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堂子祭祀是满族特有的萨满教祭祀活动,在清入关前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占有重要地位。以努尔哈赤、皇太极为首的统治者对萨满教堂子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使其在女真诸部的统一、中央集权加强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皇太极是我国明清时期较有影响的历史人物,他是努尔哈赤创建的后金政权的第二任统治和清朝的创建。后金是明朝末年崛起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以女真贵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是清王朝的前身。皇太极统治时期(1626-1643年)是满族形成的重要时期,而萨满教是满族及其先世所信奉的原始宗教,因此,皇太极与萨满教的关系问题,也成为研究后金一清史及满族萨满教历史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旨在通过对皇太极与萨满教的关系问题的研究,探讨皇太极对萨满教的态度及政策,借以反映这一时期萨满教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美术创作题材中,宗教题材的创作是我国美术创作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长城以外是萨满教的发祥地之一。在古代信奉萨满的地方特别广阔,几乎囊括了整个北半球以北,这一地区的游牧民族都信奉萨满教,萨满教把人与万事万物的变化莫测紧密的联系起来,同时也赋予了巫师主观意断的法力,从而人们都崇拜它,敬仰它。本文从黑龙江宁安吉林珲春收集的图片实物和看到的满族萨满祭祀活动场面入手,阐述了满族萨满系列绘画题材的创作历程,旨在研究挖掘满族萨满教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及壮丽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整合满族萨满教文化资源,对于我们今天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应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萨满教是一种古老的多种崇拜的原始宗教。在女真族处于原始社会时期,萨满教与女真原始文化彼此不分,混沌为一;在女真族原始文化发展的初期,萨满教则成为其直接的动因。萨满教孕育了女真文化,谱写了女真族的历史篇章。就文化发展史而言,萨满教是女真文化的必经阶段,是女真文化的摇篮。  相似文献   

5.
萨满教是满族自先世以来信奉的原始宗教,是满族先民生活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满族岁时节俗中所融入的萨满教信仰观念的分析,揭示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满族岁时节俗和萨满教有着深刻联系,进而说明萨满教对满族岁时节俗所产生的影响,充实有关萨满教与满族社会风俗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满族奴隶问题是满族(女真)史和清史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历来为众多学所重视。满族的奴隶制度发展经历了早、中、晚三个发展阶段:早期以掠夺奴役汉族和朝鲜族人为主;中期则发展到掠夺女真族中其他集团的人为奴;晚期则不仅掠夺其他集团人为奴,还役使本集团之人为奴,奴役人的数量也急剧增多。明代女真人由氏族社会进入明社会的历程有其特殊性,但也有许多人类社会的共性。女真社会非自由人产生的历程也是探讨人类社会明产生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7.
萨满教对满族社会风俗习惯产生了甚是广泛的影响,综观满族的人生仪礼、生活习俗、生产习俗、岁时节俗等风俗习惯,其中萨满教对满族生活习俗的影响是最为深刻的,从衣俗、食俗、居俗、行俗四个方面来阐述萨满教对满族生活习俗的影响,有助于加深理解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8.
女真族是我国历史上北方的主要民族之一。时我国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元代是女真生活的主要朝代,元代的代表文献《元曲选》中记录了元代女真族的文化习俗的真实面貌和发生的重大变化。女真民俗文化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元曲选》中所见的女真民俗文化进行研究考释,有助于全面探讨女真文化的特点及其对后代特别是满族的风俗习惯的影响,探索现代满族民俗的渊源,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9.
《大连大学学报》2021,(1):40-46
图腾崇拜是满族萨满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语中保存的植物图腾神灵词语深刻的反映了满族先民在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下形成的图腾崇拜意识。围绕fodo mama一词语义的探析,可以深入了解满语植物图腾神灵词语的产生及使用,体会满族的文化心理,并理解其文化习俗。  相似文献   

10.
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十二世纪,由阿骨打建立了金朝。1483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部落,建立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1635年,皇太极继位称帝,改国号清,废除女真旧称,改族名为满洲。辛亥革命后,满洲族改称满族。  相似文献   

