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红楼梦》是一部封建社会的形象没落史,也是一部封建教育的形象破产史。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历代的封建统治阶级“都拿孔夫子的道理教学生,把孔夫子的一套当作宗教教条一样强迫人民信奉”。以教育作为他们镇压人民,维护反动统治的武器。《红楼梦》作为一部封建社会末期的“百科全书”,从研究封建教育的角度来看,它主要是通过对贾宝玉这个叛逆形象的塑造,以及贾政等人对宝玉叛逆性格的围攻扼杀,而结果以失败告终的描写,表明封建教育这个武器的失灵,宣告了腐朽没落的封建教育的破产。  相似文献   

2.
毛主席指出,“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这一教导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统治权力和封建伦理思想的反动实质。这四种权力是历代统治阶级对广大人民实行统治的工具,它们之间各有侧重,但又互相渗透和补充,从经济、政治、思想、人身各方面迫害和禁锢中国人民。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在这四权的束缚下,受尽了剥削和奴役,为摧毁这些反动权力进行了前赴后继的英勇斗争。  相似文献   

3.
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束缚人民思想、培养忠实于自己的奴才的得力工具。自唐代创始以来,历代统治阶级对它颇为重视。清朝的满族统治者自始至终都十分注重对人民思想的钳制和对知识分妇的控制,一方面继续明代的八股取士制度,以功名富贵引诱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充当其爪牙,对于那些尚在徘徊、观望中的“高人”“名士”,更特地开设“博学鸿词科”,煞费苦心地加以笼络,使之成为自己忠实的奴才;此外还招集学者编纂类书、丛书,  相似文献   

4.
国家产生,建立政权,组成各级政治机构.国家机器不断完善,官制是其表现形式之一.官制是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统治阶级行使统治的具体手段,官制的变化也反映出政治制度、阶级矛盾、生产关系的各种变化.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为加强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为使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建立一整套严密的官僚制度.各级官吏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集团,成为一个特殊的政治阶层,他们是统治阶级的政治代表.君主是最大的官,大权独揽,“邦君设官分职,以任其事,废事失职,厥有常刑”.各级官吏隶属于君主,是君主的奴仆,“草民”的主人;是实施统治政策的直接操作者,他们代表君主统治管理人民,形成一个层层统治的网络,与各地土豪缙绅勾结,成为封建统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云南土司制度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代封建统治阶级都面临着怎样处理各民族间的关系问题,即对各少数民族采取怎样的措施,以维系中原王朝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史学带有浓重落后性和反动性,打着鲜明的封建印记。贯穿于传统史学中的“严夏夷之辨”就是一种落后的、反动的民族主义思想。它产生于春秋时期,形成于秦汉,而后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继承和发展,而且成为封建史学家的衣钵传承下来,一直影响到今天民族史的研究。封建统治阶级需要民族偏见。秦汉以后的汉族统治者主宰中原的,就以华夏苗裔自傲自贵,而歧视居住在周边地区的被称为蛮夷戎狄的少数民族,他们忘记或者否认自己的乃祖乃宗竟是蛮夷戎狄出身,而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史学家也十分强调“严夏夷之辨”、“尊王攘夷”、“用夏变夷”。  相似文献   

7.
吏治是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的问题,但中国历代王朝吏治腐败现象一再出现,成为无法医治的毒瘤和痼疾。对清初吏治腐败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从而揭示了封建专制制度乃是吏治腐败的根本原因。此外,由于财政体制的不完善和时代的影响,最终导致了清朝吏治的日趋腐败。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是中国资产阶级新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的资产阶级新史学是在批判封建史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封建史学有着二千多年的传统,是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一个得力工具,是全部封建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禁锢人们思想、致使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重要精神力量。梁启超在史学领域最重要的成就是他最早地树起“史界革命”  相似文献   

9.
毛主席指出:历代反动统治阶级及其“教育家”之流,“都拿孔夫子的道理教学生,把孔夫子的一套当作宗教教条一样强迫人民信奉”。《三字经》就是把以孔老二为代表的儒家反动思想,当作宗教教条强迫人民群众和青少年信奉的一本反动小册子。《三字经》相传是宋朝反动儒生王应麟编纂的,后经明、清封建学者陆续增补和国民党反动文人加以重订。它出笼后,被反动统治阶级及孔孟之徒吹得天花乱坠,捧得神乎其神。这本所谓“袖里通鉴纲目”、“小百科全书”,内容十分反动,浸透了反动没落阶级意识形态孔孟之道的毒汁,宣扬的是唯心论的先验论、反动的唯心史观以及忠孝节义、三纲五常之类的封建伦理道德,是为封建统治阶级培养“忠臣”和“孝子”,即他们的奴才和接班人服务的。正因为它是一本宣扬孔孟之道的“通俗读物”,所以流毒很广,害人不浅。今天,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武器,对它加以分析批判,彻底肃清其流毒,是很有必要、很有好处的。为了更好地批判孔孟之道,把批林批孔运动深入、普及、持久地进行下去,我们编写了这份《三字经》批注,供大家参考。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0.
阿Q的精神胜利法到底产生于哪个阶级?它的根源究竟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长期来一直存在着争议。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精神胜利法主要地、并且首先地是从封建统治阶级当中产生的,是封建统治阶级没落时期的必然产物”。至于下层人民,是“因为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他们也直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在秦朝之前"玺"和"印"是同义词,都是指印信、图章,没有尊卑的差别。秦朝以后,皇帝的印信专称"玺",臣民的印信、图章通称"印"。"秦印"和"秦玺",就战国时期来说所指称的内容是相同的,是同义词。就秦朝以后来说,"秦印"和"秦玺"的词义都缩小了,"秦玺"由通称变成了特称,专指皇帝的印章,"秦印"指称皇帝印章以外的印章,"秦印"和"秦玺"变成了在词义上互补的两个概念,成为类义词。  相似文献   

20.
句法分析中,“V个VP”结构常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吸引专家、学者们的注意。他们的研究视点大多聚焦在“个”的性质上,而对“VP”的重视不够,即使在论述“个”时也是说法不一。从“具体与抽象”、“指称与陈述”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个”字的性质日益边缘化且在与“VP”搭配中存在“游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