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也是关系割新民主主义革命成败的关键是土地革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封建的土地制度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被压迫、被侵略的根源。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统治的主要社会基础和代理人。不改变这种土地制度,就不能使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农民获得解放,也就无从解放农村社会生产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一直处于尖锐的对立状态之中。毛主席在他的光辉著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曾论述道:“封建的统治阶级——地主、贵族和皇帝,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而农民则很少土地,或者完全没有土地。农民用自己的工具去耕种地主、贵族和皇室的土地,并将收获的四成、五成、六成、七成甚至八成以上,奉献给地主、贵族和皇室享用。” 中国历代的农民,就在这种封建的经济剥削和封建的政治压迫  相似文献   

3.
毛主席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指出,“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完全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其生存和发展,是附属于帝国主义的。这些阶级代表中国最落后的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解放前地主阶级在农村占有大量土地,几千年来一直依靠封建土地制度和历代反动政权,残酷地压迫和剥削广大农民。甘肃尤其严重。全国解放后,尽管这个反动阶级已经彻底被推翻,广大农民在工人阶级的领导下,不仅当家作了主人,而且沿着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  相似文献   

4.
在清代前期,也就是《红楼梦》的成书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已进入末期,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奴役和剥削农民的基础。广大农民深受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处于极端贫困和痛苦的境地,除了反抗斗争,别无出路。广大农村是当时阶级斗争的重要战场。当时,明末农民大起义已被镇压下去,而新的农民大起义尚未到来,农村的阶级斗争形式首先表现在,广大农民为反对封建的土地租佃关系而进行的抗租、反夺佃的斗争;同时还表现在以贫雇农民为主体的为反对沉重的赋税徭役负担而举行的抗粮、抗差、反苛捐杂税等斗争。这些斗争形式,过去的封建王朝虽然也发生过,但是在清初,  相似文献   

5.
旧中国的封建土地制度是封建势力、官僚资本、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经济基础与社会基础,是近代中华民族被侵略、被压迫、穷困及落后的根源,是我们国家民主化、工业化、独立、统一和富强的基本障碍。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工业化开辟道路,才能巩固工农联盟和无产阶级专政。建国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已经在有1.45亿农业人口的老解放区(总人口约1.6亿)实行了土地改革.农民从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手中获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从威远窑子村的土地占有情况看,还是从萨县专区的情况看,在民国时期内蒙古中部地区,占人口总数不到10%的地主占有土地总数的20%—30%,富农和中农无论是人口数量还是占有土地的数量,都在总人口及土地总数的40%—60%之间,贫雇农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30%—40%,仅占有20%左右的土地。贫雇农缺乏土地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农民失去土地的主要因素包括利息高企的民间借贷、沉重的税负,严重的自然灾害和个体农民的不良嗜好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西晋是中国封建生产方式继续发展的时期。但是,这个时期的奴隶制度依然严重存在。奴隶制的存在是否给西晋政治产生一定的影响呢?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西晋封建生产方式的发展与奴隶制的严重存在 西晋封建生产方式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下述两种形式的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一是以佃客劳动为基础和以地主大土地私有制为前提的社会生产方式。其生产关系的主要特征是:(一)、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即地主拥有的“田宅称是”,其田园“周遍天下”①;(二)、耕种地主土地的劳动者称为佃客,“客皆注家籍”②,对地主有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三)、佃客主要受地主的实物地租剥削,“其佃谷皆与大家量分”③。由于地主阶级是这种生产方式的代表,因此,可简称其为地主制封建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以前,四川农村的封建经济结构的基本形式,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这种小农经济,包括自耕农和佃农,是历代封建王朝赋役剥削的基础,也是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对象和地租剥削的对象。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后,由于我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软弱,资本主义没有能够得到发展,在四川统治的是军阀地主,继而是四大家族。军  相似文献   

9.
小王:李师傅,昨天晚上,我们小组的同志看了革命现代舞剧《白毛女》的电影,对前几天您给我们讲的“封建地主阶级是怎样剥削农民的”体会得就更深了一些。确实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李师傅:地主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农民,农民就必然要起来跟地主斗争。一部封建社会的历史,就是农民反抗地主  相似文献   

