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名夏的《石云居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现存的善本四库存目书《石云居集》(包括文集15卷、诗7卷、词1卷)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分析其版本、流传情况及遭抽毁之原因,纠正了以往有关该书版本著录的错误,指出其内容相当丰富与重要,具有较高的文献学价值和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于陵子》托名战国时期齐国隐士陈仲子所撰,虽出自后人伪撰,但书中保存了陈仲子的诸多资料,对其文献价值应给予关注。《于陵子》现存最早版本为明《秘册汇函》本,乃《于陵子》后世各版本之祖本。文章对《秘册汇函》本及后世诸本进行梳理、考证,以明晰《于陵子》版本源流。  相似文献   

3.
姜亚沙 《图书馆》2000,(3):74-75
稿本《聊斋志异》共四册。清蒲松龄撰。今仅存一部,藏于辽宁省图书馆。蒲松龄(1640-1715),一生著述甚富,除了风行海内外的《聊斋志异》外,还有文集四卷,诗集六卷,词集一卷,杂注五卷,戏三出,俚曲十四种等各种体裁的作品。《聊斋志异》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全书共四百九十余篇。它与《红楼梦》共同形成了我国古代小说史上两座不可企及的高峰。二百多年以来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有六十多种版本流传于世。现存较完善的抄本有乾隆十六年(1752)铸雪斋抄本。现存最早的刻本是乾隆三十一年青柯亭本。著名的评注本有吕恩注本、何垠注本,何宁奇评…  相似文献   

4.
<演繁露>,又作<演蕃露>、<程氏演繁露>.此书之名源自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关于<演繁露>的卷数,现存本子中程大昌、陈应行、程覃等人的刻书题跋均未提及.宋元时期的史志著录亦各不相同,有六卷本、十卷本、二十卷本等之别.现存版本大体归纳为宋刻本与明刻本两种系统,两种版本系统之间不仅卷数不同,其内容亦有不同.本文拟对<演繁露>现存的几种版本进行考证,以辨其版本源流.  相似文献   

5.
《虞初志》是明清时期“虞初”系列的开山之作,《虞初志》现存版本颇多,书目著述亦颇多。文章对其版本进行了梳理,并考述各版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华海燕 《图书馆杂志》2015,(2):108-112,73
《左传》自产生以来,就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历代注疏点评研究者不可胜数。本文拟对重庆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春秋左传评林测义》三十卷之版本进行考证,考察其存藏现状,并对一些讹误进行辨证。重点比较其与穆文熙《春秋经传集解》三十卷评点本,凌稚隆《春秋左传注评测义》七十卷本之间的异同,最后确定凌稚隆《春秋左传评林测义》三十卷本的版本。  相似文献   

7.
已知《优语录》有《国粹学报》本、《申报》本、《盛京时报》本三种版本.其中《盛京时报》本分两卷且材料最丰,长期以来不被学界所知.这一版本的最大意义和价值不在于搜罗到更多的优语材料,而在于能够就材料本身的情况来进行分类,以上下卷来明晰对中国早期戏剧形态的认识,从而在《宋元戏曲史》中得到最便利的运用.王国维对剧语与优语的区分是其对优语以及戏剧早期形态的理解与实践,在分卷中他恪守了一定的原则,体现了在优语整理时明晰的认识.从优语搜集到剧语研究,显示出王国维对戏剧认识的深入,赋予《盛京时报》本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胡培翚《仪礼正义》自成书以后,经历多次刊刻,形成了多种版本.现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及所见现存本,考辨其版本源流,阐明各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诗经小学》是段玉裁早期著作,现存四卷本和三十卷本两个版本。四卷本《诗经小学》由臧庸删录而成,蕴含着臧庸的编纂思想。臧庸在删录《诗经小学》时遵循“分条立目”的体例,重视汉唐学说,改保留小篆字形的字为简化字,增加按语。四卷本《诗经小学》体现出臧庸崇尚汉学、不泥古、不笃信成说的编纂思想。  相似文献   

10.
陈善,约生活于北宋末南宋初,著有《■虱新话》一书,初名《窗间纪闻》。此书兼涉经史子集,可从中窥见当时学术思想、流派等相关问题,其史料价值不容忽视。《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收录《■虱新话》一书,并对此书作者、内容加以评述,但与史实多有出入。本文试从作者生平、成书经过、内容订误等方面予以考证。  相似文献   

11.
《四库总目》对收录各书的卷数与篇卷分合多有精要论述.但因各种局限,馆巨对一些书的版本未作深考,致使提要在考辨卷数、篇卷分合中出现了一些错误论断.兹举馆臣之误六条,除《汲古丛语》条系指《总目》失检外,余五条皆从版本角度辨其论断篇卷之失.  相似文献   

