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7 毫秒
1.
“香草美人”意象及“求女”等情节的运用,使得《离骚》若隐若现地隐含着某些不为人知的性恋意识。为人们所详加讨论的“男女之恋”不过是其中一种,却往往被视为君臣关系的隐喻或象征。而从全诗所表现的诗人心态来看,《离骚》中存在三种可能的性恋模式,即异性之恋、自恋和同性之恋,它们从现实层面、精神层面和意识层面反映屈原的整个情感世界和心理状态,包括其现实处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角度来分析马克·吐温在小说《亚当夏娃日记》中的叙事艺术,赏析复调小说在叙事结构、叙事内容及叙事时空的独特性,研究作者马克·吐温运用复调艺术的意图,探索亚当和夏娃的独立意识构建的意义,体会作者对男女平等和谐爱情的歌颂,对女性智慧及独立品质的赞扬。本文从小说的作者与主人公的关系、对主人公亚当和夏娃的自我意识的描写、共时性的横向艺术描写三个方面来研究复调对小说叙事构建的最基本作用,以感受复调小说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文学理论著作和诗学研究著作,刘勰的《文心雕龙》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学的叙事传统,通过对文学流派、文学题材的发展脉络的梳理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学发展史观。《文心雕龙》完善了中国诗学的载道、言志理论的叙事抒情观,与西方诗学传统中重视"摹仿"与"再现"的观念形成了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4.
李小鹏 《职业圈》2007,(20):89-90
文章从个性心理学的理论角度探讨了《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扭曲性格形成的诱因,用自卑情结等理论对其性格特征做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李小鹏 《职业圈》2007,(10X):89-90
文章从个性心理学的理论角度探讨了《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扭曲性格形成的诱因,用自卑情结等理论对其性格特征做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代表作。在刻画主人公霍尔顿这一叛逆的少年形象时,作家采用第一人称经验自我视角和叙述自我视角相融合的叙事手法,于夹叙夹议中增强了小说"少年侃"的艺术感染力。同时,隐含作者塞林格在描写霍尔顿充满世俗的三天流浪生活时不时改变叙事风格,穿插主人公对精神世界的思考,使得人物形象丰满生动,立体感人。  相似文献   

7.
《离骚》是我国古代优秀的长篇诗歌,《离骚》中出现的许多人物、名物给我们理解其深刻内涵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彭咸"便是争讼颇多的一个人物。《离骚》中,"彭咸"是否为投水而死,并没有充分的文献依据来证明,而巫彭、巫咸也显然并非彭咸。另外,后世所传的篯铿、彭翦、老彭等,都是因为时代传承而成为彭祖的不同称谓而已。彭祖与彭咸是否为一人尚待进一步研究,但两者都是忠贞贤达之士是没有疑问的。本文就"彭咸"之争议来源、屈原投水与彭咸是否有关、"彭咸"究竟为何人三方面展开论述,探讨《离骚》中的"彭咸"。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修辞学和文化研究的视野中 ,宗璞的短篇小说《我是谁 ?》与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的知识分子自我认同 ,在艺术描写中呈现出了不同的艺术空间。一、从文化身份认同的路径看《我是谁 ?》《我是谁 ?》的故事线索跟踪的是追问“我”的身份。文化身份 ,对于中国人来说 ,在相当漫长的时段里是极为陌生的。在巨大变故中个体的处境有所改变时 ,这种潜隐的意识往往伴随着失落或者痛苦的复杂情绪表达出来。《我是谁 ?》虽然是用第三人称叙事 ,但是“我是谁”的询问来自主人公第一人称。在故事层中这种询问是主人公以痛苦失落 ,并且希望…  相似文献   

9.
汉代班固的《离骚赞序》和《楚辞序》在评价屈原时其主要观点几乎完全对立,由此引来后人聚讼不已。笔者认为:班固对屈原始终是敬佩景仰的,《离骚赞序》和《汉书》中对屈原的评价代表了他的观点;而《楚辞序》则是不得已而为之,是表面出自班固之手而实质体现汉明帝意图的代言书。  相似文献   

10.
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二部小说《灿烂千阳》以精湛的叙事才能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庭、友谊、信念和救赎的故事。本文将从文学原型批评理论和文学伦理学的双向维度,对《灿烂千阳》的女主人公玛丽雅姆进行解读,分析了她的替罪羊形象和伦理身份。  相似文献   

11.
小说《包法利夫人》中怀揣"贵族情结"的爱玛,在充满反差的现实面前跌碎了幻想。女主人公的文学形象长期受人诟病的原因,在于不切实际的"包法利主义"。"包法利主义"的教训,启示着现代婚恋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张益 《文化交流》2003,(3):63-64
凡是到意大利旅游的人,你不能不去著名的古城维罗纳(Verona),因为500多年前由著名的剧作家莎士比亚创作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传遍欧美大陆,以后又通过电影、电视把这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向全世界播映,这个悲剧主人公的家乡维罗纳,便成为万千青年男女心目中的爱情圣地,游览悲剧主人公朱丽叶的故居,便成了青年人表白坚贞爱情的象征。 维罗纳的位置处在国际大都市米兰以东至水城威尼斯的中  相似文献   

