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8 毫秒
1.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射箭是一项古老的技艺。在原始群居时代,人类为了生存,发明了弓箭作为狩猎和防御的工具。在山西朔县的一个文化遗址中还发现了石镞(zu石制箭头),可见射箭运动的历史非常悠久。  相似文献   

2.
《天问》“伯禹愎鲧”神话源于远古先民的自然崇拜、生殖崇拜等早期原始宗教活动。禹从鲧的身体中出生的神话表明,鲧、禹生活的年代处于从母系到父系氏族制的过渡时期。这则隐含着“禹生于石”的神话,反映了远古先民的石崇拜与生殖观念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王萱 《华章》2010,(33)
在岩画中所描绘原始舞蹈的内容,反映了原始社会生产劳动过程的场面,是原始人类面对自然环境产生的一种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从功能上讲它仍然依附于原始巫术或生产记事等实用意义,画面真实记录我国远古先民的生产生活,是原始先民思想感情的符号.  相似文献   

4.
高襟是中国神话宗谱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是掌管婚姻和继嗣之神。高裸形象来源于先民的卵生信仰和交感巫术,在汉画像石中主要有三种类型:卵生动物型,半人半曾组合型,人或神型,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左右两旁的伏羲女娲不交尾,且呈现出“三位一体”的图式。汉嘲像石中的高襟形象不仅体现了汉代人对人类起源的原始理解,也反映了汉代人当时的原始信仰、宗教生活和社会习俗,展现了对死后未知世界的美好憧憬和愿望。  相似文献   

5.
<正>火,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远古之时,由于不懂得利用火,人类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先民们逐渐发现了火的价值,人们利用火来烹煮食物、照明、田猎,进而用于祭祀和战事之中。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告别了蛮荒时代,开启了  相似文献   

6.
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在地名中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反映,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地名记录了昭通先民在改造环境,开发资源,建设家园的生产、生活历程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生老病死、人情世故、众生百态的感悟与反思.地名是研究昭通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也是了解民族习俗、风土人情的生动教材.  相似文献   

7.
一、龙虎蚌图的发现 1987年,考古工作者配合濮阳市城市基本建设对西水坡古文化遗址进行发掘时,发现大量远古先民留下的遗迹和遗物。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6400多年前仰韶文化时期的几组蚌塑龙虎遗存。根据其分布情况,大体可分为三组。  相似文献   

8.
原始艺术是原始社会生活在先民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原始先民在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客体创造艺术形象时,就已经把他们对客体和事象的感知注入了其中;而原始宗教巫术,比起工具起源的历史的确要晚得多,但其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原始宇宙观,同时也体现了原始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特征。因此,毋庸置疑,原始艺术必然与原始巫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无数事实证明,原始巫术在原始艺术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花山岩画作为壮族先人精神的外化物,包含着在原始宗教巫术思维共同支配下形成的一种祈求生存的愿望,具有浓烈的宗教巫术色彩,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原始宗教巫术仪式何以具有艺术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上古先民初始的历史意识和历史知识传播是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历史教育传统的萌芽和源.头。原始的历史教育以口述寓含先民原始历史观念的历史知识为手段,以反映远古祖先生产生活情形和体现与大自然或其他威胁作斗争的历史神话传说为主要内容,它具有传承历史知识、继承发扬祖先优良传统、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励先民精神意志的教育意义。这种原始的历史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0.
根据营盘山遗址的考古勘查试掘出露情况,结合附近区域零星出土的遗存,对古营盘山人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这一时期的营盘山人过着村落聚居的定居生活,他们的生产生活器具群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原始审美观和原始艺术有了发展,生活质量达到了一定的水准,私有制可能已经萌生。其所处的时代,约属父系氏族公社晚期,甚或已跨入奴隶制社会的大门,是哀牢国形成期较为进步的区域之一。他们族属百越族系,是今汉藏语系侗傣语族的先民中的一支。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自古崇玉爱玉 ,5 0年来的大量考古发掘证明 ,我们的祖先七八千年前就已掌握了玉的生产和雕琢技术。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和使用日用器物的国家 ,而且也是制造和使用日用器物品种最丰富 ,艺术最考究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远在五千多年前,以女娲、蚩尤为首的苗族先民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开创了璀璨的三苗文化,从此,苗族先民文化和中华文化开始了水乳交融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传说早在秦汉之际,客家原乡(赣闽粤边区)即已流行石古信仰习俗。从石古原型的象征意象、记忆和文化渊源来看,客家原乡传承至今的石古信仰习俗,与百越文化、畲民文化乃至禹夏先民的石母崇拜一脉相承,其原型是中华初民心灵中的以大山石壁洞穴为象征的"大母神"。  相似文献   

