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整本书阅读要想避免阅读浅表化现象的产生,真正让学生由"浅阅读"走向"深阅读",教师就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的指导。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读什么、怎么读以及读后交流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以提升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课外阅读存在三大"误区":因"偏食"而形成"阅读误区",因"涉奇"而形成"阅读误区",因"求速"而形成"阅读误区"。急需教师加强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读什么"怎么读"这两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曾经许多老师认为"教学生读是语文老师的事",这种错误的观念也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以至于学生不读题目要求,看题就做;有时口诀、公式背了好多遍还是记不住;更无奈的是明明不相关的量学生也能用于列式……凡此种种,都是因为学生不会读题,或没有好好读题造成的。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习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何等重要。  相似文献   

4.
文学类文本阅读解题是必须建立在阅读基础之上的,最好是经历整体把握—浏览划分—认真审题、精读段落的过程。最忌讳粗略读、匆匆做,平时一定要养成没有读懂读透不轻易下笔解题的习惯。  相似文献   

5.
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在回答诸如"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什么要学会阅读呢"等等这些问题时,答案最后常常会是"阅读的目的就是分析文章,掌握方法,在阅读理解的考题中多拿分"、"多读才能会写,才能在作文上得高分",总之,阅读就是为了考试。  相似文献   

6.
私人阅读     
<正>职业书评人杨小洲,曾说过这样的话:"阅读,本是私人的事,读什么书或怎样读,皆由自己随心所欲,旁人无从干涉或作出决定。"这句话,很是点中了"私人阅读"的某些特性。其关键是"由自己随心所欲",其落脚点,则在"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上。每个人的学识修养不同,职业身份不同,爱好兴趣不同,读书的选择,自然也就不同。但为了专业和研究而阅读,恐怕就谈不上"私人阅读",因为它缺乏自由的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各种英语考试中,阅读理解题占了相当重的分量,题量多,分值也大,最能反映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笔者针对如何提高做阅读理解题的技能提出了几种方法步骤:浏览题目、明确要求;速读原文、了解大意;瞻前顾后、灵活作答;复读文章,核对答案。主要从培养好的阅读心理,杜绝"心译",提高视读速度和培养语感等方面努力,从而真正达到提高阅读理解的技能。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提出了明确要求,而当前的语文课堂,学生自主先学情境"不真",独立阅读时间"不足",阅读结果评价"不一",符合学生阅读规律的情境被破坏;我们要通过培养"裸读"习惯、遵循阅读规律、强化博读深读等路径,切实提升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数学阅读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方式。对于学生的数学阅读,可从哲学视角出发,立足于本体论和方法论层面予以追问,即"读什么"与"怎样读",以拨开数学阅读的层层迷雾。在数学阅读中,要让学生自组织、共分享,教师给予适当的助力,推动数学阅读成为学生的学习方式、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语文教材设置了连环画课文。它是落实"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这一教学目标的有效载体。要想借助连环画阅读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需要解决为什么要借助连环画阅读、什么时候借助连环画阅读、怎样借助连环画阅读三个问题。只有做到"读图"与"读文""双轨并行",才能打造精彩高效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读什么",更重要的应该是"如何读",即进行阅读策略培训。作为学习策略的组成部分,英语阅读策略有助于提高英语阅读效率和阅读水平,因此掌握英语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学语文要多阅读,善阅读。要让学生有读书时间;要设法让学生明白,读书既有"有用之用"还有"无用之用";要让学生觉得读书有趣、好玩,而不是用考试逼迫学生,用"有用""利诱"学生。教师的推荐阅读最好和所学课文结合起来,显得不刻意,效果会更好。善阅读,应该包括读什么和怎么读两个方面。阅读的选择,需要眼光,所以教师推荐的书一定要是高品质的,做到语言规范、境界高。怎么读不仅指阅读方法,还包括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小学阅读指导大多针对"篇章",教师很少涉及对于整本书的阅读指导。一本"好书"无论内容的广度还是思想的深度,都要比一篇"好文章"更加宽广和深邃。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小学生读整本书的方法指导和习惯培养,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让学生在阅读中增长智慧、浸润心灵,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生基础。  相似文献   

14.
古典名著阅读是学生"慢阅读"的旅程,在这一过程中,中期阅读的推进尤为重要,教师应成为学生阅读活动的设计者、推动者。根据学生的阅读进度,设计多个"阅读小站",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设计有思维价值的话题,让学生从"阅读"到"悦读",从"会读"到"慧读",不断深入,让学生在思辨性阅读中亲近古典名著,习得阅读方法。这样,学生就能逐渐提升思维能力,形成阅读品质。  相似文献   

15.
作为语文老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情境,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兴趣,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自主阅读,自由阅读,变"要我读"为"我要读",从而保持恒久的阅读动力。如何创设积极的课外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切实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本人结合这几年的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16.
张阿芳 《甘肃教育》2020,(6):109-109
1941年,叶圣陶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中提到,"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这是叶老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部分有着这样的表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见,读整本的书,已经成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很多内容,其中阅读习惯尤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低年级正是养成习惯的好时期,要想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从低年级抓起。  相似文献   

18.
<正>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曾经说过:"人应该有两个故乡,一个是现实地理上的故乡,一个是精神上的故乡。"其实,人也应该有两个童年,一个是现实生理上的童年,一个是精神上的童年。精神上的童年,犹如"精神上的故乡",需要用阅读来打造,需要在文字中体验。阅读的意义在于不断丰富个人经验。在阅读中构筑孩子们"精神上的童年",需要解决两个问题:读什么和怎么读。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提出主张要"整本书阅读",同时这一观点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因此,本文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策略"两个方面,并帮助解决对于整本书阅读应该"读什么"和"怎么读"两方面问题,以达学生快乐阅读的目的,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分析,希望对师生都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亲子阅读对儿童发展有利,但当前亲子阅读存在一些问题,包括阅读中家长多看重"读",少情感性投入;多咬文嚼字,少品味图片等。针对问题,研究者提出建议:亲子阅读要遵循儿童的兴趣,重视亲子阅读的"情感价值",多品味图画,引导儿童开展创造性想象和运用语言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