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2012年年底跨年演唱会的舞台上,我曾经对着万人唱起这首歌:"平凡的苦衷/说爱说恨都太笼统/被故事选中/没资格懵懂/就算没观众/自己第一个被感动/我相信到最后一分钟。"那是我经历了烧伤事故之后首次面对观众,也是我第一次向大家宣布:其实我还好。但不瞒你们说,那时其实我并不太好,我心里完全没有做好准备。那时候我回《爱在春天》这个剧组拍  相似文献   

2.
由于成长的环境、经历的原因,我是一个率性、敏感、自负的人。或许造化弄人,高考时怕落榜,我服从调配而上了并不感兴趣的师范院校,学习的也是并不喜爱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二十多年前,文科学生上大学是很轻松的,工作也包分配,在没有多少压力的情况下,我就这样迷茫、懵懂地走上了讲台。上学时,我不喜欢政治课。当了教师后,我也认为教政治与教语数理化不同,是不可能有出息和成就的。  相似文献   

3.
说实话,“老妈”不老! 1947年生的,至于出生月日,她也说不准,因为据她说,我的姥爷压根就不记得,后来我老妈问急了,姥爷就随便说了个时间:“好像是七月初十吧。”于是我老妈的生日就是七月初十。当然那时还没我呢!  相似文献   

4.
IT行业新生代 高考填报志愿时我对软件工程专业并不太了解,只是图新鲜,懵懂间就报了这个专业。兴奋于它是信息时代的宠儿,追逐于它科技含量高,而且“软件工程”这四个字听起来也特别让人“来劲儿”。  相似文献   

5.
高考前的三个月,我每天晚上九点就早早地睡了。因为我对高考很没有激情,周围也没有谁在意我的表现,包括我的父母。在周围人的眼里,我是不可能考上大学的——这并不让人难过,事实上我自己也这样想。我记得有一次放学走到学校门口的天桥上,袜子看着下面的车流对我  相似文献   

6.
我家屋后有几棵至今还显绿色的"老树"。孩提时代,懵懂的我就已经对他们有了好感,抬头仰望那宽大雄伟的树冠,心中不由得升腾起一股依恋之情。那时,可能是每户人家都不愿意让小孩儿独自出门,所以我很少有玩伴,心里好生寂寞、无聊。于是,我就调皮地拽来几根结实的绳子,系在两棵大树的树干上,再将板凳垫上去,也算是秋千了。  相似文献   

7.
我的死党们     
棒棒 棒棒是和我一块长大,同窗九年的死党。她体型较胖,和大多数胖妞一样,她非常忌讳我们说她胖。所以我们就只好叫她棒棒糖(那时,班上每个人差不多都有一个绰号),可到后来,也不知什么原因,就叫成了棒棒。 从小到大,我和棒棒最大的乐趣就是争当老大。“我比你大一个月,你应该叫姐姐才对。”她说这话时,通常会摆个pose——昂起下巴,抬高音量。  相似文献   

8.
女儿打工记     
高考那几天,我在考场外等女儿,听到两位家长在闲聊。一个说:“我儿子说高考一结束,他就去打工,哪怕当个导购也行。”另一个说:“是啊,我儿子也说要出去打工。”她们的话一下子提醒了我:女儿高考结束后有两个月的假期,这么长的时间,何不让她去打零工?  相似文献   

9.
我参加过两次高考,应届高考那一年,我的高考分数距离二本线差几分,我不甘心,所以复读了一年。其实,现在对高考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了,只记得那时有做不完的试卷、背不完的书本,以及让我感到头疼的外语。作为一个农村出身的女孩,我很幸运,因为父母自小告诉我要认真读书,知识能改变命运,并且他们都全力支持我。  相似文献   

10.
1978年,我读高中二年级,还有半年就要参加高考了(那时高中学制为两年)。可家里缴不起学费,一天,母亲突然对我说:“孩子,书就不要去读了,我已给你说好了一个木工师傅,你去学木匠手艺吧。我们穷苦人家,读书不读书一个样,有门手艺,以后就吃穿不愁了。”  相似文献   

11.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在八个月前,我带着刚刚送走上一届高三考生的疲惫,带着他们高考成功的喜悦,也带着对于高三严格管理的惯性与你们相遇。那时,你们不习惯我反复督促你们抓紧时闻学习;那时,你们不习惯我实行的日考和周考;那时,你们不习惯我事事按照学校的标准去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主持人:我知道黄主任您当年因为成绩优秀没有经过高考而是直接保送上了大学. 黄展:我是1991年保送上大学的,那时我父亲是高中英语老师,希望我也学习英语专业,所以我就填报了英语专业.几天后就收到了大学的复试通知,让我去参加面试.  相似文献   