14.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创造和使用文字的国家。我国的象形文字比较及致少要早二千余年。殷墟甲骨文并不是最早的文字,我国文字已有八千年以上的历史。从距今七八千年的甘肃大地湾刻划符号到距今六千年前的西安半坡刻划符号,再到五六千年前的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等等象形文字符号……,中国文字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从古至今仍在流行、通用并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古老文字。中国文字是中华各民族的先民共同创造的,不应称作“汉字”。  相似文献   

15.
用人之道是一门关于发现人才、选用人才、用好人才的科学,也是一门发掘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领导艺术。我国古代在这一领域内取得的成就是令人惊叹的。千百年前古人提出的一系列用人思想、用人原则和用人经验,在今天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历史几乎与人类文化史一样久远。自古以来,佛教因为具有深奥的经教的历史文化,不仅丰富了传统艺术的内涵,而且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华夏民族文化及各个方面。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至宋元,在敦煌、龙门、云冈等地的石窟中,先人们创造了辉煌的“佛教艺术”和经典的集建筑、雕塑、绘画为一体的石窟艺术杰作,人们在其中产生强烈的情感上共鸣和震撼。“宗教艺术”是游离于此岸性与彼岸性之间,介于宗教与艺术之间的精神产品,兼而具有宗教与艺术的两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巨石阵     
开圆圆 《海外英语》2014,(12):35-35
巨石阵是英国最著名、最神秘的史前遗迹。巨石阵位于索尔兹伯里平原附近,考古学家认为它建于公元前2500——前2000年——4000多年以前。是谁把这些石头运到这里的?为什么运到这里?怎样运的?关于这些石头有很多种秘的传说。这里曾是坟地吗?或者是一个占星观察站?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回答。但最大的疑问就是这些石头一开始是怎么到达这里的。它们巨大而沉重。科学家说这些石头来自几百英里之外的地方。关于石头有很多传说.有些人说是魔法师梅林叫一个巨人为他建造了这个石头阵,或者是梅林自己将这些石头从爱尔兰康力若斯山运到了这里。有些人说是恶魔把石头运到这里的。还有人甚至说石头阵是外星人的着陆点。2001年。作为考古实验的一部分,考古学家们尝试将一块大石头(尺寸和石头阵的石头差不多大)沿着陆地和海岸从威尔士运到石头阵。志愿者们很费力地将石头拉了一段路。但石头一被运到船上.石头以及船只就都沉没了。  相似文献   

18.
早在一万年以前,少数民族的先民已开始对人物进行艺术表现,并延续发展至今,成为记载各少数民族在创造人类精神明与物质明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成为当今少数数民族美术创作与教学的一块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9.
距今 1万年前 ,中国出现了传说的氏族首领 ,以“三皇”、“五帝”最为有名。尤其是“五帝”时期 ,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江北、江南的先民都尊奉他们为祖先 ,形成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和各种遗迹 ,湖南攸县的“尧帝宫”等遗迹亦是如此。它们作为当地人民尊奉祖先、弘扬民族文化的对象 ,是可以站得住脚的 ,也是符合传说时代历史实际的  相似文献   

20.
研究广西平南县双木村客家话的音韵变异。双木村居民五百多年前来自福建省连城县四保乡。双木话有不少音韵变异,这些变异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方音问的融合;另一方面是双木话的历史音变和古音残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