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孩子的教育是当今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来吧孩子》是女作家池莉近期出版的一本谈“育女经”的新书。在书中池莉以一个普通母亲的笔触,从女儿亦池出生前写起,写她历经父母离异、体验人心险恶;写母女两人从幼儿园、小学、中学一路在中国教育重压下寻求快乐成长。池莉在书中以“生命健康、快乐、饱满地成长”为前提,表达了自身对教育制度和社会价值观的“另类”解读。  相似文献   

2.
BOOK     
《来吧,孩子》池莉本书是我国著名作家池莉的最新纪实文学。书中池莉以一个普通母亲的笔触,从女儿亦池出生前写起,直到她升入大学后的生活经历,其间池莉更多地谈到了她是如何将女儿培养成人的。池莉希望用  相似文献   

3.
池莉是以“新写实”而著称的女作家,但她的小说中所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常常被评论者忽略。在笔者看来,池莉在小说中通过男权中心社会里女性形象的成长以及两种写作策略,表现了她对女性生活状态及内心世界的关注,体现了她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4.
新一代书生     
近日,偶读池莉所写的一篇文章。其中讲了她上小学的女儿期末考试语文得了99分,被扣一分之缘由是,把填空题中“青青的瓦”误填作“清清”二字。她问其错误根源何在,女儿的回答是:什么是瓦?作者顿时无言以对——毕竟不能责怪  相似文献   

5.
女儿一天天在成长,在她成长的同时,我也受益匪浅。那天刚好星期天,我带着女儿急匆匆赶去坐公交车,女儿在路上捡到一张学生IC卡。表面看去,这张卡有点磨损,估计还能用。我问女儿:“你准备怎么办呢?”女儿不假思索地说:“我要去学校把这张卡交给老师,让老师再转交给丢失卡的人。”我说:“我也是老师,你就交给我好了。”“那怎么行,你可不是我的老师呢。”看着她那副认真的样儿,我只好期待着明天女儿会带回老师的好消息。  相似文献   

6.
在“人生三部曲”中池莉以直面人生的勇气和冷峻的叙述角度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进行仿真描摹。 她笔下的主人公在婚姻这一“人生课堂”中成长起来,在“烦恼人生”中寻求解脱。其审美结构是一种多层 次的,在于把读者引入文本的深层空间,启发读者思考生存的困境、体验人生价值,从而实现现实主义文学 “为人生”的创作宗旨。  相似文献   

7.
池莉是一位深受大众欢迎的女作家,其创作倾向经历了“为写作而写作”到“为大众写作”的转变过程。但池莉不是一个“媚俗”的作家,她具有强烈的创作个性,不断求新求变。本文通过对池莉小说的分析,认为她关注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强调小说的故事性、不追赶潮流的“旁观者”创作态度等是其平民意识觉醒的三大构件。  相似文献   

8.
女儿一天天长大,黄毛丫头变成丫婷婷玉立的少女,心中美滋滋的。欣喜之中,我们更加关注女儿的成长,既担心她上学路上的安全,又担心她经不起“诱惑”早恋。然而,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那是去年冬的一天,为女儿整理房间时,偶然发现女儿写给“恋人”的信。女儿在信中诉说缠绵爱意之余,发誓一定要嫁给他。而“他”竟是女儿的外语老师小刘。早恋是我最担心的事,而且又是无果花——单相思的“师生恋”。女儿走上迷途,怎么向远在他乡的丈夫交待?  相似文献   

9.
在这个文学与大众疏离的年代里,池莉是自觉地放弃了自己的知识分子启蒙立场而“平民化”的一位作家,她用自己敏感的心追逐着生活,警惕地注视着现实生活中平民阶层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尽管池莉一再宣称,不谈爱情,可她的小说仍与爱情有关,她在解构中传达自己的爱情观。从她的《不谈爱情》、《绿水长流》、《来来往往》等小说里,池莉一一化解了罩在爱情字眼上浓烈的虚幻色彩。使爱情走出浪漫,走出诗的氛围,回归到凡俗人生的生存状态。池莉曾在一篇随笔中写到:“我的小说将以拆穿虚幻的爱情为主题之一。”说明她对爱情的探求过程实际成为了她解构爱情的历程。  相似文献   