12.
殷璠是唐代文学家,他辑选盛唐时期广为流传的诗歌,编为《河岳英灵集》,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在书中,殷璠表达了独特的论诗观点,对各诗人的评论也较为中肯。《河岳英灵集》在流传过程中,经历了由二卷本演变为三卷本。介绍并列举了现存于世的宋刻本及明、清刻本等古籍版本,对《河岳英灵集》古籍版本的著录也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传世的《诗本义》五种版本加以目验和评价,指出《四部丛刊》本存在的两个明显缺陷,据明抄本进行相关补足,并修正明刻本著录年代的讹误,由此系统梳理欧阳修《诗本义》现存版本的流变情况。  相似文献   

14.
扬州大学图书馆现藏清抄本《扬州赋》一卷、《续扬州赋》一卷.此抄本序首钤有“艺风堂/藏书”、“秀水庄氏/兰味轩/考藏印”朱文方印,系为缪荃孙旧藏. 《扬州赋》为宋代王观所撰,内容吟咏古都扬州之建置沿革、人物故事、山川楼观、名胜古迹、风俗物产等.赋文虽采取排比铺陈之形式,却以事实为本,特别是其注文征引30多种宋前文献,可辑补一些文献内容的佚失,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与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胡培翚《仪礼正义》自成书以后,经历多次刊刻,形成了多种版本。现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及所见现存本,考辨其版本源流,阐明各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卷一四四<续夷坚志二卷> 提要:"前有自序,见于遗山集.而此本无之,盖传写佚脱也."余案:今检元好问<遗山先生文集>,并无此自序.这是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就已指出的.<续夷坚志>的版本主要是两种系统,一种是二卷本,多以抄本形式流传,如上海图书馆藏吴继宽抄本、台北国家图书馆藏海宁蒋氏别下斋抄本,以及诸多见诸馆藏的阙名清抄本;另一种是四卷本,多以刊本形式行世,如大梁书院本、得月楼本等.四库著录的是一个二卷的抄本.不过,现存的四卷本与二卷本在所收条目和编排顺序上是一致的,前者是由后者重新分卷,然后付梓刊行的.  相似文献   

17.
韩进 《图书情报工作》2009,53(7):137-141
《清河书画舫》是明代张丑的一部知见书画目录书。该书现存诸本有十一卷、十二卷和十二卷附补遗三种卷次面貌,代表其撰著流传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前两种较接近张丑原稿,但一直为学界所忽视;第三种以清池北草堂刻本为代表,成为乾隆以后的通行本。通过系统的版本调查和研究,蠡清《清河书画舫》初撰本、增订本的面貌,钩稽出通行本的校刊经过和流传脉络。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籍总目》等只著录四卷本《闽小纪》清康熙刻本一种,但实际现存至少三种;其中中科乙本为康熙六年左右原刻本;上甲本、上乙本、国甲本、人大本等应该是直接据原刻本而来的翻刻本;中科甲本、国乙本是康熙原刻增修本的翻刻本,经考证改易内容及增修改易方式可知,其增修改易出自周亮工之手。从周亮工对四卷本《闽小纪》的四处改动包括特意将自身见闻替换为郑圭甫诗、天头增加五泄瀑布一句、卷二卷四大篇幅增加他人作品,这些改动不乏深意。现存二卷本《闽小纪》之《说铃》本"闽酒""闽茶"条多余内容并非新内容,而是吴震方从四卷本的"闽酒曲""闽茶曲"小注中辑录而来。来新夏先生参校所用"赖刻"二卷本实际来源于《说铃》本,恐有书商作伪之嫌。  相似文献   

19.
《大唐类要》是《北堂书钞》的另外一个版本,经清初学者朱彝尊的介绍,世人才知道《北堂书钞》 还有这样一个版本,但谁也没见过,人们大都以为此本已经失传了。今发现国家图书馆藏有《大唐类要》的 四种抄本,一为清顾湘艺海楼藏本,共线装20册,160卷;另一种也为艺海楼藏本,共12册,有清莫友芝、丁 日昌跋语,卷数未著录;第三个为明代抄本,仅存4卷(139、158-160),清劳权校并跋;第四个为清姚觐元咫 进斋藏本,共13册,存115卷。据朱彝尊介绍,《大唐类要》"大略出于原书",有很高的版本价值,期盼能早日 影印出版,以便学术利用。  相似文献   

20.
《靖康要录》自成书以来,多以抄本传世。自清陆心源着力校勘,始有《十万卷楼丛书》本之流传。然而旧抄本之可贵,在于其可订正陆刻本之处颇多。本文首先考察《靖康要录》之版本流传,其次对此书的整理提出相应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