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玉武 《辽宁教育》2012,(11):93-94
中学语文教学,鲁迅作品"难教、难学"已成普遍现象,目前教材又对其进行了删减,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对鲁迅作品的学习。2011年6月,江苏高考"现代文阅读"选了《鲁迅全集.华盖集》中的《捧与挖》一文。三个小题,难倒了不少考生。给学习任务重新定位,去除主题的政治化等,也许会让现代中学生欣然接受鲁迅作品,并收获多多。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在《祝福》、《离婚》、《伤逝》中深刻剖析了祥林嫂、爱姑、子君等身世不同、经历不同、思想不同女性共同的命运悲剧.这些女性或多或少都对封建礼教进行过反抗,但最终还是“回归”自身封建思想的“牢笼”;而封建势力的强大,是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鲁迅先生在一个世纪之前所探寻的女性问题如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再读鲁迅作品对我们思考今天的女性问题仍有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的序言里曾经指出:"《药》的收束,也分明的留着安特莱夫式的阴冷。"安特莱夫的艺术风格有着什么特点?它对鲁迅的作品产生了哪些影响?安特莱夫和鲁迅作品的艺术风格又有什么不同?思考并解答好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更准确地解读《药》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在鲁迅的现代小说《呐喊》与《彷徨》25篇小说中,有四处写到酒店和两处写到茶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一)"酒店"与"茶馆"在鲁迅作品中频繁地出现,不只是起着"道具"作用,而是显示了鲁迅作品的特色。老舍曾说过:"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酒店也应作如是观。我也曾在拙作《论鲁迅小说的乡土色彩》(《鲁迅研究》1985年第11期)说过:"鲁迅往往把绍兴一带的小酒店和茶馆作为小说人物活动的场所.酒店、茶馆是群众闲谈之地,它是社会的一角。它象一面多棱镜折射着社会,因此,  相似文献   

5.
鲁迅和爱罗先珂私交甚笃,《鸭的喜剧》即是受爱罗先珂《小鸡的悲剧》启发而写成的。在该小说中鲁迅对爱罗氏的思想作了善意的批评,并抒发了一贯的"呐喊"情绪。  相似文献   

6.
一九二五年章依萍在《古庙杂谈(五)》中说:"鲁迅先生自己却明白的告诉过我,他的哲学都包括在他的《野草》里面."此后,许多研究者也都认为,《野草》"把诗情和哲理织进构思的蓝图",其中包含着"深邃的哲理".但长期以来,人们对《野草》、的"诗情"进行了许多研究,而对其"哲理"却很少展开论述.其实它是《野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野草》的思想内容的关键.如果从哲学的角度对《野草》加以探讨,或许更有益于鲁迅作品的研究吧.  相似文献   

7.
黄延勇 《山东教育》2011,(25):32-33
【单元教材简析】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上承五年级上册"走近毛泽东"的人物专题,共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其他三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是不同的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这样就可以使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少年闰土》是节选自鲁迅小说《故乡》中的  相似文献   

8.
《朝花夕拾》是具有现实斗争精神的散文集。通过研读所涉篇章,我们对鲁迅的斗争行为作了一次探讨,将其斗争分为正确和错误两种类型。承认鲁迅的斗争并非全部正确,并不影响其伟大的反封建斗士形象,这对发现"真"的鲁迅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鲁迅《朝花夕拾》原稿与修改稿的对比,发现鲁迅在斗争中引用敌方的语句是刻意的,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战斗力量。  相似文献   

9.
鲁迅作为现当代文学史上最革命、最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鲁迅作品具有深刻思想性,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无可厚非。随着鲁迅作品在中学课本中有所删减,而《拿来主义》依旧入选在高中人教版必修四中,可见"拿来主义"厚重的现实意义。目前,有一些语文教师单纯解读文本,而忽略对鲁迅的全面解读及作者与读者的心理对话。对于目前《拿来主义》的教学现状,本人经过一些教学实践进行教学设计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
2008年鲁迅作品研究共分两大部分,即鲁迅作品各分集及文类研究和鲁迅作品整体研究,并从总体上呈现出异彩纷呈、创意不断的局面。本文第一部分意在对鲁迅作品的各个分集和诸种文类进行汇总整理,包括《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野草》、《朝花夕拾》、早期文言论文、《两地书》研究等。第二部分意在从各种视角和层面透视鲁迅作品的整体研究,包括文学文化学、文体学、后现代主义视角。全文注重述中有评,评述结合,既为读者提供了按图索骥的方便,也在评述中显示出了笔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鲁迅作品在历来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到底应该占多大的比重?哪些作品应该进入中学语文教材?面对这些问题,人们争论不休,莫衷一是.在教育部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之后,各种不同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也纷纷面世.新教材与过去大家熟悉的传统教材相比,在鲁迅作品选编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呈现出新的特点和问题.  相似文献   

