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卫毓博 《传媒》2018,(2):73-75
在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依然是媒体专业性的体现.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受众阅读习惯的变化,深度报道从形式到内容再到传播都面临着变革,"中央厨房"的出现,为改进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提供了诸多机遇.  相似文献   

2.
路艳霞 《传媒》2018,(12):57-59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信息采集和传播的速度与规模空前提高,受众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文化深度报道依然有其强劲的生命力和存在价值,无论媒体形式如何发生变化,采写文化深度报道需要花的笨工夫和巧工夫也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呈现“短平快”的发展态势,但长篇深度报道并未退出大众期待视野。相反,近年来,人们对“深阅读”类新闻的关注度大有日渐升温的趋势。本研究在此背景下,以Nar-ratively. com和Atavist. com为例,探究美国“深阅读”类新闻网站的兴起和发展,解析其网络新闻传播及盈利模式,从而探求新媒体语境下长篇深度报道的新动向。通过对“深阅读”类新闻网站的源起、人情味表达、个性化呈现及突破传统赢利模式的分析,为我国网络新闻的深度报道提供有效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4.
无论学界与业界对于深度报道的概念界定有多少种,但对于深度报道在新闻媒介竞争中的作用人们却是一致肯定的。在新媒体技术推动下,无论是传播主体还是传播内容本身都被贴上了"泛化"的标签,传播主体具有隐匿性、虚拟性以及双重性,而传播内容由于传播主客体的双重性会产生海量的浅表化和虚假性信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作为解释、调查、预测新闻事实的重要阵地,在新媒体时代理应成为克服新媒体时代碎片化表达缺陷的武器,打造融合性新闻深度报道,优化媒介资源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5.
未来视频形态新闻产品主导传媒行业之后,深度报道这种"重型"品类恐怕生存会更加艰难.深度报道要实现新媒体的表达,不能考虑将深度报道整体转化,或许可以尝试从三个方向上实现突破,即基于深度报道的常识性短视频制作、将组合报道中的元素更多新媒体化、使用新媒体技术强化深度报道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要求:要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当今新媒体时代,短、平、快的新闻报道拓宽的是受众的传播力,而深度报道就是提升新闻舆论对受众的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媒介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融媒体,使信息传播渠道与媒介更加多元化,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做好做精深度报道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从深度报道的选题和策划、深度报道的采访、深度报道的写作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当前媒体工作者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7.
陈卓 《新闻传播》2023,(18):77-79
本文立足于新媒体传播广泛普及的现实情况,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新媒体传播对新闻价值取向的影响。就积极影响而言,新媒体传播促使普通公众逐步成为新闻价值的判断主体,进一步保证了新闻的时新性,并能够更多元地反映不同利益主体价值诉求。从消极影响来看,新媒体传播也带来了“泛娱乐化”、虚假新闻泛滥及缺乏深度报道等问题。最后,从加大公众关注热点事件报道力度、抵制“泛娱乐化”与虚假新闻及做好深度报道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以互联网作为传播载体的新媒体发展迅猛,以其传播方式多样、传播速度迅速、传播范围广泛,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也影响和改变着大众的阅读习惯。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报纸新闻传播陷入困境,读者流失、阅读量降低、广告锐减等问题都冲击着传统报纸新闻传播的发展。在此情况下,报纸新闻传播必须发挥其独有优势,以专业性和优秀的传播质量保持深度新闻的舆论主导权,并积极开展与新媒体的融合,以实现报纸新闻传播的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9.
深度报道的最大价值在于给读者呈现出对社会复杂性的认知图景,财经深度报道的专业性价值也在于此。新媒体语境下的深度报道既需坚守核心价值,又需要顺应技术和传播带来的变化。情感化的深度报道文本需要媒体组织建立完整规范的把关机制和流程,要特别关注文本发表后,整个传播链条的打通和社会舆论的反应。深度报道领域的融合生产亟待内容形态变革和传播渠道创新的当下,更应关注传播效果的精准化、传播平台的基础设施化。  相似文献   

