009,(14):26-27
随着“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等口号的提出,很多学校都非常重视教师的教育研究和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课题立项、专家培训、发表文章、出版学校论文集等等,实际上这在一定情况上推动了教师进行校本教研的积极性,激发了教师进行教改的动力,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令人忧虑的是,很多学校强调了一种形式,而忽视了校本教研的实质。  相似文献   

16.
教育科研水平体现着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而教育科研的校本化是其必然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校本教研能提升学校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素质、推进学校的内涵式发展。近年来,河南省郑州市第九中学果断提出了“科研兴校”的宏观战略,  相似文献   

17.
一所学校的发展,其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一个最关键也是一个最活跃的因素,那便是教师。可以这么说,只有教师发展了,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学校也才会快速地发展。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校始终围绕“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不断采用“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的方式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引导教师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用科研成果为教育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8.
校本研修:教师自主成长之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自主成长的一种有效的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它与校本培训有着质 的差别。初步研究表明,校本研修能够形成促进教师自主成长的作用机制,能够为培养自主成长 型教师提供自主选择、自主反思、自主建构和可持续发展的有利环境,有利于加强以校为本的人 才资源开发,为推进科研兴校提供优质的教育人才资源。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校根据"科研兴校、特色立校、质量强校"的治校方略,以新课改的理念为中心,把校本教研作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主渠道.我们意在实践研究中逐步构建新的校本教研框架,从而有效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升教师自身的反思意识和能力,实现教师的自主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努力建设符合学校实情的可持续发展的"校本教研"机制.  相似文献   

20.
以校为本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理念。随着课程改革的启动与深入,教育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树立校本研究的思想,加强教师校本培训工作,才能造就一支理论丰富、功底扎实、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才能推动学校的持续发展。近年来,华龙区试验小学在“以人为本、科研兴校、走内涵发展之路”的新理念指导下,确立了“以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为主攻方向,立足岗位,积淀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