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推广带给人们一场信息的革命,新媒体的崛起带动了传播业市场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获知信息、了解社会、娱乐休闲的重要载体。新媒体具有无限的潜力,而极强的互动性、可以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从“议题设置”转变到“设置议题”就是新媒体的特性,即核心竞争力,使新媒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2.
碎片化阅读是数字化、新媒体语境下技术飞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也是人们日常生活改观之后的一种新常态。人们已经习惯于借助可移动、便携式的媒介工具进行即时即地的交流与沟通,乃至分享各种“无用”的信息。碎片化阅读虽不是提升文明生态的灵丹妙药,却也不是洪水猛兽。若适时关注、设置议题和引导,或可成为经典导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郭习松 《新闻前哨》2008,(11):37-39
“公民新闻”使人们注意到大众媒体的职业记者并不一定是它所报道领域的权威的专家,很可能对于某一领域而言,受众或受众集体的智慧更应该受到关注。在新媒体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受众可以一改往日在新闻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被动地位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信息的制作和传播中来。他们不再被大众传媒所设置的议题牵着鼻子走,对于重要的新闻信息可以有自己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占琦  苏静 《今传媒》2016,(10):131-132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自媒体加入传媒大军,媒介资源空前繁荣,媒介重心发生偏移,媒介不再单纯作为社会“公器”探讨社会公共议题,而是更多的关注私人议题。媒介域的“私有化”,同时也带来了传统媒体“把关人”角色缺失和“议程设置”功能势弱等问题,网络草根和网络红人利用新媒体、自媒体进行“议程设置”。本文分析面对上述问题,传统媒体应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5.
浅析网络议程设置的特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议程设置理论的提出基于传统媒体环境。强有力的传播者、处于被动状态中的受众和传统媒体的有限性为实现媒介的议程设置提供了主、客观的保障。然而 ,网络中传播权泛化、信息获取高度自由、时空无限将“议程设置”理论的传统基础一一打破。但打破并不意味着网络不能设置议程。本文分析了网络传播中议程设置在议题设置者、议题内容及议题设置所依赖的技术三方面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葛蕾 《新闻世界》2013,(6):164-165
1972年,马尔科姆·麦库姆斯与唐纳德·肖提出了议程设置的概念,指的是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对议论的先后顺序。41年后,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发展,传统的传播模式被颠覆,议程设置也有了相应的变化。本文从议程设置过程中的传播者和受传者、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以及传播效果四个方面,分析新媒体环境下议程设置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7.
朱艳丹 《东南传播》2023,(12):23-26
当下互联网下沉和新媒介技术不断迭代更新,政法类新媒体如何着眼大势,在新闻舆论工作中掌握话语权的同时让鲜活生动的内容直达受众引发共鸣并实现政法正能量的传播?作者结合福建法治报新媒体工作实践,阐述政法类新媒体通过以导向为核、把握时度、创新守正等,有效掌握议题设置权、创新议题设置的方法,发挥其在引导舆论、凝聚社会共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维  王锋 《新闻知识》2007,(5):38-40
议程设置又称议题设置,理论源于美国的马尔科姆·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发表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份实证研究报告《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该报告分析了1968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情形后认为:大众传媒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媒介所强化报道的题材和事件,会引起人们的重视;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表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王静 《青年记者》2007,(6):75-76
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D.L.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性,来影响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在网络传播中,受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权力,具备了在网络中制造和传播信息能力和条件的受众还可以直接参与到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完全有可能和能力赋予某些事件“显性”,使事件逐步显化、重要化而成为公众的“思考对象”,将公众注意力引导到某些事件和问题上,将事件演变为“议题”提到公众的“议事日程”上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在网络传播中被强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新媒体”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延伸出来的各种媒体形式。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新媒体的互动性,新媒体的原刨性,新媒体的分众性。  相似文献   