13.
流星雨     
“一颗流星坠毁,必有一个大人物要隐退,”奶奶说,“所以看到流星,是不吉利的预兆。”于是,懵懂时的我便常常害怕看到流星,尽管因喜欢月亮星星而时常仰望天空也是心有余悸,生怕大祸会降于我头上!后来,我才逐渐懂得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所以也就觉得流星没那么神秘了。再后来,也不知是不是有人唱“流星会带来好运”,我竟对流星有了好感,偶尔抬头仰望,倘有流星滑过都会使我欣喜若狂。  相似文献   

14.
自己快乐     
这篇文章并不真实。我只是时常在想:假如我放弃高考而去报考篮球专业,我的生活会是什么模样?还是那句话:只要自己快乐就行,快乐后便忘记。小时候,老妈强逼那时体弱多病的我去学习篮球。开始,我后悔,天天刻苦训练我依旧瘦不拉叽。后来,我妈后悔,成天看着我穿着很不得体的衣服,抱着篮球,在球场上乐此不疲。她曾不止一次地说:早知如此,还不如那时让我去学弹琵琶!  相似文献   

15.
食堂大妈     
已经住院6周半了,我感觉度日如年。医生说手术后我得在医院待上一个月,"到那时你就能恢复50%的力量和柔韧性了"。我今年13岁,出生时一条腿比另一条腿短,所以接受了这个矫形手术。一个月很快过去了,但我仍出不了院。我腿部的力量已经完全恢复,但柔韧性只恢复了30%。我逐渐失去了信心,经常向护士发脾气,有时理疗也不做。  相似文献   

16.
童其林 《师道》2009,(4):34-34
那年,我念高二,正逢恢复高考的第三年,当时没有高三,所以这一年我和我的同学就必须参加高考。我原来读书就比较勤,学习成绩也不错,所以,从小学到初中就一直是老师表扬的对象。因为年纪小,那时没意识到高考的成败对自己今后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原来怎样读书到高二时也怎样读书,没有像现在的学生要拼命的样子。在我印象中,老师对指导学生怎样学习不够重视,对怎样复习、怎样应考、怎样调节自己的心态,我只凭自己摸索出来的方法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17.
姥姥的故事     
有一天,我姥姥来拜访我和妈妈。她给我买了好些好吃的东西,所以她手里拿了两个很重的包。那时是冬天,莫斯科的天气很冷,十二月残忍的风把我姥姥的手刮得又红又肿。那时候路上有好多雪,雪堆得很高。刺骨的雪融化在我姥姥温暖的脚下。她走的路上有很多冰,但她没有注意,所以滑倒了。她包里带的东西都落了下来。她试图站起来,但她自己不能起来。有人看到了她,那个好心人把我姥姥送到了医院。那时候妈妈和我在家里等她。我们一句话也没说。我那时在脑子里想:已经五点半了,姥姥昨天不是说她今天四点要来吗?她在哪里?我不知道我妈妈那个时候想了什…  相似文献   

18.
与自己和解     
<正>从始至终没有人说过我的雀斑有多么不好,也没有人说过我多丑陋,只是那时敏感的我给自己画了一个圈,埋着头度过了自己的青春。不知道是从小学几年级开始意识到自己脸上长斑的,脸上零星地分布了几个褐色的小点子,虽然也觉得好像不好看,但是那时候经常干农活,闲时就在村子里东串西跑,整个人晒得黝黑,脸上那点儿小雀斑也不那么显眼,所以小学时候我都不怎么在乎。  相似文献   

19.
又是一个百无聊赖的下午,听着怀旧的英文老歌,我突然很想写些东西来纪念我已逝去的高三,或者说,我的十八岁,我的……究竟要纪念什么?是纪念还是祭奠?不知道。几个月前在明亮的灯光下奋斗的场景恍然如梦,仿佛已经很远了,仿佛有什么在拽着它们使劲后退,和它们一起渐渐模糊的是我们那时轻狂张扬的梦想。有人说过,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真的,高考让我们一下子懂得了许多,让我们知道了自己并不是无坚不摧,知道了其实并不是耕耘一分就能收获一分,  相似文献   

20.
是从她开始,我有了少年懵懂的心思;是从她开始,我知道了做一个优秀的少年是多么幸福。16岁,一直是诗人笔下的花季。但是我知道,我的16岁不是花季,而更像是一棵沙漠中的仙人掌。因为,那时的我是个寂寞孤傲的坏少年。常常,我会一个人呆呆地望着天空,或者一个人去城墙上坐到天黑,逃学自然是常有的事。父母都是军人,等到18岁,我就可以到部队去了。没有人注意到我,我是个坏孩子:学习不好,爱和人打架,穿着肥大的绿军裤,给女生的车胎放气。所以有人说,这孩子天生就是流氓坯子。我常常被人看成是这种孩子,除了坏下去,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如何。喜欢逃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