10.
深度报道是传统媒体重要的新闻形式,是体现媒体新闻制作核心竞争力的压箱宝。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深度报道也成为融媒体新闻产品的深耕区。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受众群体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对于以篇幅长、思想深见长的深度报道的青睐度日趋下降。深度报道如何应对新媒体对其所带来的挑战是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将从叙事学角度出发,分析深度报道在新媒体时代的叙事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为深度报道发展提出建设性转型意见,以期为相关研究者和工作者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1.
行业记者因为具备一定的行业知识和行业背景,在行业新闻的深度报道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行业媒体也遭遇生存挑战,行业记者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成功转身呢?学会利用网络寻找新闻线索,借力新媒体扩大影响力我们的社会正在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化传播时代。行业记者也必须有网络利用和营销意识,利用网络寻找新闻线索,借力网络扩大行业"意见领袖"的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国际传播的特例——海外华文报纸,是全球发行最广、种类最多的移民传媒,在五大洲超过55个国家发行。但是,以互联网和手机等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极大地挤压了报纸的生存空间。许多海外华报资金少、规模小、发行量不大,会被新媒体淘汰吗?本文对五大洲31个国家的59家华文报纸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中18家报纸进行深度访谈,结论是新媒体无法淘汰海外华报。原因包括:1,当地华人的语言障碍和阅读情感;2,主办者的执着;3,报纸作为媒介质的优势,4,市场经济的空间。而目前海外华报与新媒体相互融合的形态已经明朗。这一调查在实践上为海外华媒深刻认识自己和媒体环境提供参考,在理论上填补了国际传播的研究空白—移民报纸在新媒体社会环境中的生存与演变。  相似文献   

13.
融媒体时代,在时效性、新鲜性、互动性、便携性方面不具有任何优势的纸媒,做好文字组合报道这类思想性强、化整为零的深度报道,再借助新媒体传播平台扩大报道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是彰显自身价值的重要手段。因此,对融媒体时代纸媒如何做好文字组合报道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文对多篇文字组合报道采编和传播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梳理和研究,旨在为纸媒做好文字组合报道提供操作层面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刘展 《东南传播》2014,(9):149-151
媒介融合时代,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构建了媒介新格局,但同时新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强大的竞争压力,尤其是纸媒。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纸媒的市场份额大幅缩水,甚至一些百年大报都遭遇停刊危机,纸媒"拐点"似乎真的就要到来。面对危机,纸媒须回归精英,以深度报道为核心竞争力来凸现传播优势。本文以《南方周末》为例,分析它是如何做好深度报道,并以此为启示探索纸媒应如何做好深度报道,形成核心竞争力以应对新媒体的冲击。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随着新传媒生态的形成,党报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广播、电视、市场类报纸与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在竞争态势中,构成了党报新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加之面对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的信息传播渠道的不断扩展,党报怎样依靠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守土拓疆",努力适应并应对新情况?笔者认为,深度报道是媒体激烈竞争下地方党报的必然选择。深度报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2016年全国“两会”(以下简称“两会”)报道中,新媒体在报道中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方面均有较大提高,体现出全媒体融合报道,深度互动的特点。本文对今年“两会”新闻报道中新媒体报道所呈现出的新特点进行梳理,对新媒体传播对传统媒体和地方媒体的变革进行分析,并对不足之处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县级广播电视媒体生存困境:收视率大幅下降、广告份额大幅下降。出路:拥抱新媒体,加速台网融合,向全媒体发展;坚持内容为王,在深度报道上下工夫;向中省电视媒体学习,多开设对象性专栏节目,实现分众化传播;走情感路,打特色牌。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对我国出版传播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对我国出版业已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受众阅读需求的变化,出版业的经营模式、管理策略以及人才结构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出版业已经开始数字化转型。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出版传播要素也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以传播学为视点,总结了新媒体传播的五大特点,分析新媒体对我国出版传播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受众、传播效果)的影响,并提出在新媒体出版方面的建议,为我国出版业在新媒体背景下更好地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阮开宇 《传媒》2024,(3):64-65+67
<正>深度报道是通过深入挖掘与描述新闻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具体呈现新闻内容实质的新闻报道形式。深度报道凭借深刻的报道内容与影响力极强的社会价值而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更新与发展,碎片化的媒介使用习惯与娱乐化浪潮影响着深度报道的生产与传播,使深度报道陷入困境。为应对新媒体所带来的冲击,媒体开展深度报道时应引入数据新闻,重塑报道的严肃性与深刻性,并与新兴媒体融合,改变深度报道的表现形式与生产模式,从而实现深度报道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媒介融合时代,深度报道仍是党报的核心竞争力所在。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党报必须通过提供独家的、高品质的深度报道,打造精品深度报道栏目,建立吸引读者的长效机制,培养读者对党报的追看习惯甚至阅读饥渴,进而提高党报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