11.
大众传播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agendasetting)是指大众传媒通过大众安排讨论话题,引起公众的注意,从而进入公众议题,影响公众原有的思想和观点。议题设置可以把受众的注意力导向某些特定的问题或争端上。“议程设置是一个过程,它既可以影响人们思考什么问题,也能影响人们怎样思考”。运用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理论对三峡工程的“媒介议题”和“公众议题”进行分析,我们看到:大众传媒围绕“三峡工程”进行的媒介议程设置方式是循序渐进,逐步扩大影响和强化效果的。媒介议题设置使受众经历了对这项工程知之甚少、到十分关注、直至共同…  相似文献   

12.
在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如何突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动互联、智能终端、大数据,代表着新媒体时代的三大特征,它们的融合与交织,共同创造了一个复合型信息消费时代.技术赋权和资本驱动的新媒体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不断对传统媒体进行议程设置.如何在“四面楚歌”的窘境中实现破釜沉舟式的突围,传统媒体应从嫁接新媒体基因的服务理念、迎合“据说时代”的数据开发和渗透新媒体逻辑的模式创新这3个方面寻求重生.  相似文献   

13.
周宁 《东南传播》2015,(2):22-23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新媒体技术包括的数字、网络和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使新媒体技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本文主要对新媒体技术在影视传媒中的应用做了具体介绍,并对新媒体技术对影视传媒的影响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是"弱控制"的媒介。在这种媒介环境下,议程设置受更多因素的影响。如公众的新媒体需要程度、使用习惯、接触频率,不同新媒体的覆盖人群、技术特性、表现方式,新媒体传播内容与公众兴趣点的相似程度等。在议程主体更加多元、议题更加广泛、议程更加复杂的"弱控制"环境下,只有运用多种合力效应,才能使军事外宣议题设置产生实效。  相似文献   

15.
“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是由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肖在1972年《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salience)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公众自我议程设置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议程设置理论作为传播学的经典理论之一,最早由美国的马尔科姆·麦肯姆斯和唐纳德·肖于1972年提出,其核心观点是: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题。而在我国学者郭庆光教授的《传播学教程》一书中,他认为议程设置的中心思想是: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7.
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肖在其著名论文《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中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等信息传播活动会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从而影响着人们对各种事件重要性的判断。关于议程设置的研究,实际上涵盖了两个交互作用的过程:自上而下的“议程设置”和自下而上的“议程建构”。议程设置过程是指大众传媒向公众传播各种议题的相对重要性,并影响其判断的过程,关注的是传媒议程如何影响了公众的议程;议程建构过程,指政治精英的政策议程受到各种因素(主要包括传媒议程和公众议程)影…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也发生了技术性的变革。如今,新媒体等被广泛地运用,使新闻传播进入了全新的数字信息化时代,也为新闻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数字媒体技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被应用得越来越广泛,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新媒体技术就是通过新的技术手段,其对信息进行传播,拓展了新闻传播的途径,增强了新闻传播的速度。新媒体技术为传统技术带来了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所以只有不断发展、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推动新闻传播的发展。本文从现代信息传播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剖析了现代信息传播新媒体技术给传统媒体带来的生存困境及发展对策。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技术不断应用于信息传播的背景之下,只有积极拥抱新媒体技术,创新发展,才能借助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大势,融入信息化时代的大潮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文章从技术哲学的视角来探讨新媒体的整体结构和发展方向,从而推动新媒体技术在技术哲学领域的研究。【方法】以“技术哲学”为纽带,把技术哲学中一些较为完善的理论,运用到新媒体技术的研究之中,即从技术的哲学视角来探讨新媒体的整体结构和发展方向。【结果】新媒体技术具有检索方便、融合性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风险。【结论】针对新媒体技术出现的问题,需完善法制建设,完善信息审核制度,加强对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教育,建立全方位的防护体系等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70年代朱至80年代,“新媒体”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新闻界、学术界和科技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近年来,以互联网和手机为用户终端的新媒体传播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将人们置身于信息的包围之中,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可接受的信息资源。新媒体对人们的生活越是具有正面的便利作用,越是可能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面对这些负面影响,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控制这些问题,真正做到扬新媒体之所长避新媒体之所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