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南高原是青海省的重要牧业区,适宜发展高寒畜牧业,高原牦牛、藏系绵羊为其优势畜种。但该区牲畜病害传播频繁,严重阻滞其发展。本文根据该区1950~2000年牲畜病害资料,对该区牲畜病害分布特征和传播途径进行了分析,为该区牲畜病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原公路是我国公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高原地区经济发展、物资运输的重要基础。如何针对高原公路特点进行病害的防治与管养是现代高原公路养护部门的首要问题。在此通过对高原公路特点与常见病害的分析对高原公路养护工作中的病害防治与管养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3.
西藏地区沥青路面病害调查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西藏地区所处的特殊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使得该区沥青路面病害较为突出。在对西藏地区沥青路面调查的基础上,归纳该区典型的路面结构组合形式及典型的病害特征,分析路面破坏的机理,提出适合该区的路面结构设计原则及减少沥青路面病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作为"世界屋脊"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研究该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重要意义.该区植被的变化影响着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已有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牧草的返青期在过去近三十年提前了一个月左右,植被生长季的提前意味着植被可以更早的为牲畜提供牧草,这对缓解当地牧草欠缺有着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江、浙等省松林发生了一种毁灭性的国际检疫对象,该危险性病害致病力强,寄主死亡快,传播扩散迅速。长白山次生林区的松林均为该危险性病害的感病寄主。其传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分布广泛,气候条件属于该病害发生的适生区,具备传播蔓延的有利条件,已成为威胁林业和生态建设的大患,防范工作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6.
高原多年冻土区铁路桥梁工程,由于受地基土冻融作用、不良地质等影响,桥梁容易产生各种病害,如何克服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对桩基础施工产生的不利影响,降低和减少病害,本文通过在青海省柴木铁路"江仓曲大桥"的施工实践,对以上问题及施工方法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部高原的界线主要是依据埃达克岩的分布确定的.现已知道,高原最北部的中生代埃达克岩主要分布在辽西-冀北-内蒙古南部一带.该区可靠的埃达克岩仅发育在晚侏罗世或早白垩世的早期(如132±5Ma的安家营子花岗岩).现有资料表明,大致以赤峰-开原断裂为界,埃达克岩分布于其南,其北为非埃达克岩分布区,暗示中国东部高原的北界大体沿赤峰-开原一带分布,代表的是侏罗纪时期的高原边界.辽西义县组地层位于高原范围内,众所周知,义县组第2段(124~127 Ma)是热河生物群集中发育的阶段,说明当时的气候温湿、植物繁茂、水草丰盛、地势低洼、湖沼发育,不大可能为动植物贫瘠的高寒山区.义县组火山岩的研究表明,早白垩世(135~120 Ma)的义县组主要由玄武岩和赞岐岩(高镁安山岩)组成,并非埃达克岩.因此,至少在127Ma左右,在热河生物群分布的地区,已经不存在高原了,高原的界线南移了,可能移到热河生物群发育区之南的宣化-滦平-锦州一线,其南仍然处于高原环境.高原抬升的直接结果是导致同时代沉积物的缺少,或有一些沉积盆地发育,但是厚度很薄.在中-晚侏罗世时,高原上的沉积盆地很少,且缺失上白垩统地层,总体上反映高原处于抬升状态.高原北缘和西北缘早白垩世冰筏和冰川泥石流沉积的出现,暗示高原的北缘可能具有相当的高度,可能类似现今的喜马拉雅山.该区中生代构造特征表明,该区侏罗纪和早白垩世的构造特点有着巨大的差异:侏罗纪,尤其是晚侏罗世末期以南北向的挤压构造为主,而早白垩世中期以后演变为以伸展构造为特征,古地理古环境明显改变.研究表明,中国东部中生代埃达克岩形成的时限大致限定了高原的起始和消亡时间.据最近几年发表的资料,埃达克岩的时代大体限定在170~120 Ma之间,表明中国东部高原在170Ma之前开始出现,大约在晚侏罗世达到顶峰,在早白垩世中期(120Ma)以后消失.辽西-冀北的构造、地层和火山岩资料表明,侏罗纪时期本区属于挤压构造环境,高原处于抬升状态;至早白垩世(大体从127Ma左右开始)转变为伸展构造背景,含有丰富热河生物群的阜新-义县-朝阳-丰宁一带已经沉陷,暗示中国东部高原的垮塌可能先从北缘开始,至120Ma左右,高原才整体垮塌.  相似文献   

