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一、"中国例外论"产生的背景对"中国例外论"的讨论要在客观中立的基础上展开,即"例外"并不带有价值判断。但凡讨论"例外"的事物,必须承认存在另一个与之对应的概念——"常规"或"普适"(普世),"中国例外论"亦是如此。一般而言,"中国例外论"有"国内发展模式"和"对外战略"两个分析视角,本文重点讨论"中国例外论"中的对外战略问题。(一)古代中国的"普世"与当下"中国例外论"观点相反,古代中国的发展历  相似文献   

2.
正为进一步落实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提升中国图书的国际影响力,拓展中国图书对外传播渠道,五洲传播出版社(以下简称"五洲社")提出了"中国书架——中国图书(外文版)影响力工程"项目(以下简称"中国书架")。2016年该项目相继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丝路书香"工程和中宣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工程"。该项目旨在整合国内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内容的外文版图书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定位问题进行探讨。当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已逐渐摆脱"左"的思想影响而趋向成熟,应当以"民国文学"和"新中国文学"姿态回归"中国文学"队列,这不仅有助于现代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也将促成中国文学研究的整体化,促使一个统一、大气的"中华民族"文学观的构成。  相似文献   

4.
<正>第五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设有"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论与实践"和"对外话语体系创新发展"两个高峰论坛,同时还有"中国对外传播的精准化转型""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中国故事与国家形象传播""讲好中国故事的地方实践"四个专题论坛,以及"留学生与中国对外传播""大学与中国对外传播"两个圆桌会议。  相似文献   

5.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对中国人民的性格与灵魂的塑造都产生了深远地影响。鲁迅也曾讲过:"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道教。"因此,对中国人民的性格与中国文化的研究就决然抛不开对道教的研究。中国的儒家文化为中国的世俗社会树立了一套道德准则,道教使这一套道德准则在神圣领域得到延伸,这一切集中地反映在了道教的"承负"思想之中。可以说,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承负"思想成为了中国人行为的准绳,为中国的"道德"在神圣领域获得了备书。本文就道教"承负"观产生的历史维度和道教"承负"观产生的逻辑维度两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中国形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作为一种"文化他者"存在于西方现代性的叙事体系之中。它将一种基于想象的、似是而非的关系强行地置换为一种话语模态、一种经验常识,继而试图将中国形象本质化,遏制其发展与变革。为此,亟需在研判"西方之中国"多重诉求的基础上,着力建构和确立"传统中国""当(现)代中国"与"未来中国"三种形象,使中国形象尽快回归到"看与被看"同构共生的展演程式中来。  相似文献   

7.
西方发达国家领先中国的窗口期越来越短,打压中国的手段更为强硬,我国对外传播工作将会面临较大的阶段性困难。而国内民众价值观自信是对外传播中"中国价值"自信的基础。在对外传播过程中,"讲好中国故事"是方式,"塑造中国价值"是目标,这一过程包含着一个经由"讲好中国故事"抵达"塑造中国价值"的逻辑。目前我们在有意识地打造进行对外传播的传媒艺术内容和作品中,存在突出的中国价值塑造困境:所塑造的中国价值是庞杂、散乱的,甚至是在"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地塑造中国价值。面对这一困境,我们亟待厘定出在进行价值对外传播和输出中的"中国价值",这些"中国价值"数量不应太多,且要便于识记,既能够与人类共通价值联络,又不乏本土价值的特殊性。这些被筛选出的价值,应该通过传媒艺术等方式进行聚焦式、渗透式、高密度、高持续的对外传播。"大同""礼序""中和"三大价值可供我们在厘定"中国价值"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受邀参加了不少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研讨会。一些智库同行感慨,十八大以来,虽然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国内近年来也新建了许多智库,但整体上看,中国"智"少"库"多的现状仍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反而出现了"智"与"库"断层(即"库"蓬勃发展、"智"止步不前)的失衡趋势。这是目前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进程中相当值得警惕的、且需要扭转的现象。中国真的"智"很少吗?中国历朝历代都不缺乏谋士,也不缺乏治国理政的优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中国文化"走出去"离不开翻译。当前,翻译如何适应新时期的要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增大中国文化的吸引力,从而提升中国软实力,是翻译界新的课题。通过构建中国翻译话语体系,提高中国翻译话语在世界文化话语体系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是中国文化通过翻译这一途径"走向世界"的重要办法,也是提高中国软实力的必经之路,而习近平总书记"讲好中国故事"思想恰好为这提供了价值指导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制造"在世界上占据了愈来愈重要的地位.但是近段时间以来,西方国家针对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问题大肆炒作,中国制造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这些信任危机使中国产品信誉受损,使中国产品在美国的销售量急剧下降.文章从贸易保护主义和价值链两个角度对产生"中国制造"信任危机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中国制造"信任危机,拓展国际市场的几点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重点导读     
《对外大传播》2016,(9):1-1
美国大选中的"中国话语"及对中国外宣的启示美国大选,无论是在美国国内层面,还是在国际层面,都举世瞩目,选举结果将直接影响美国在未来四年的政策走向。大选过程涉及的中国议题会对美国甚至世界的"中国话语"产生影响,影响两国关系的民意基础。了解美国大选中的"中国话语",做好美国大选年的外宣工作,对促进国外公众对中国的理解、提升中国形象大有益处。2016美国大选中的"中国话语"主要集中在中美经贸关系、南海问题和朝鲜问题、网络安全、人权问题等。我们应总结美国总统大选中的"中国话语"趋势,规划外宣,提早介入;根据整个国际  相似文献   

