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经济报道怎样强化服务功能,为政府出谋划策,为企业排忧解难,为受众提供信息,这是新闻媒介愈来愈重视的问题.那么,强化经济报道的服务功能,应从何入手呢?  相似文献   

2.
如何选择经济报道的角度,如何发挥好经济报道在市场经济领域的前瞻性导向作用,这是近几年来新闻界研究比较多的一个课题,笔者以为:“宣传经营谋略将能够比较好的发挥这方面的作用。这一经济报道角度不仅能增强经济宣传对广大受众的吸引力,使经济报道更能够入脑人心,加大深度、力度,同时,也能扩展企业生存空间,促进企业的发展,成为生产者、经营者的参谋和顾问,从而使经济报道贴近受众,成为受众的好朋友。赣州地区有线电视台在今年初开辟了一个新栏目——《有线万花筒》,其中有一个子栏目叫做《经营之道》,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比较…  相似文献   

3.
<正>经济新闻是依托经济而生存,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接近受众的经济需要。满足社会的需要,是经济新闻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传播基础。一、经济新闻要发挥好其在市场经济中的引导作用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整体关系来说,我们齐齐哈尔市仍处于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历史时期,抓住两种体制转换的时代特点是搞好经济报道的重要前提,任何经济报道,要在市场经济的舆论引导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抓住时代的特点,从市场  相似文献   

4.
赵琳 《新闻窗》2007,(3):110-111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经济新闻日益成为新闻媒体报道、关注的热点、焦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受众对于经济信息的需求,使得经济报道在新闻领域中日渐占据重要的位置。虽然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了一批专业性较强的经济类报刊,如《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一财经日报》等,但是普通受众更多地还是从大众类报刊获取经济信  相似文献   

5.
柏松 《新闻世界》2013,(10):12-13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经济新闻日益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受众对于经济信息的需求,使得经济报道在新闻领域中日渐显现重要的位置。但新闻从业人员都有一种同感:经济报道经常是“业内人不愿看,业外人看不懂”。因此如何把经济新闻写得鲜活,化“生硬”为“灵动”,就要求经济新闻写作必须不断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6.
邹琰 《新闻界》2005,(6):98-99
经济新闻报道是关于社会生产方式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在新闻传播领域,经济报道已成为芙注的焦点之一,但不可否认,经济报道并非都市报报道的蕈点与强项,与其社会新闻相比,经济新闻所占整个报纸版块数量较少,报道力度和深度较小,受众的反应也并不强烈。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在我国的基本建立,市场经济因素已经深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经济信息的关注已经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必不叮少的一部分——这是都市报难以回避的现实。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报道在新闻报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纵观这些经济报道,仍发现比较突出的两个弱点需要克服。一、克服经济政策宣传务虚不务实的弱点在当前的经济报道中,对经济政策的宣传需要克服的是眼界不宽,思路不广,就政策讲政策,就经济写经济,甚至把经济局限于生产经营的狭小圈子。报道形式呆板枯燥, 难以吸引受众。  相似文献   

8.
办报看环境,一看报纸工作所处的经济、政治、文化、法制态势;二看报道对象的现状、主要矛盾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三看受众阅读习惯和信息需求变化。近30年来,在报纸媒体用力走向市场时,市场已经大踏步走进报纸媒体,这是一个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种思维相互搏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的新闻传播应如何与此相适应?”这是党的十四大决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新闻界所共同思考的问题。作为王要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新闻传播,必然与经济体制及其活动方式相适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式取代传统经济方式的今天,我们的新闻传播方式也必然要从形式到内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是,生产什么与不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主要要从权衡企业自身利益出发和社会需要来决定。与此相适应。社会主义的经济报道,报道什么与不报道什么以及如何报道,也应主要由本报、台的覆盖范围和受众群的需要来决定。这  相似文献   

10.
在媒体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如何让党报在保持权威性的同时又尽量贴近读者?增强经济报道的服务性,以大众化的姿态去寻求更广泛的受众,无疑是经济报道创新的一种好方法。经济报道,受众面越来越广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新闻在传媒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受众面也越来越广。尤其是我国已加入WTO,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受众对媒体经济报道的认知度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局部的报道视角,而是更希望了解某一经济信息与大趋势之间的关系。如加入世贸组织后,一些相关企业和经营者就会迫切希望知道给他…  相似文献   