11.
明清交替时期,黄教对中国“三北”地区影响重大。无论是蒙古、满洲还是沙俄都对黄教以及黄教的圣地西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与黄教以及黄教圣地西藏的联系中,满洲政权的黄教及西藏政策更具主动性。正是这一积极的姿态使得清初政权有效地利用黄教来扩大自己在蒙古各部中的影响,并为它对蒙古各部施加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帮助。更为重要的是清廷对西藏以及黄教政策的灵活运用还为清政权统一中国、成为“华夏共主”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在收集大量历史文献和进行广泛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民族学实地调查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从满族先祖服饰到金女真服饰,从清代满族服饰至民国服饰以及近现代满族服饰的发展变迁做一历时性的梳理和文化变迁的研究;总结出满族服饰的发生、发展与流变是建立在“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符号象征的统一”“多元一体与文化自觉”“继承与发展、创新与融合”这四个具有规律性的理论平台之上的。  相似文献   

13.
曾慧 《丹东师专学报》2010,(1):142-148,153
在收集大量历史文献和进行广泛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民族学实地调查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从满族先祖服饰到金女真服饰,从清代满族服饰至民国服饰以及近现代满族服饰的发展变迁做一历时性的梳理和文化变迁的研究;总结出满族服饰的发生、发展与流变是建立在"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符号象征的统一""多元一体与文化自觉""继承与发展、创新与融合"这四个具有规律性的理论平台之上的。  相似文献   

14.
在收集大量历史文献和进行广泛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历史文献研究法、民族学实地调查法、多学科综合研究法,从满族先祖服饰到金女真服饰,从清代满族服饰至民国服饰以及近现代满族服饰的发展变迁做一历时性的梳理和文化变迁的研究;总结出满族服饰的发生、发展与流变是建立在"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符号象征的统一""多元一体与文化自觉""继承与发展、创新与融合"这四个具有规律性的理论平台之上的。  相似文献   

15.
自清太宗皇太极即位后,蒙古诸部作为重要的第三方势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不论皇太极与明廷都是竭力拉拢。最终,蒙古诸部舍明就清,这不但巩固了满蒙联盟,而且还在与明廷的角逐中逐渐占据了主动。总体来说,皇太极实施的“恩养”政策在这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忽必烈在汉臣建议下所定国号“大元”,取义与汉民族儒家经典《易经》密切相关,也合乎蒙古民族敬天的习俗,并与“大蒙古国”、“大朝”一脉相承。“大元”国号的定立,包含了赢取中原正统的政治与文化的企图,反映了蒙古从游牧国家到中原王朝转变的完成。努尔哈赤所建“金”国号,曾经是女真政治与民族共同体的鲜明标帜;皇太极易“金”为“大清”。“大清”不仅在气势、取义上胜过“大明”,而且顺应了汉人一般的思想观念,又能为女真或满洲民族所认同,为蒙古各部所赞成。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近世民族国家观念的兴起和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几千年“大一统”传统思想的中国封建王朝至清康乾盛世下也发生着变化。清廷在继承封建统治体制和观念的同时,也在潜意识的作用下加强了对中国的统一。其中康乾盛世下清廷的西藏及黄教政策就充分体现了此点。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清廷通过几次对藏用兵和体制改革,最终使西藏由中国传统的藩部转变为受中央政权有效统治的地方必要行政区域。虽然其间清廷在某些政策的运作上还存在不足,但此举却极大地强化了中央对西藏等藩部的统一,并最终促使传统的“大一统”帝国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型。  相似文献   

18.
以清初的汉军旗人为研究对象 ,从民族融合的角度 ,剖析汉军旗人“大明骨 ,大清肉”的性格特点 ,阐明清初统治者重用汉军旗人的原因所在。同时 ,指出了汉军旗人———满汉融合的“混血儿” ,在清初成功地充当了满汉民族融合的”粘合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