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华涛  杨博  张自谦 《职业圈》2008,(2):108-109
文章探讨了孙中山民权思想的形成过程,从民权主义的初步形成到逐步深化,最后达到了历史应有的高度——新三民主义,揭示了其内涵及精华之处。  相似文献   

2.
文章探讨了孙中山民权思想的形成过程,从民权主艾的初步形成到逐步深化,最后达到了历史应有的高度--新三民主义,揭示了其内涵及精华之处.  相似文献   

3.
马成成  白洁 《职业圈》2007,(8S):111-111,120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孙中山借鉴外国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自己的民权政治思想。从理论上看,孙中山在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推翻专制统治、用权能区分理论来处理人民与政府关系等基本设想;从政体设计上看,孙中山主张五权宪法和地方自治,并提出革命程序论。孙中山的民权政治思想推动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建构进程,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这些理论也存在一些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色彩,没能带领中国进入现代化的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民主思想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思想是孙中山社会政治学说的理论基础,在三民主义理论体系中居有核心地位。通过追溯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发展、演变历史,比较孙中山与西方启蒙思想家民主观的异同,揭示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内在矛盾及其开放性、民族性、致用性的特点,对于我们完整地理解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客观评价其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中的历史地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孙中山借鉴外国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提出了自己的民权政治思想.从理论上看,孙中山在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推翻专制统治、用权能区分理论来处理人民与政府关系等基本设想;从政体设计上看,孙中山主张五权宪法和地方自治,并提出革命程序论.孙中山的民权政治思想推动了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建构进程,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这些理论也存在一些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色彩,没能带领中国进入现代化的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6.
自鸦片战争遭受列强侵略开始,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灾难和危机。经历清末民初政治风云之后,孙中山丰富发展了三民主义,其民族复兴思想愈益成熟完善,其内涵主要包括: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建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首要前提;实行民主建政,为国家的强盛和长治久安建立制度保障;发展实业,振兴经济,为国家的兴盛和强大奠立基础和根本。这些思想主张,构筑了近代中华民族复兴的理论基点。作为孙中山革命道路的继承人,中国共产党超越了这些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更进一步推进了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7.
民族主义是中国近代的主要社会思潮之一,90年代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民族主义思潮研究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相关学者就"民族主义"的界定、内涵及思想来源、近代民族主义的类型、特点以及与其他思潮的关系、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时间与发展阶段、近代民族主义的评价等展开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是中国近代最主要的社会思潮之一。与此相一致,社会主义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新世纪以来近代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术界梳理了传统思想资源中社会主义因素以及社会主义与其他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对中国历史上三次社会主义思潮高潮,特别是五四时期的社会主义思潮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以前少有研究的三四十年代知识界中兴起的社会主义思潮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学者予以涉及,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同时,除基尔特社会主义继续得到学术界的关注外,面对世界范围内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中国近代史上的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等其他非主流(或非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流派也开始成为学术界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溯9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于现代新儒学研究的历程,对这一时期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具体而言,在重新审视新儒学的发展脉络、深入思考新儒学的学理建构、新儒学与多元思潮的会通、新儒学与当代中国及世界的关联等四个论域上,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近20年来新儒学研究的新内涵,拓展出诸多新议题与新理念,也创新了新儒学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为缅怀伟人中山先生,传播和弘扬孙中山的思想、精神和文化,促进对外文化交流,中山市政协、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在2016年7月到12月以孙中山文化为载体开展了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巡演活动,分别在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公演,掀起了一股孙中山文化热潮,为增进两岸同胞以及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团结,凝聚振兴中华和实现民族伟大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在领导革命运动的过程中,曾四次到台湾,对台湾的革命事业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一次是在1900年9月。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孙中山认为“时机不可失”,决定发动广东惠州起义。他于9月28日抵达基隆,在台北新起町(今长沙街)建立起义指挥部。他在台湾筹措军械,指挥起义,并且经常与兴中会台湾分会同志接触,在台湾播下了革命种子。由于起义未成,孙中山先生在台湾停留42天后只得离开了。第二次是在1913年11月。革命党人宋教仁被袁世凯暗杀后,孙中山准备发动二次革命兴兵讨  相似文献   