8.
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中危害大臣发病普遍的一种病害,其发展蔓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极为密切.了解小麦条锈病的症状、特点及其所发病的气象备件、传播规律、传播途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对保证我国小麦的增产丰产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倪祖彬 《资源科学》1982,4(3):39-50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包括西藏、青海两个省区的全部,甘肃省的甘南州、肃南县和天祝县,四川省的阿坝州、甘孜州和木里县(以下简称川西),云南省的迪庆州,怒江州(以下简称滇西北),共162个县,土地总面积230多万平方公里。牲畜近6000万头(只),折合1.1亿多个绵羊单位,是我国重要的牧区之一。 青藏高原自然环境复杂独特,地域差异悬殊。在自然因素的强烈制约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下,畜牧业生产带有显著的高原特色。要有效地发展高原放牧畜牧业生产,必须扬长避  相似文献   

10.
陈春彦  聂欢密 《内江科技》2009,30(10):140-141
从20世纪50年代开展高原训练以来,高原训练一直受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国内有关高原训练的文献,对近几十年高原训练的发展进行回顾、归纳与分析,并探索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上中游地区盛夏旱涝变化及其环流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夏权  陈少勇  李艳  马敏劲 《资源科学》2012,34(11):2189-2196
利用黄河上中游地区45个气象站1961年-2011年逐月降水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其盛夏降水的时空变化及其相关的环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①该区盛夏降水总体呈下降趋势,1960年代初、1970年代中后期、1990年代为偏涝期,其它时期为偏旱期;②该区盛夏降水的前3种空间分布模态为:全区一致型、南北反向型、东西反向型。根据REOF进一步将该区盛夏降水异常细分为高原东部区、渭河上游区、河套北部区、渭河下游区和黄河源区,各区降水趋势及周期变化存在明显差异;③该区盛夏旱涝变化与500hPa高度场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印度低槽、鄂霍次克海高压、中高纬环流形势及100hPa高度场上南亚高压强度和东伸脊点位置密切相关。鄂霍次克海高压偏强与南亚高压东伸脊点偏东可能是导致黄河上中游区盛夏偏旱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稻瘟病系气流传播为主的多循环病害,防治应以选用抗病品种与药剂防治为重点。  相似文献   

13.
陈伟娜  闫慧敏  黄河清 《资源科学》2013,35(5):1075-1083
气候变暖与高强度放牧对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产生的压力影响到区域社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区域自然资源禀赋与社会经济状况发展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牧民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与策略上不同.为掌握锡林郭勒草原牧民的生计状况,认识不同草原区牧民对气象灾害的应对能力和可持续生计能力,本文选取锡林郭勒盟东部典型草原区的西乌珠穆沁旗(以下简称西乌旗)和锡林郭勒盟西南部荒漠草原区的正镶白旗(以下简称白旗)为案例区,通过对牧民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获得第一手数据,应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分析不同草原区牧民的生计资产配置状况.结果表明:典型草原区西乌旗地区牧民的人均自然资本是荒漠草原区白旗的1.9倍,经济资本是白旗的1.8倍,物质资本是白旗的2.0倍,社会资本是白旗的1.3倍,人力资本也略高于白旗.两个草原生态区自然资源禀赋的不同决定了经济和物质资本的差异.典型草原区牧户在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本的基础上,积累了相对丰厚的以牲畜为主的经济资本,巩固居民住房、牲畜棚圈和牧业机械设备等物质资本是该区牧民增强抵御气象灾害能力的主要生计策略.而荒漠草原区牧民自然生计资本薄弱,经济资本积累不足,由此引发的对草地的生计依存性下降削弱了该类区域改善牲畜棚圈和增加牧业机械设备为主的物质资本的增长动力,牧民抵御气候灾害的能力以及牧区的可持续能力因此更加脆弱,寻求第二职业、发展生计多元化成为该区牧民改善生计状态的主要策略趋向.  相似文献   

