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不仅影响着孩子的一朝一夕,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一世。一、教育孩子,父母要合作,步调要一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双方共同的愿望。但教育孩子必须互相配合,步调一致,切忌一方管教孩子,另一方当面袒护孩子。如果父母一方发现另一方在管教或教育孩子时有明显失误,则应巧妙地分开大人和小孩,防止大人一错再错,避免孩子是非不分,无所适从。当一方对孩子进行了正面批评之后,另一方应从侧面进行教育。着重教育孩子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和所讲的道理,防止孩子逆反心理的产生。这就是俗话说的“一唱一和”…  相似文献   

2.
父母是对爸爸妈妈的总称。父母一方,仅仅指的是爸爸或妈妈。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至少需要父母一方来照顾他们。有的孩子从小到大,可能都是和自己的亲生父母住在一起,有的孩子可能是和养父母在一起生活,还有的孩子因为父母离婚或是逝世等原因,他们可能只跟父母一方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小朋友可能还会有继父或继母。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单亲家庭,一般是指由父母的某一方与孩子组成的家庭。导致单亲家庭出现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父母离婚或者一方去世而导致的家庭不完整。随着单亲孩子的数量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4.
走近孩子,是一个问题。因为,孩子大了,稍不留神,便走远父母:孩子开始不听话、顶撞、隐瞒、说谎……于是,父母们便感叹:孩子越来越难相处!是孩子的错吗?不是。主要责任在父母。父母与子女相处,是一种人际交往。良好的交往,必须是交往双方通畅的互动。父母与子女交往,父母常常是主动的一方,父母的交往行为(说话的口  相似文献   

5.
有人把父母出外打工的农民工子女称为"留守孩子",而如今,这种现象正由农村向城市"蔓延".最近,一些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调查显示:有3%~5%的孩子,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地工作,每年和孩子团聚的时间很少,孩子大多是跟着父母一方或祖父母生活,而且这种情况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是上天赐予他们的礼物,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他的生命就与父母深深地联系在了一起。“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成为家长行动的指南。对孩子的教育成为父母最为关心和重视的话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如父亲和母亲两者在子女的教育中“争权夺势”;父亲或母亲一方淡出孩子的教育,只有一方来教育孩子等等,  相似文献   

7.
施报 《家教指南》2007,(4):48-48
有人把父母出外打工的农民工子女称为“留守孩子”,而如今,这种现象正由农村向城市“蔓延”。最近,一些中小学和幼儿园的调查显示:有3%-5%的孩子,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地工作,每年和孩子团聚的时间很少,孩子大多是跟着父母一方或祖父母生活,而且这种情况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微言微语     
<正>@朱永新:父母是一个教育整体,在重要的价值观念和养育方式上必须达成基本共识,教育孩子必须要有父母双方的通力合作。在孩子面前不要为教育方式发生争执,一旦如此,孩子会心领神会地钻空子,依附于一方,攻击另一方,从而进一步加剧家庭矛盾,加重亲子关系的紧张程度。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BarbaraRowley先生是一位婴儿教育专家,他刚巧有一个18个月大的女儿,我曾与他作了一次很有意义的交流。对婴幼儿的依恋行为问题,BarbaraRowley先生有独到的见解。依恋早期不是爱在孩子依恋早期,父母都应该明确,孩子依恋一方而不是更爱一方。依恋不是爱,只是更多地依靠父母中的一个,这是他对安全感的需求。事实上,与孩子整天呆在一起的父母中的一方,往往更容易成为孩子依恋的对象,在双职工家庭中,孩子对父母双方比较均等的依恋是可能的,但是很少。这个变化过程经常发生在1~3岁婴儿之间,而在婴儿18个月时表现得特…  相似文献   

