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汉语复句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重点和难点。汉语复句的分类历来有"二分法"和"三分法"两种分类方法,本文将通过对比分析,介绍汉语复句的关系分类,并浅析三分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意识。旧心理学采用三分法,叫认识、感情、意志。。潘菽同志提出二分法,叫认识和意向,认为二分法是合于辩证唯物论的,三分法是不合于辩证唯物论的。他在《漫谈心理学》一文中作了如下一个图解(见《教育研究》79年,第2期75页): 从这个图解的整体看,是从感知到行动的过程,也就是知行过程。关于知行关系,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是这样说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句中有指示代词“这”“那”的语言单位,哪一种是单句,哪一种是复句,从语义和结构两个方面给予分析,针对当前存在的不同观点,说明自己的认识,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一分为二"形象地说明了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贡献之一.近年来不断有学者提出,事物不仅"一分为二"而且还可以"一分为三",提出用"三分法"取代"二分法".其实这两个概念具有不同层次和意义,不能随意替代.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并没有把“一分为二”绝对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同志反复强调的是“一分为二”,但他并没有把“一分为二”绝对化。对于毛泽东的论述,必须准确地完整地理解:他在这个地方讲了正面与反而、进攻与防御、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那个地方又讲了侧面、撤退、小资产阶级、……综合起来看,不就是“一分为三”了嘛!把矛盾划分为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运用的是“两分法”,但他又划分为起主要作用的矛盾、起次要作用的矛盾、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那就运用了“三分法”。他关于敌、友、我的划分,体现的是“三分”而不是“两分”。同样,国家、集体、个人的划分也是如此。“一分为三”、“三分法”、“立体思维”是毛泽东思想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6.
普通话水平测试(PSC)“说话”项“语音面貌”归档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应试人的普通话等级。测试实践证明要准确地对“语音面貌”进行归档,就必须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分办法。先对应试人的“语音失误”进行分类记录,然后根据其成系统的“语音错误”和“语音缺陷”的种类,判定“方音成分”的轻重程度。这样就可以根据对量的分析,作出定性的,也比较合乎实际的判断,使“语音面貌”的归档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命"与"逍遥"--论庄子的心境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哲学的根本宗旨是超越规律而实现自由。他所主张的“安命”就是人生虽然无法避免命运的限制,却可以改变对命运的态度,其根本方法便是“心斋”和“坐忘”。在庄子那里,“有”与“无”是相即不离的关系,“有”和“无”之辨落实在命与逍遥(自由)的关系上,强调命与逍遥的合一,规律与自由的合一,亦即安命的根本义蕴所在。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辩识我国古代文论“气”之含义。综析了“阴阳二气”说、“养气”说之丰富内涵,“气”与“理”“才”之间的内在关系,论述了“气”与文章思想内容、艺术形式乃至创作方法上的相联。对散见于古代文论中的“气”说缕条析理,组成一个独特的“气”之体系,作了较为明晰的辩识。  相似文献   

9.
转折复句分句间的语义关系 ,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客观相反关系 ;二是主观相反关系 ;三是推论相反关系。每种类型形成的基础是不相同的 ,分句在组成复句过程中也呈现出不同的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心》作为心理小说,深刻地揭示了处于社会变革的明治时代出现的传统伦理道德与文明开化的个人主义间的矛盾。作品透过接二连三的死之结局提出“明治精神”这一概念。本文将在解读小说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我的父亲”、“K”、“先生”的死来探讨和剖析明治精神的实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外国人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的偏误为分析对象,对“‘上’或‘下’+个”这一结构的重叠式从四方面进行偏误分析。包括:分别对“上”、“下”、“个”代表的意义进行归纳总结;“上上个”和“下下个”结构使用分类;“上/下”+量词的重叠式扩展,以及对口语中“‘上’或‘下’+个”结构重叠式其他表现形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认为区分知性与理性是康德的独创。仅就名称言,康德新创的是“知性”,但就实质言,知性与感性之相互依存地构成经验,正同于前康德的感性与理性功能。因此,知性基本上相当于前康德的“理性”,但作了更精致的限定;作为无限性思维的理性,才是康德三分法中的创新。但康德研究中最薄弱的部分恰是理性;而在德国古典哲学之后理性就失落了。在前康德二分法的意义下,感性与理性这对术语(外加“非理性”)已成为现代文化最重要的语言思维构架之一。从康德去看,这里只有感性与知性,却缺失了理性。本文拟通过回溯康德审查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13.
孔子说过“郑声淫”、“放郑声”。古“淫”字的用法意义决不是单一的。从《郑风》与“郑声”的关系,政治、经济、风俗等几个方面阐述孔子为什么要说“郑声淫”,从而集中表现了他的功利色彩。古儒经学家评《郑风》大都是对孔子这一提法加以注脚、推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多民族是中国最基本的民族国情,故中国有着丰富的民族思想,核心概念是“华夷”,以此为基础在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实践中,有了“华夷共祖”“华夷一家”“华夷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此同时也还有“华夷之辨”的民族思想;虽然“华夷”具有二元含义,但仅仅是在文化意义上的分类,“华夷”仍然具有民族共同体的含义。正是因为如此,到了近代,中国古代的民族思想才有可能从“华夷”二元民族思想向中华民族一元民族思想转变。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研究中国古代的民族思想,贡献历史学的智慧和力量,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便具有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古汉语“所”字百余年来的研究状况从“所+V+(0)”之“所”、誓词中之“所”、其他情况之“所”三方面加以分类综述,概括“所”字的语法功能,并对其作出评说。  相似文献   

16.
合句译法是把原文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或复合句或二者的结合在译文中用一个单句进行表达的一种翻译方法。合句译法中有“单句 单句”、“单句 复句”、“复句 复句”等类型。合句译法是句法翻译中十分重要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把”字句与“使”字句是汉语中比较常用而且典型的句型。语料统计显示,民族学生容易将“把”与“使”混用,所以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辨析这两种句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河北“培训班”培育模式、江苏“太仓班”培育模式、崇州“职业经理人+土地股份合作社”培育模式的调研,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供需角度对比分析不同模式中供给主体的实施效果与需求对象的培育效果.农民因培育成本过高而对短期的“培训班”积极性较差,该模式中存在严重的“政府失灵”;对农业“后继者”进行的学历教育与对当代农民进行的“干中学”培育模式培育效果显著,农民积极性高.研究得出,政府应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导作用,担任项目规划、任务统筹、公共服务与资金投入的供给者;市场担任教育培训的实施主体,以“分类培训、按需培训”为原则,对农业“后继者”采用学历教育培育模式,对当代农民采用“干中学”培育模式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9.
对二十世纪中国诗歌中写“树”诗以及一些“树”的意象进行了归纳、整理,分析不同时期“树”诗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征,指出了它们与古典诗歌不同的新的特质,呼吁建构一套能解决中国现代诗歌实际的诗歌理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讨论娄烦方言的“着”和“了”作为助词的基本用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也就此试图给相关的现象做一些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