12.
《加兴师专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上刊登的陈子典同志的大作《采用·变革·创新》,较为了详细地介绍了鲁迅先生生前对民间歌谣的采取和发展的情况,作为对鲁迅创作活动的研究,作者选择论题的角度,无疑有它独到和新颖的地方.但其中也存在着不少可商榷之处.本文试图从对鲁迅先生《我的失恋》和《公民科歌》两诗的分析和解释上提出一点浅见.鲁迅的《我的失恋》作于一九二四年.对这首诗的创作动机,鲁迅作过这样的解释:三段‘打油诗’题作《我的失恋》,“是看见当时‘阿呀呵唷,我要死了’之类的失恋诗盛  相似文献   

13.
"复仇"是鲁迅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而鲁迅对"复仇"的创作也丰富多样。在鲁迅的小说里,"复仇"主要有三种方式:对统治者的复仇;对自我的复仇;对"看客"的复仇。这三种方式又创造性地集中在《铸剑》这一个篇目里。因此,文章就以《铸剑》为样本,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分析鲁迅的"复仇"方式。  相似文献   

14.
1922年12月,鲁迅在《呐喊》出版时为这部小说集写了一篇《自序》.这篇文章对于我们研究《呐喊》的思想和艺术,了解鲁迅早期思想和创作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本文就《自序》中作者表白的"听将令",联系收入《呐喊》的小说《药》和《明天》的有关内容分析了鲁迅的革命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15.
《无常》因其与《朝花夕拾》格格不入的杂文化风格常常被研究者简单化处理.但鲁迅却借助无常这一特殊形象传达了对父亲(包括父亲和老师)的理想.寿镜吾和藤野先生在描写策略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他们是无常代表的"师格"的正面典范,同时也是在鲁迅人生中缺席的父亲角色的有力补充,三者最终统一于无常.《无常》体现了鲁迅一生对"人之父"孜孜不倦追求的轨迹,并将《朝花夕拾》从回忆型文本上升到美感与哲理并存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在宁波听特级教师黄孟轲上《祝福》一课,感受到其明显彰显了小说文本中"我"的作用。我以为,这种解读更加接近鲁迅写《祝福》的初衷。我在该课的基础上,试补充一些材料和分析,以期对《祝福》的教学提供一些建议。《祝福》一课的常规教学无非有这样几种方式:突出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来表达对封建社会的控诉;对鲁迅作品语言的赏析;把欣赏的重点落在鲁迅小说中的"看"与"被看"的关系上;把文章的主题定位在"祥林嫂的命运就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小说集《故事新编》在艺术形式与风格上是与《呐喊》、《彷徨》别样的,是鲁迅在艺术形式上不固步自封,勇于探索,在思想内容上对历史文化传统更深入思考批判的艺术结晶.鲁迅在《故事新编》自谓的"油滑"是一种对历史、社会、文化的特殊认知方式,是同鲁迅先生内在心灵的深度、复杂性联系在一起的,是具有"形式的内容"的.它充满了讽刺和批判的热情,充满了对占正统地位的权力和文化的解构意识,这是鲁迅"反抗绝望"、与黑暗"捣乱"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8.
《弟兄》在鲁迅众多的小说中最不受人关注,自1926年这篇小说发表到现在,关于它的评论不过区区四篇,而其中两篇极有见地之作还都是建国前的产物。这两篇评论都是极熟悉鲁迅先生的人写的,其一是许寿裳,其一是赵景深。这两个人虽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解读了《弟兄》,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结论,即《弟兄》最终还是鲁迅批判国民性的一个经典文本。但这只看到了文章的一个表层,其实文章在更深层面上贯彻了鲁迅一惯的思路,那就是"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而这种思路,就是鲁迅的多疑。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这是中学校园里流传着的一句顺口溜。鲁迅的文章生涩难懂,不好学,几乎成了中学师生的"共识"。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的语文教材中,鲁迅的作品明显减少,保留下来的只有《拿来主义》《祝福》和《记念刘和珍君》3篇。陪伴几代人成长的鲁迅作品,竟然开始面临尴尬的境地。鲁迅的作品真的过时了?一时间,争议不断。  相似文献   

20.
《怀旧》是鲁迅的首篇创作小说,也是他的唯一的文言小说.这篇作品在鲁迅的整个小说创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鲁迅的现实主义创作就是由此发轫的.鲁迅后来的白话小说与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怀旧》堪称是鲁迅的奠基作.这诚如一些外国评论家指出的那样,《怀旧》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具有《呐喊》中的小说的雏形;显示了作者思想和艺术的发展;预告了中国文学新世纪的来临.本文试图从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怀旧》进行剖析,并探讨它在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上对鲁迅后来白话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