12.
国际新闻报道(含对外报道)要体现"中国立场"、展示"中国视角"、表达"中国观点"、传播"中国声音",这已经成为当前传播学界和传媒业界的共识。然而,"中国观点"应该具体包括哪些内涵?"中国立场"是否就等  相似文献   

13.
都市化进程是对城市实践的动态描述,在学术研究相对滞后的前提下,动态观察亟需在场,从"节点事件"到"焦点问题"再到"界点特征",是对都市化进程动态观察的三个递进层次。2012年中国都市化进程凸显八大"焦点问题"。2012年,中国都市化进程的年度"界点特征",体现为"建设新型城镇化"决策的提出,使得本年度中国城市发展发生了"国家导向型城市"模式对"社会导向型城市"模式的截断。"截断"的真正含义是两种城市模式的"逆势相合",即"国家导向型城市"表面上截断了"社会导向型城市"的自然发展,但两者以"自下而上"的城市建设为契合点,实现了协同合作,这也是对中国古典城市"他治"与"自治"协作传统的继承。明确当代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过渡性、复杂性与"中国特色",是未来中国城市建设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日本历史学家依田憙家运用唯物史观研究中日近代化差异,认为中日前近代文化是两国近代化的重要前提。他认为,中日近代化过程中的文化形态在前近代就已形成,中日前近代文化虽同为封建文化,但是差异很大。传统文化性质不同,日本传统文化性质是文化摄取性,中国传统文化性质为文化发生性,日本比中国更易于接受西学。文化形态方面,"文化基本形态"不同,日本为"并存型",中国为"单一型";"摄取文化的形态"不同,日本为"全面摄取型",中国为"部分摄取型",日本文化形态比中国文化形态更有利于吸收西学,前近代日本西学发展超过中国。教育形态不同,日本"普及、提高能力型"教育形态比中国"选拔、达到目的型"教育形态更有利于教育普及和能力提高。社会协作不同,日本"非亲族协作型"以"忠"或"义理"为伦理观念,中国"亲族协作型"以"孝"为伦理观念,日本社会协作比中国有利于近代经济发展。日本前近代文化比中国更有利于吸收西学和思想启蒙,有利于近代化。  相似文献   

15.
正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在国际上存在着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他塑"而不是"自塑"。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关于中国国际形象的塑造,一个难以回避的概念是四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全球读者对"中国故事"的好奇与期待与日俱增。中国文学在全球的"能见度"不断提升,走向世界的规模不断拓展,海外出版传播"影响力建设"初具成效,成为构建国家软实力与国际话语权的重要途径。中国文学正在推陈出新,描绘有"精神重量"的中国,打破语言藩篱,弥合多样性文化的差异,畅通渠道,搭建联接中外的桥梁。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道路注定漫长,既积累不少有益经验,也面对多重复杂挑战,其历程带给人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战略思想,自此以来,"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成为一个重要的国家传播实践时代命题,而且成为话语学、修辞学、新闻传播学等领域的一个重要学术议题。这两年,学界围绕"中国故事"、"中国话语"等核心概念,涌现了一批研究成果。然而目前,"中国故事很精彩,中国话语却很贫乏"的尴尬现实,给研究者提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研究问题:什么样的中国  相似文献   

18.
在北京召开的"2005中国自主创新·品牌高层论坛暨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峰会"上,宁波荣获"中国品牌之都"称号.据宁波市副市长余红艺介绍,从1993年来宁波成功培育了11个中国驰名商标、12个中国最具价值的品牌和35个中国名牌.  相似文献   

19.
正自2001年入世以来,中国与各贸易伙伴互惠互利,而非"赢者通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享受到中国提供的巨大机遇。"说(入世)只有中国获利,别人都吃亏了,这完全不符合事实。"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6月28日在介绍《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白皮书时表示。这是中国首次就这一问题发表白皮书。白皮书将中国入世称为"中国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0.
正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然而,与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略显尴尬的中国软实力。中国的国家形象亟需从"经济强国"向"文化强国"转变。纪录片作为我国文化产品"走出去"的重要类型,以纪录真实影像为主要特质,成为对外传播、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媒介及载体。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语境存在显著差异,中国纪录片的出口之路始终被"高文化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