12.
冯友兰与五四思潮——略论冯友兰文化观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友兰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一位重要的哲学家兼哲学史家,也是“五四”时期成长起来的历史人物。本世纪30年代初,他因出版了两卷本《中国哲学史》而名闻于世。40年代又连续出版了《新理学》、《新原人》等“接着宋明理学讲的”六部哲学著作,更使他名重当时。应该说,冯友兰与他同时代的许多著名历史人物一样,正因为受到了“五四”思潮的影响,才有后来的许多学术成就。因此,他的思想发展、学术成就与“五四”思潮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冯友兰与“五四”思潮的关系并不太注意,特别是作为一位哲学史家,冯友兰在其《中国哲学史新编…  相似文献   

13.
王静 《文化交流》2011,(8):32-34
1900年,喝着姚江水长大的慈溪赵家蕃、赵家艺两兄弟东渡日本。在日本期间,赵氏兄弟结识了孙中山,参加了孙中山、黄兴等在东京成立的同盟会。从此出身儒商之家的赵氏兄弟与辛亥革命结下了不解之缘,为宁波留下可圈可点的百年记忆。  相似文献   

14.
保守主义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社会思潮之一。与此相同的是保守主义研究也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年来近现代中国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术界关于中国近现代保守主义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此外,还对中国近现代思想史脉络中保守主义的形成时间进行了深刻的讨论,形成了三种比较合理的说法,同时,学界还研究了中国近现代保守主义的发展阶段。中国近现代保守主义思潮与马克思主义、激进主义、民族主义等其他思潮之间的关系也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如何正确评价保守主义则成为近年来研究者关注的另一个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5.
西化思潮是近代中国一个重要的思想文化思潮。本文拟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西化思潮研究作一述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学术界对西化思潮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学理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西化思潮的内涵及其发展历程,二是"全盘西化"思潮的相关问题,三是西化思潮的特点及其评价。  相似文献   

16.
我们要进一步深化中国近代思潮研究,第一,就必须对"思潮"的涵义进行研究和讨论,搞清楚自西方传入的"思潮"在西方的"本义",以及我们是在什么样的涵义下使用西方传入的这些"思潮"之概念的,二者之间的差异何在。至于那些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理解的非外来的"思潮"概念,我们要经过讨论,达成基本共识。同时,要特别注意多种思潮在某一思想家身上的重叠。第二,要加强对中国近代思潮的中外思想资源的研究,搞清传入中国的西方思潮在西方的生成、发展、流派、演变,以及它们是何时和如何传入中国的,其生成、发展、流派和演变对中国的影响,搞清中国本土的思想资源是如何影响中国知识界对西方思潮的选择和接受的。第三,在研究思潮史时,必须把研究对象放置于历史发展的脉络中,动态地研究它们在不同历史阶段或时期的演变,这样才能对它们做出实事求是的科学评价,尤其要重视世界局势的变化,特别是西方局势的变化对中国近代思潮发展和演变的影响。第四,除了要动态地研究近代思潮在不同历史阶段或时期的演变外,还应加强对近代不同思潮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特别是相互影响、相互吸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宋志明 《文化学刊》2008,(1):186-187
现代新儒家所利用的西方近现代哲学思想资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笛卡尔到黑格尔的近代理性主义思潮;另一种是黑格尔以后的现代非理性主义思潮。狭义新儒家比较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不断巩固。但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在意识形态领域冲突和激荡,带来了新的矛盾和挑战。当前,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引导和管理,引领社会思潮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以来,学术界在继承和发展此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近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源头及传播过程、社会主义思潮、思想家的社会主义思想等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新的成果,并积极引入新的研究范式,拓宽研究视界,将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今后的研究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深入:关于"社会主义"概念;关于域外思想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主义思想观念的影响;关于非科学社会主义的其他流派的社会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思想的本土资源的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的文化研究中,伯明翰学派与法兰克福学派是重要领军力量,他们的理论研究为大众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式与途径,他们是新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影响最大的两个支流。文化工业的提出让法兰克福学派有了理论指向,伯明翰学派则开辟了文化研究的先声。这两个学派对大众文化的认知代表了西方学界的基本立场,两个学派的研究既有共通之处,又在大众文化的价值、意义研究、理论视角等方面有诸多不同之处。比较两个学派的异同可以进一步进行大众文化的理论范式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