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文文 《新闻世界》2012,(8):252-253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频发,而在这些事件中,谣言逐渐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发泄型群体性事件中谣言产生的社会环境和谣言的传播过程及谣言传播产生的社会效应来分析谣言传播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高莹 《新闻前哨》2013,(5):53-54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速前进的关键时期,社会的转型导致人民内部的矛盾时有凸显,尤其以群体性事件较为突出然而,群体性事件中很多激化的矛盾表现形式来源于不正确的谣言传播。加之数字化新媒体的时代大背景,谣言传播在群体性事件中的地位更加重要。本文以研究群体性事件中的谣言传播来分析群体事件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张迎辉 《东南传播》2012,(11):62-64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在我国多有发生。本文针对"发泄型群体性事件"首先在了解我国学者论述的前提下对其概念进行了辨析,在此基础上,以"瓮安事件"为例,把发泄型群体性事件分为事件爆发前的流言传播阶段、事件爆发前的谣言传播与情绪酝酿阶段、事件过程中情绪的群体感染与行为的群体模仿,以及事件平息后谣言的消散和情绪的消解阶段,并分析了各阶段的信息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4.
虎雅彬 《今传媒》2011,(7):48-49
群体性突发事件中,大凡伴有谣言,本文以2011年3月14日在我国出现的群体性"抢盐事件"为例,探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谣言的传播生成机制和消解策略。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正处于危机高发期,群体性事件频发。群体性事件中,现场信息主要以人际传播的方式进行。从突发性事件凸现到群体性事件爆发,信息的传播依次经历了传言四起、谣言流串、从舆论转化为行动三个阶段。期间,群体的聚合呈现不同的特征,信息的流动亦呈现不同的传播流程,且均受制于当下的社会现实及传受双方的心理机制,显示了人际传播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6.
群体性突发事件中的谣言控制——以“瓮安事件”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瓮安事件"的谣言传播过程和政府对谣言控制进行分析,总结出政府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谣言控制的一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网络群体性事件具有传播迅速、扩散性强、互动性强、难以控制、意见领袖作用明显、容易出现极化现象和与社会问题紧密相关等特点.网络群体性事件一般经历孕育、扩散、高潮和解决四个阶段,谣言对事件进程有着重要影响.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形成开放性对话机制、进行危机议题管理和信息发布等是政府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4,(7):13-16
信息传播是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应对、处置中的重要环节,它往往决定着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最终走向,而政府传播能力的提升是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点之一。本文将以环境群体性事件为例,分析政府传播策略中的效果期待与控制,政府传播中传受者的互动,阐释如何提升政府传播能力以应对环境群体性事件,并促进政府环境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突发公共事件的谣言传播模式建构及消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谣言,历来是突发公共事件的伴生物和导火索.本文基于我国近年来突发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的案例分析,对突发公共事件谣言程度公式进行了建构,并结合事件先行类、相互推动类、无中生有类、刻意制造类等四类突发公共事件谣言发生及传播特点建构了相应的传播模式,提出消解策略.  相似文献   

10.
廖倩仪 《新闻世界》2013,(6):166-168
本文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运用动态分析的方法,探讨针对钓鱼岛事件网上的言论聚集和舆论走向,归纳新媒介环境下的群体性事件的传播属性和特点,并对“政务微博”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政府如何应对新媒介环境下的群体性事件,从而提升新媒体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1.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现实生活中的群体性事件逐渐转向网络社交平台,而互联网社交媒体的特性也为群体性事件的发酵和扩散提供了更大平台。本文从传播形态角度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针对具有代表性案例进行梳理分析,在舆情的变化中梳理出网络群体性事件传播形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叶利明 《新闻世界》2014,(3):186-187
近年来,利益格局的急剧变化导致社会矛盾冲突目趋复杂化,全国各地不断爆发各种类型的群体性事件,对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成为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从信息传播的角度出发,分析群体性事件在新媒体环境下呈现出的新特征,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此类事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朱颖  李嘉碧 《今传媒》2016,(8):8-10
新媒体时代,网络谣言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危害公共安全的重要风险源之一。在谣言传播过程中,微信公众号扮演着日渐重要的角色。本文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微信公众号谣言的产生原因和传播特点进行分析,并根据治理谣言主体的不同,提出微信公众号谣言治理的内部及外部两种路径,以期为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谣言治理和危机传播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4.
群体性事件中谣言的传播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是群体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而形成的积怨爆发,如"6·28"瓮安事件;有的是利益群体的集体维权,如"11·3"重庆的哥罢运.但无一例外的是,在这些群体性事件中,谣言总是走在政府信息公开之前,谣言的传播恶化了事件发展态势.作为一种社会普遍的舆论现象,谣言指"在社会中出现并流传的未经官方证实或者已经被官方所辟谣的信息".如何正确控制谣言传播,使谣言在政府信息公开下融化与消解,对于预防和解决群体性事件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速度的提高,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社会风险在不断加大,地方政府对环境的治理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与挑战,其中以环境群体性事件而引发的问题已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针对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不同阶段以及所呈现的危机新特征,地方政府从危机传播策略的选择上应该关注不同阶段的传播重点,并依据环境群体性事件主要矛盾能否得到妥善解决来决定相应的危机传播的策略方式,提出在环境群体性事件的不同阶段应对危机的有效传播路径及对策。  相似文献   

16.
当前,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过程中无不伴随着谣言的产生和传播,谣言往往会导致社会恐慌、使事件趋向复杂,处理起来十分棘手。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谣言的传播途径和速度更为快捷和便利,其社会影响更为恶劣。因此,关注和研究突发公共事件中的谣言传播,分析其传播途径和规律,找出有效的应对策略,是成功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的主体具有双重身份,传播的目的趋于多元化,但同时具备着传播内容自我消亡化等特点。政府处置突发性事件时机和方法失当,民众科学文化素养的缺失,新兴媒体语言的传播泛滥,法律法规不完善,打击力度不够是导致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严重的重要原因。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危害公共安全,损害公共利益,误导群众言论,损害政府形象;因此针对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应对策,将有利于遏制突发性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02~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群体性事件研究立项项目为研究样本,运用文献计量法从立项数量、立项类别、立项学科、立项单位和地区、所属系统、课题负责人职称等六个方面对群体性事件研究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回顾分析.统计分析发现,近年来群体性事件研究立项呈现增长趋势.通过对研究主题分析后发现,近年来群体性事件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对群体性事件的宏观综合层面、网络群体性事件、环境群体性事件、少数民族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法学相关研究等五个方面.随着新媒体技术和应用的快速发展,今后群体性事件将向着复杂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建议加大多学科交叉研究力度,推动群体性事件研究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群体性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而在群体性突发事件中都伴随谣言的滋生和传播.群体性突发事件下谣言的传播不仅考验政府的应急反应能力.检验传媒的公信力.而且还对受众生活及心理造成重大影响.研究群体性突发事件下谣言传播的机制对于消除谣言的社会危害大有裨益.本文首先概述抢盐风潮的始末,引出群体性突发事件及谣言传播...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21,(11):71-75
谣言的治理是公共危机事件应对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以郑州特大暴雨灾害事件为例,从谣言的内容生产、社会心理、传播主体等方面分析了公共危机事件中谣言传播的特征,并提出了谣言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