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数学课堂上,每天都有学生在出错,因为教师也经常在教学中创造机会让学生暴露出各种各样的错误。这其中的错误,有的是教师不曾料到的,也就是学生即时发生的错误,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发展过程,也是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不断地产生许多学习信息、学情信息,而有的错误是教师能预料到的。对于学生即时发生的错误,教师必须准确辨别,及时筛选,选用相关策略,努力挖掘错误的潜在资源,使得纠错增值;对于能估计到的学生的错误,教师要利用错误来设计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2.
化学教学中合理开发与利用学生的错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错是学生的权利,教室应该是一个容许出错的地方。因为错误的产生不仅暴露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揭露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所以,理解、尊重学生的错误应该成为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理念。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并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好学生的错误,不仅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还能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化学教学中合理开发与利用学生的错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错是学生的权利,教室应该是一个容许出错的地方。因为错误的产生不仅暴露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揭露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所以,理解、尊重学生的错误应该成为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理念。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并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好学生的错误,不仅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还能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围绕教学内容积极、有效、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是信息的发布者和构建者,在发布和构建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许多信息,其中既有正确的信息,也有错误的信息,而错误信息中的一部分信息又是可供教师使用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正视发现和巧妙利用,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5.
蔡亦姝 《教育探索》2000,(11):53-54
中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不断地出现语言错误,这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因为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对目的语( target language)的理解和消化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那么,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对待这些错误,如何纠正这些错误,同时又能使学生在纠错过程中不断地确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激发更大的学习兴趣呢?这是每个英语教师必须面对的实际问题,也是衡量一个英语教师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尺度。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一些纠错方法。  首先,中学英语教师要使自己明确应该持怎样一种态度去对待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相似文献   

6.
正在小学课堂的即时生成中,随时都有"意外"生成,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出现偏差,难免会有理解或解题上的错误出现。作为教师,要珍惜这朵"意外之花",因为学生的错误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疑惑和误解,为教师提高了宝贵的信息,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化弊为利,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深入思考,积极调动思维、备战错误,对概念进行深化正确理解,从而将错误纠正过来。将它变成宝贵的学习资源,在不断的寻求新方法的过程中,逐步攀登知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在下校视导听课中发现一个现象:几乎所有的课堂教学过程非常顺利,学生回答问题顺畅,上黑板做题非常正确,课堂似乎很完美。但这完美的课堂引起了我的质疑。是学生没有错误吗?不是。深入到学生中间看一看,犯错误的学生还真不少。原来是教师害怕学生犯错误,特别是在公开课上。他们认为有错误的课堂不是好课堂,认为课堂上学生出错是教师的失败,有失面子;也害怕听课的教师因为课堂上学生的错误而否定这堂课。于是只让  相似文献   

8.
徐晓娟 《考试周刊》2011,(42):175-176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教师已明确认识到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然而由于学生的认知方式与学习能力的差异,出现错误就成为一种必然。因为这种错误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亲历的产物,包含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和已有经验,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个体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合理利用差错,挖掘并运用好这些形形式式的错误,可以让课堂因错误而精彩,让学生在错误中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9.
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错误,经过教师的多次纠正后,在做题时仍重复出现,我们称这种现象为"错误重复现象"."错误重复现象"是教师最感头痛的问题.许多教师百思不得其解:自己多次纠正过,而且指出错误因为时学生也明白了,为什么学生仍会再次出错?  相似文献   

10.
<正>在小学课堂的即时生成中,随时都有"意外"生成,学生对老师讲解的吸收出现偏差,难免会有理解或解题上的错误出现。作为教师,要珍惜这朵"意外之花",因为学生的错误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疑惑和误解,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化弊为利,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深入思考,积极调动思维,备战错误,对概念进行正确理解并深化,从而将错误纠正过来,将它变成宝贵的学习资源,在不断寻求新方法的过程中,逐步攀登  相似文献   

11.
翟宇翚 《考试周刊》2014,(50):103-103
<正>学生在学习德语的过程中,特别是在练习口语时,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这些错误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那么面对这些错误,教师是否纠正、怎样纠正,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对于是否纠正这个问题,教育工作者认为,校正错误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因为学生在口语中犯的这些错误是不会自行消失的,特别是他们没有生活在德语语言环境下,纠错就显得更困难和重要。如果不及时纠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6,(72):58-59
目前,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投入大量精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也比较努力,但在解题过程中还是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事实上,错误并不可怕,因为解题错误不仅真实地揭示了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反映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正视解题错误并对其进行辨别、归纳、总结、分析与研究,从错误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采取一些有效方法预防矫正错误,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正>毋庸置疑,教材是进行教学的第一手资料,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载体,但并非唯一的资源,因为更多的教学资源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发的。学生在学习、思考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是我们教师不可忽视的珍贵的教学资源。错误的产生是必然的。这既有学生认知的局限性的因素,亦有种种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等主客观原因。作为教师,  相似文献   

14.
正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因为冗长的文本无从下手而感到苦恼,学生也常常东一榔头西一棒无法很好地整合文本信息造成理解偏差。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把握住文本的主线进行有序学习呢?这就需要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抓住关键信息,依托于此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信息整合,从而促进学生聚合思维的发展。一、什么是依托关键整合信息策略?依托关键整合信息策略是在整合信息这一学习过程中,以一个关键点为抓手,研究好关键的词、  相似文献   

15.
丁静 《考试周刊》2014,(10):59-60
<正>在课堂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错误也是一种"资源",教师如何正确看待和利用这一"资源"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价值.著名教育家卡尔·威特的教育秘诀之一,就是宽容地、理性地看待孩子的一切,包括"错误".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的教师,不同的"错误"观将成就不同的课堂,教师对待学生学习中的错误的态度,对今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的热情都有较大的影响.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几个实例.一、让"错误"成为学生自信的源动点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探索解题思路的过程中,常常因为认知水平的限制或思维方向的偏差产生思维阻滞,此时如果  相似文献   

16.
所谓“错误”,指认知过程中的偏差或失误.错误伴随教学过程的始终,只要有认识,就会有错误,错误中包含了认知个体大量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客观地反映了个体的心理特点.而在学生眼里,“差错”意味着失败,意味着耻辱.很多学生把错误和耻辱联系在一起,值得注意的是认为差错是种耻辱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正因为如此,学生非常担心出错,甚至有学生会产生一种恐惧感,很多学生担忧会出错会受到同学歧视,因而不敢在课堂上发言.而在一些教师眼中,也往往会认为学生的差错,是自己教学的不成功.  相似文献   

17.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构建一个能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平台,尊重学生,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学生出现错误,也要小心呵护,因为“错误是一朵美丽的浪花”。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用正确的态度对待错误资源。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寻找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这个过程中不能避免出现错误.同时,这也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一个过程,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错误变成一种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利用错误资源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出现错误是难免的,也是难能可贵的。因为这都是学生们最真实最朴实的思想的暴露。教师要充分利用且善待学生的错误,把学生的差错看成是难得的资源,并且加以运用,使数学课堂因差错而变得更精彩。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道德认识和思想品德的发展,从根本上讲是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教师的教育只是为学生的认识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动力和条件,教师不可能越俎代疱,代替学生的认识和发展。在德育过程中,学生始终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过程也是如此。乍看起来,教学过程似乎是由教师活动决定的,但这是一种关于教学过程及其动力问题的错误见解。学生不是信息接收器,教学过程绝不是简单的信息传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