14.
西藏在全国当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其农业发展也一直受到全国的关注,但是限于现有的气候条件,西藏农业发展面临较大困境。在藏区,热带、亚热带、高原温带气候、高原亚寒带和高原寒带气候彼此交织,对于西藏的农业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本文提出应在气候条件的基础上,发展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广西区桑蚕病害进行了调查,对桑蚕病害种类及病理进行了整理和归纳。为切实有效的控制蚕病的传播和流行,促进蚕业的发展,对现有使用的蚕药进行了分类概括,简要介绍了蚕用消毒药剂、蚕用生理调节剂、蚕用抗生素及杀虫药剂,并对新蚕药的研究开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正>使近百亿吨高含硫煤炭资源开发获得绿色通行证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持让高原的天空更加美丽以昭通为主的滇东北地区有丰富的无烟煤资源,但在丰富的煤炭资源中约80%属中、高硫煤。煤的硫分高将对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而限制了该区无烟煤的开发利用。为使中、高硫煤变成较洁净的能源,避免因直接燃烧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使区内丰富的煤炭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和  相似文献   

17.
对青藏高原西北缘高原内部和陡坡地貌带2个花岗岩体10件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测定表明,高原内部大红柳滩-郭扎错逆冲断裂上盘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24.8±4.9~14.0±1.3Ma,此外,一个玄武岩烘烤的热事件年龄为7.9±0.8Ma;而陡坡地貌带的西昆仑中间逆冲断裂上盘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2.9±0.5~0.9±0.3Ma.进一步的热历史模拟结果显示,高原内部自渐新世以来经历了2期隆升-剥露,分别是渐新世-早中新世(30~16Ma)和上新世以来(≤5Ma),而陡坡带只记录了晚中新世以来(≤8Ma)的隆升-剥露,暗示他们经历了不同的热演化历史.结合前人在该区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和野外地质现象,认为现今高原边缘陡坡地貌带可能是自晚中新世以来(≤8Ma)高原边界断裂伴有向塔里木盆地后展式叠瓦逆冲产生的构造抬升的结果;现今高原面有可能是由高原边界断裂系于大约5~2Ma以来强烈活动逐渐形成的,其隆升-剥蚀幅度>2000~3000m.这对自晚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西北缘高原面与陡坡地貌形成过程提供了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的重要约束.  相似文献   

18.
发展中的青海高原机械工业科技发展公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历史沿革青海高原机械工业科技发展公司成立于2001年10月,是青海省科学技术厅所属的科技型企业,其前身为机械工业部西宁高原工程机械研究所。1999年该所根据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需要,转制为科技型企业,实行属地化管理。西宁高原工程机械研究所为原机械工业部直属科研单位,1974年为解决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建设中遇到的机电产品对高原特殊环境不适应问题,由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和青海省批准筹建,原名“西宁高原机电产品研究所”,1983年专业方向调整,更名为“机械工业部西宁高原工程机械研究所”,专门从事机械装备高…  相似文献   

19.
李青  程晓林 《青海科技》1996,3(2):1-5,10
本文从高原环境对TL180轮式推土机的影响入手,提出了解决其高原适应性的理论、方法和措施,对高原不工程机械系列化,成套化,标准化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0.
改则县醉马草危害情况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改则县两乡一填醉马草危害情况调研,发现引起该县牲畜死亡和死亡率高的死因是由于牲畜采食毒草后,经2-3个月后便出现的慢性蓄积性中毒。改则县醉马草的蔓延、危害已对该县畜牧业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危害着畜牧业生产,直接影响牧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本文根据调查结果,针对醉麻草的生长优势和特点以及对牲畜危害情况,为进一步控制和消灭醉麻草提出了合理的措施和建议。最终为人畜的健康和我区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