11.
当前经济新闻评论变化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学 《新闻界》2007,(1):133-13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受众对于经济信息的需求不断加大,从而使经济新闻在新闻领域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大量的财经新闻报道为受众带来丰富的财经信息,并影响他们的各种投资理财行为。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在突发事件报道中存在着一个ODAY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人们的认知状态处于一种多元未知的平衡状态,这是媒介传播的关键时期。在先入为主的受众接受心理下,无论是媒介准确的报道还是谣言都会引发信息的始动,打破原先的平衡,使受众产生认知偏向。  相似文献   

13.
新闻报道都有个广度和深度的问题。如果没有一定的广度,老是在那一两个行业或领域打转转,免不了要“炒剩饭”,难以给受众更多的信息和启迪;如果没有一定的深度,老是“蜻蜒点水”式的报道,则难以满足求甚解的受众。市场经济报道是一件新事物,则更是如此。在当前市场经济运作中,之所以问题迭出,与我们对市场经济报道的不广不深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新闻采编人员为了更好的利用新闻资源,提高传播质量,满足受众的需要,丰富报道的内容,获得最佳的报道效果,通常都会对要报道的新闻在报道前进行一系列的谋划与设计。而这一系列的谋划与设计就是新闻报道的策划。而作为新闻报道策划中比较常见的经济新闻系列报道也是如此。经济生活的丰富多彩与经济改革的风起云涌,还有市场经济的如火如荼都给经济新闻系列报道提供丰富的材料。因此如何利用这些题材做好策划,抓住经济生活中读者所关注的热点与疑难点是经济新闻系列报道所  相似文献   

15.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价值规律在整个经济发展中调节作用不断加强,经济新闻作为整个经济运行信息的一部分,和受众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受众对经济报道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不仅要求量多面广,而且讲究准确实用.因为现阶段经济工作的每一个问题,都直接或间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使与经济有关的信息成为热点。围绕经济生活进行的经济报道面临报道理念、方式的转变。经济报道要吸引受众,为受众所喜闻乐见,就必须踩准以下三个基点:带有一定指向意义的判断能力;对经济信息、现象草根化的“译制”能力和宏观、微观环境下流畅转化的思辨能力。这样才是经济报道的生存、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经济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金融报道历来是经济类新闻的主要支柱之一,它在新闻传播业中的“强势”地位也早已确立。我国的金融报道虽然起步很晚,但是伴随着社会改革的日益深化,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加之新闻传播界同仁的努力和受众的支持,其进步、成长却是极为迅速的。这不仅表现在报道面与量的纷繁丰富上,而且还呈现于报道内容、报道手法等的多样化与创新性上;一些优秀的精品报道甚至令受众爱不释手、难以忘怀。应该说,今天的金融报道在我国传媒的受众市场上,已经营造了一道十分亮丽的人气旺盛的独特风景。然而毋庸置疑,在这一历史表象的背后,人们对金融报道的责难和怨言还经常出现,一些金融报道的权威性、科学  相似文献   

18.
“经济报道总是干巴巴的,没什么看头,引不起多大的阅读兴趣”,这些年常听到一些类似的议论,作为经济版的编辑来说,我也常为之苦恼。总的来说,我们的经济宣传工作由于受传统习惯的影响,观念滞后,创新少,缺乏理性深度和思辨色彩,重宣传、轻服务的倾向仍存在。我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对丰富多彩的市场经济认识不足,报道多局限于生产流通这个狭小的范围。经济活动包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这四个主要环节,也就是说,我们的经济报道存在着同广大受众脱节的现象。那么,如何改进传统的经济报道模式,改变经济报道同广大受众脱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计划经济模式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经济报道成为新闻报道的重点和中心。但现实则往往与我们的愿望相违背:对编辑们隆重推出的“重头文章”、“头条稿子”,受众却提不起阅读的兴趣,这就影响了宣传的效果。 如何让经济报道真正充当好“重点”和“中心”的角色?改变教条式、概念化的老面孔,把握新闻改革的发展趋势,探索新的、富有创造性的领域,拥有读者,赢得读者,从受众角度去采写我们的经济报道,这无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在经济利益的影响下,新闻媒体的报道方式、传播渠道、舆论重点都在发生着变化,多数的变化增强了传播的有效性。但为了博取更多受众的眼球,有些变化也在不断冲击着新闻媒体最基本的客观公正的原则,导致新闻报道失衡。新闻报道是媒介对新闻第一反应最直观的体现,展现出新闻媒体的敏感度,价值取向失衡的新闻报道却为了迎合受众,只报道受众感兴趣或乐于听到的新闻,这违背了新闻的客观公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