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为学习者设计”的理念,数学课堂需要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感悟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其应用。放缓节奏、丰富过程、体验生成j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经历过程,借助结构推进规划学习历程,借助问题解决形成数学思考,借助过程体验的共感与交感融合,实现小学生心智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中的知识内容或者生活内容都包含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的精神内涵,从而引导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精神上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质的人。本文主要从"诵读诗歌、分享写作、阅读绘本"等环节出发探究"幸福语文"的教学方法,以期学生能够借助语文学习形成一种良好的人格。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是十分重要的。数学建模的过程是一个基于原有认知而展开的循序渐进的数学探究过程。小学生的数学建模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因此,教师要借助"慢铺垫",引发数学热身;借助"慢体验",沟通知识联系;借助"慢抽象",建立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学生的发展受人格因素的影响,为了帮学生塑造美好人格,本人在教育过程中,尝试借助心理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教育情境进行体验,在体验过程中不断反思、感悟、总结,培养一种乐观自信、善于自制、勇于创新的行为习惯,进而完善自己的人格。  相似文献   

5.
为了传承劳模精神,学校借助区域资源,开设"劳模课堂",创新实践路径,在整体架构"责任教育"课程体系过程中,通过家校互动、社校联动、创新驱动等多种方式,把劳动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与职业体验活动相结合、与科技创新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劳动兴趣,磨炼学生意志品质,激发学生创新活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美术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也是让学生借助形象思维观察、体验、悟道的过程。要上好美术欣赏课,需要教师博览精取,厚积薄发;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有备而赏";需要教师善于比较,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做好以上几点,能够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发展,从而上好美术欣赏课。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情境教学法在教育教学中进行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益。笔者仅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与感悟,从"借助故事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借助技术再现情境,深化学生理解""借助对话生成情境,提高学习效果""借助问题探索情境,发散学生思维"和"借助生活创设情境,增强学生体验"这五方面入手,就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发表个人的认识与看法。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需要引领学生围绕着文本的语言经历体验感知、深入联系和实践运用的过程,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内在的认知潜能,让学生在深度开垦中唤醒他们的言语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发展。提出链接生活,借助原始经验深入理解,借助丰富资源补充印证,借助统整把握强化认识,借助实践练笔读写统一等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作为教师,必须先与文本对话,取得亲身体验,然后才能再借助文本与学生"对话",指导学生"对话"。要指导学生"对话",自己必须先认真与文本"对话"。那么,我们在进入阅读教学的课堂之前,应该  相似文献   

10.
学生面对同一课文内容形成了褒贬不一的两种意见,教师借助这种"不同"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引起评课教师的争议。本文借助这堂课的实际效应,提出"尊重学生个性理解,提升语文素养"的观点。主张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未来,立足于促进学生一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以教学的创造性引发学生的创造性,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发展,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判断、思辨遇到的问题和现象。  相似文献   

11.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还比较弱,在学习概念及解决问题过程中需要借助直观图来帮助理解,感悟体验.苏教版数学教材中,在起始阶段教材就出现了大量的情境图、实物图、线段图等.然而有的学生面对各类直观图背后的意义并不能真正理解,学生的探索有时流于形式,学生的体验并不真切和深刻.由此,学生自主读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自主学习的成败.所以,让我们行动起来,让学生从"心"开始,从"图"开始,读在心尖上.  相似文献   

12.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数学理解不断进阶的过程,数学素养的提升过程也与数学理解的进阶紧密相关。要实现数学理解的不断进阶,需分解对象的要素、划分理解的层次、明晰理解的内涵。围绕认知要素设计合适的数学活动,能增加学生的具身体验;设计恰当的思辨问题,能促进学生深度感悟。以“简单图形的平移”一课为例,可以组织五个层次的体悟活动:一是借助观察体验活动,在辨识中感知平移要素;二是借助操作体验活动,在解惑中感悟平移特征;三是借助画图体验活动,在追溯中掌握平移方法;四是借助想象体验活动,在比较中感悟转化思想:五是借助探究体验活动,在应用中抵达创造生成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德吉措 《快乐阅读》2011,(18):134-13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即在朗读中进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由此可见,《课程标准》对小学提出具体的体验要求。这种体验要通过朗读训练来完成,新课程着力强调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对知识本质的准确理解。  相似文献   

14.
语文属于人文科学的学科,它对人的精神领域起着熏陶浸染的作用.新课标提出:"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只重视"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而淡化了陶冶学生情操,遏制了学生良好情感体验的形成.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备课时,应力求吃透文本,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元素;课堂上借助文本,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尝试运用语言去传达属于自己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是"读",应该坚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自主阅读为主线,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实践环节中,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在思考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恰当的引导、点拨、追问,通过说和写,来提高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新课标的实施,帮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实验活动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进其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贯穿于科学教学之中,这就要求科学老师借助众多的实验,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实现掌握知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借助导学提纲,可以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兴趣,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当学生能够带着问题、矛盾、困惑、方法、理解走向自我、走向同伴、走向教师的时候,就意味着"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能通过导学提纲得以充分彰显。笔者认为,导学提纲的设计过程可由面到点,做好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8.
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学是苦口婆心式的教育.其不但缺少感染教育作用,反而造成学生的逆反对抗情绪,用一句口头语说:听多了,没感觉了.长期以来,"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语文教学陷入了"少、慢、差、费"的困境,以致形成了一种普遍存在的苦教、厌学的恶性循环.而体验式教学能让学生受益匪浅,因为我们要培养的不是语言文字,而是学生的内心体验即"情感".《语文课程标准》将"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阅读的基本要求.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这些都表明语文是以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为主要载体的,是表达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情感是不能命令的",它需要借助教师的引发、启动、传感,靠主体的自主感受和体验,才能促使学生真情实感的萌生和发展.这种体验是指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去亲历各种语文现象,用自己心灵的触角和行动,去体验人、事、物、境中所含各种因素,再通过情感催化,达到提高认识,激发情感,从而将其转化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这里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号,如果体验式教学能运用得当的话,就会对语文有效教学起到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其中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也就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发展。所谓"体验学习"是指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从中获得亲身的感受和体验,并在此基础上领悟知识,要变原来的"听数学"、"学数学"为"做数学",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获得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并在"实施建议"部分指出:学习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中。而作业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必须借助作业来完成。同时,学生的作业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