10.
杨翠美 《幼儿教育》2012,(29):14-15
近年来,单亲孩子成为社会较为关注的一个群体,单亲孩子因为父母离异或一方亡故而只拥有一方的抚爱,他们应该得到更多的关心。同时,城市中还出现了一种现象: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因为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一方在外地工作,孩子由另一方来承担养育与教育职能。这类家庭虽然具备双亲的家庭结构,但因为孩子长期得不到父亲或母亲的照顾和缺乏与双亲交流,其家庭抚育功能与单亲家庭类似。  相似文献   

11.
王景龙  福臣  孙艳 《家长》2008,(Z1):50-51
随着父母离异,孩子必然被判归一方抚养,因此便造成另一方无法和孩子长时间在一起生活的事实。亲情永远是难以割舍的,而现实中,抚养孩子的一方往往会人为地为另一方见孩子制造诸多障碍。那么此类问题一旦产生,该如何解决呢?不妨听听专家的说法。  相似文献   

12.
蔡丽湘 《成才之路》2014,(30):37-37
正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自己留在家乡由自己的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料的孩子们,这类未成年的特殊群体称为留守儿童。据全国妇联统计,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大约有6000万人,其中学前留守儿童占27.07%,也就是1600多万人。就拿我现在所教的班级来看,全班42人,其中父母双方中有一方外出打工而由另一方单独抚养的孩子有11人;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的孩子有25人,只  相似文献   

13.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呀呀学语开始,父母的言传身教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未来。要让孩子成才,教师应该把孩子的教育当成一门艺术工程。这项工程应由孩子作为主体,家长和教师互相配合、互动协作,三方共同努力,才会使这项艺术工程完满成功。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的提出
  1.所研究问题概念的界定
  (1)所谓的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口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一起的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或父母早出晚归打临工而无法照顾的儿童。这些留守儿童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有爷爷奶奶或亲照顾的留守儿童。二是父母早出晚归打临工而形成的留守儿童,三是外地学生,寄宿亲戚家的留守儿童。  相似文献   

15.
管教孩子是天下父母的重任,其中包含的不只是一门学问,它还应该是现代父母的必修课。在管教孩子的当儿,最重要的一点,莫过于执行训诲或惩罚的一方(父母或师长),本身必得先具备一个稳定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6.
王晓羽 《成才之路》2014,(32):38-38
正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和生活条件的提高,青少年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不断壮大,他们家住农村,在城市内的学校寄宿。他们中一部分孩子的父母在城市打工,或者在外地就职,无暇顾及孩子,只能给孩子送到寄宿学校接受教育。另一部分孩子的父母虽然在当地务农,但是想让孩子接受较好的教育,把孩子从小学就送到寄宿学校。其中还有一部分是父母离异,带孩子一方为了生活方便,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这几类情况的共同特点是父母把教育孩子的义务全部推给了学校和教师,他们能满足孩子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每个孩子都是天使,父母的爱是天使的翅膀,在父母的呵护下,天使终有一天会展翅飞翔……”失去一方或者双方的爱,孩子就像被折断翅膀的天使想飞却飞不起来……  相似文献   

18.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相似文献   

19.
1、感觉到爱为什么说是“感觉到爱”而没有单纯说“爱”是沟通无阻的关键呢?因为一方付出爱不等于另一方就能够感觉得到。纵使你一直在为孩子奉献你的爱心,孩子却不一定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可是为什么还有孩子想离家出走?就是因为感觉不到爱。因此,父母的爱要让孩子感觉到才起作用。我们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比较含蓄,不习惯直接表示,如果你  相似文献   

20.
所谓单亲家庭,一般是指孩子的父母其中一方因死亡或离异,孩子只跟随其父(或母)生活,或孩子的父母均已死亡,孩子随其祖父(或祖母和其他亲属)生活,称为单亲.然而,我们这里所指的单亲,还存在另一种情况,即子女父母双方均健在,也未离异,却因父或母或双方外出打工或经商,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只由一方或其它亲属照管孩子,也把它归入单亲家庭之列.由于单亲家庭给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针对此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了深入地探讨,并为班主任如何作好这一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