13.
玉堂春原名苏三,是著名京剧剧目《苏三起解》的主人公。这位名妓的故事第一次出现在冯梦龙的《情史》之中,之后冯梦龙又将其改编为小说,收录在《警世通言》里。《玉堂春落难逢夫》讲述的是一个典型的才子与妓女的爱情故事,本文将从反叛男权与依附男权的自我矛盾与无限循环、圆形化的平面人物、情节发展的狭隘化三方面分析《玉堂春落难逢夫》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4.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明代拟话本小说的最高成就,也为后世其他文艺形式的创作和改编提供了素材。子弟书《青楼遗恨》取材于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作者韩小窗运用清新流畅的诗歌语言,进行开篇隐括情节,抒情为主、叙事为辅等创作性改编,使作品具有独特魅力,极具感染力,在舞台上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5.
说"石"     
石 ,就是石头。炎黄子孙对它特别钟情 ,甚至有些崇拜 !远古流传下来的著名神话女娲补天就说到了石头。共工氏怒触不周之山 ,天柱折 ,地维绝 ,天塌下来一大块。人类的祖先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先民认为天是石头的 ,可能因为天上有时往地下掉石头 (陨石 )。陨石较早的有名的记载便是“陨石于宋五”了。中国的四大文学名著 ,有三部谈到了石头 ,其中两部还以石头做了小说的主人公。举世闻名的《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主人公贾宝玉就是一块“无材补天 ,幻形入世”的石头。这是女娲补天剩下来的一块。一部《红楼梦》就是这块石头的“传奇”,就…  相似文献   

16.
托尼·莫里森的作品《家》主要讲述了从战场上归来、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男主人公弗兰克解救自己的妹妹,并和她一同回家的故事,属于传统意义上的"男性拯救女性"的模式。但是,其中的女性叙事却展现了女性拯救者形象的建立、男性拯救者形象的消解和共同达到自我救赎的多元拯救模式。本文依托多视角叙事、罗宾·沃霍尔的"未叙述事件"的概念,以及莫蒂默的"第二故事"来探析《家》中的女性叙事,发掘作品中的女性声音和独特的女性叙事对于打破传统的"男性拯救女性"模式、建立多元的拯救模式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戴健 《文化交流》2003,(2):15-16
中国著名风景区江西庐山,有一家十分独特的电影院。20多年来,这家电影院一直坚持不懈地放映着同一部电影,并为此而创造了电影史上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这家电影院就是全国唯一一家以一部电影命名的电影院——庐山恋电影院。 20多年来,庐山恋电影院观众来了就放映《庐山恋》电影,最奇怪的是唯有放映《庐山恋》这部电影观众才能前呼后拥地入场观看,若放映其他片子,便一下子失去了吸引力。由于《庐山恋》循环往复地、日复一日地放映着,这家电影院终于在平凡中创造了奇迹,为中国电影放映业在世界上争得了一份殊荣:1997年8月取得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2002年12月,有关部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仪式,再次表彰《庐山恋》荣载吉尼斯世界纪录。如今,凡路过庐山恋电影院门前的旅游团队或零散的游人,每当谈及此事,无不称奇。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文学史中,苏童是个具有多方面成就的作家。他的《我的帝王生涯》作为新历史小说的代表作,以独特的叙事策略展现了浓厚的新历史主义色彩,揭示了历史的残酷性,人性的丑恶和存在的荒谬。小说中的虚构历史叙事、内聚焦叙事和换位的叙事方式,充分反映了小说的深层寓意和苏童高超的创作水平。本文将通过对苏童《我的帝王生涯》的分析,研究其主要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9.
坠露与落英出自《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句。学术史上对这两个词尤其是落英的训释有较大争议。通过语法与辞意分析可知,落英为始生之英华,坠露为欲坠之露珠。这两种名物象征屈原高尚纯粹的人格理想。这种理想贯穿《离骚》始终,并通过朝……夕……句式所蕴含的敬意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20.
杨婷婷 《文化学刊》2024,(3):158-161
叙事时间策略通常与叙事方式密切相关,作者可利用顺叙、倒叙、预叙等叙事方式改变事件和人物在故事中的出场时机,进而产生更加丰富的时空层次感,为塑造和强化文本意蕴创造有利的条件。本文简述了叙事与实践的关系,并以《呼啸山庄》为例就其所采取的顺叙、倒叙的变换应用进行了分析,重点描述了叙事时间策略对《呼啸山庄》中文本意蕴的塑造作用,包括叙事时间策略与文本意蕴的内在联系、《呼啸山庄》中时序变换塑造的悲剧意蕴两点内容,希望能够提供给文本研究人员一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