10.
一自东汉魏晋以来,士族豪门势力日益发展,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和加强他们的统治力量,采取维护士族豪门地主利益的九品官人之法——九品中正制。他们在占有大量土地、控制着多数农民的基础上,发展了这一制度,从而使这些豪门大族成为世代相承的门阀势力。他们不但利用其种种世袭的封建特权,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形成武断乡曲的地方特殊势力;更重要的是他们之中很多人成为封建政权中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家,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处祖国腹地的河南,地权在集中下又呈不同的态势:地主占有的土地较此前有所降减,失去土地的农民也日趋增多,小农经济大量存在;地主靠出租土地对农民进行封建剥削,实物地租占有极大份额;农业商品化生产虽有发展,但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显得十分微弱。农村经济呈现日趋衰退的态势。这些情况表明,只有进行彻底的土地改革,农民才能真正获得解放。  相似文献   

12.
小王:李师傅,上次,我们谈的是封建地主阶级在经济上怎样残酷地剥削农民。李师傅:对。小王,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巩固他们的反动统治,不仅在经济上残酷的剥削农民,在政治上利用封建国家的专政机器,压迫农民,在思想上还利用封建意识形态,也就是  相似文献   

13.
在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国家中,封建关系占优势,农民是主要群众。在这些国家里,正确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对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同盟者及其统治基础。封建的土地制度对广大农民长期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正是中国被侵略、被压迫、贫困落后的根源,也是中国国家民主化、工业化、独立、统一和富强的基本障碍。因此,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质就是农民革命。领导渴望土地的中国农民,从地主那里夺回自己的土…  相似文献   

14.
“永佃权”无疑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特有的租佃制度。租,指的是对土地拥有的所有权;佃,指的是对土地拥有的耕作权,即使用权。在封建社会里,“租”与“佃”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身依附,劳役与被劳役,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封建地主及其政府,为了对农民进行随心所欲的剥削,总是想方设法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他们授予农民的佃权、官有地产、贷给农民的粮食、种籽以及耕牛,都不说明农民社会地位的提高,人身依附关系的解放,而  相似文献   

15.
废除不合理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四”是中国人民两千多年来的愿望.历史上许多有识之士为此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对农民问题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提出“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1922年6月15日中国共产党执委会提出“没收军阀官僚的财产,将他们的土地分给农民.”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封建土地制度是近代中国被侵略、被压迫、贫困落后的根源,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不改变这种统治制度,不打倒地主阶级,就不能使农民获得根本解放.因此,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毛泽东同志的“工农武装割据”的三项基本内容之一就是土地革命.  相似文献   

16.
近现代维吾尔族的封建庄园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维吾尔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天山南路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哈密盆地,共有六百多万人口,占新疆人口的46%左右。在解放前与国内其他各兄弟民族一样,受着封建地主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由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他的封建剥削就更为野蛮和残酷。从残存的封建庄园制度中更可清楚的看出。  相似文献   

17.
教材分析从教材编排看,本课讲述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历程。从时空概念看,是人类社会的主体,是人类社会的过去。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和特殊性,决定了它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地位。本框题着重讲述封建社会经济制度的特点,是重要的知识点。它通过揭示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实质和形式,说明封建土地制度是封建剥削的基础,通过介绍封建制的剥削方式,说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加深学生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理解。教学目标:1.记住封建土地制度的特点;2.说出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8.
<正>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经济占绝对优势的国家,社会生产的主要生产资料是土地。而历代土地所有制形式变化多样,同一个朝代前期和后期也不一样。“古者田皆在官”,“后世田有官民之分”.我国古代同时存在着三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国有土地、地主的土地、自耕农的土地。在封建社会里,国有土地和地主的土地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就阶级内容而言,均属于封建统治阶级——地主、贵族和皇帝所占有,都是对很少土地,或者完全没有土地的农民进行剥削的手段;地主的土地和自耕农的土地虽然均属于土地私有制的范畴,但在性质上,两者却截然不同。地主的土地是所有者对佃农进行剥削的物质基础,自耕农的小块土地则是地主阶级及其政府掠夺、榨取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在土地高度集中、地主残酷剥削的封建社会,太平天国平均分配土地制度是革命的、进步的,它不仅反映了农民渴望得到土地的根本要求,是向封建地主斗争的犀利武器,而且将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起助长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太平天国军事制度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太平军的编制与统兵体制1、太平军的兵源和编制。太平军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军事组织,产生于1850年11月的“金田团营”。前期兵源的基本成份是来自广东、广西一带的汉、壮、瑶族的贫苦农民,矿工和烧炭的山民。史载“从者俱是农夫之家,寒苦之家”。他们是为了反抗封建剥削和压迫而从军的,也有少量的地主或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参加。太平军团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