10.
徐丽 《师道》2009,(10):55-55
女儿刚满五岁,成长中有许多有趣的“叛逆”小故事。 熊怎么不冬眠 女儿每天晚上睡前必听一个故事,我给她订购了不少图书。每次在听故事时她总能提很多问题,我都会耐心给她讲解。时间长了,她提的问题越来越多,并敢于对故事不合理的情节进行质疑,让我倍感欣慰。  相似文献   

11.
短短20年,池莉在中国文坛掀起了一阵又一阵浪潮。几乎她的每部新作都能引起新的一轮“池莉热”。这种现象的出现,有着深深的社会根源,更是与池莉个人的写作态度息息相关。她深知自己写作的优势,追随着时代的发展,牢牢抓住都市平民关注的当下性问题,将它们写入小说中,为自己赢得了读者,也赢得了名誉。  相似文献   

12.
女儿喜欢看书和朗读,去年,她报名参加江苏广播电台讲故事和朗读比赛,两个项目都获了奖。说起女儿的这一“特长”,还有一段“成长的故事”呢。 女儿刚入园的时候,性格比较内向,很腼  相似文献   

13.
池莉小说中的人物只不过是作者的代言人,池莉以“隐形人物”的身份在作品中有明显的主体性表现。因此,以池莉在作品中的主体性表现可以把她的作品作如下解读:对扭曲的政治生活的批判,对人性问题的深层思考,对艺术创新的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   

14.
我在教育工作中发现,体验能使孩子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与愉悦,年龄越小越明显。我将这一发现与对女儿的培养结合起来,开始探索我的“育儿经”——让女儿在角色体验中成长!从女儿出生的那天起,我便把她当成家庭的正式成员,而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儿。从女儿懂事开始,起床后,我会主动与她打招呼;穿衣服时,我会征求她的意见;睡觉前,我会与她聊一聊当天的趣闻;当她不小心尿床时,我还会装出生气的样子教训她一番……这时,女儿都会用眼神与我交流,以肢体语言给我应答。这便是女儿在成长初期的第一个角色——一个完整的自然人。随着女儿的长大,角色体…  相似文献   

15.
从女儿出生,我就准备了一个活页本,给她记“成长日记”。比如,她什么时候学会了哪些本领,什么时候懂得了某些道理,什么时候做了超常的“大事儿”,等等。  相似文献   

16.
女儿生性乖巧,胆小怕事,是个叫她站着不敢坐着的孩子。同事们常常称赞她成绩好、坐得住。而我却对她总是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感到了一份隐忧。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训练女儿学着“叛逆”。营造平等气氛,让孩子成为真正的主人。幸福家庭是培育孩子成长的摇篮。良好的家庭氛围,更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前提。于是,我开始试着让女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穿着,选择一日三餐。一次,8岁的女儿在家里玩时,把稍大的鞋子反穿着跳皮筋,伙伴们都笑她,我只是笑着问她这样做的原因,女儿说这样穿,鞋子前后不串,跟脚多了。我说:“好女儿,你真…  相似文献   

17.
女儿给了我一个机会,让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完整地目睹了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是她让我体会到了生活并非是享受;也是她让我体验到教育的复杂和快乐。给女儿洗头心理巧“按摩”给女儿洗头是有来由的。有一天,女儿跑过来跟我说:“爸爸,我要洗头,同学说考试前洗头能洗去晦气。”听到这里,我并没责怪女儿的荒唐,而是对她说:“那好吧,我来给你洗。”当时我想,如果第二天女儿考砸了,那我就告诉她考试要靠平时的实力,洗头并没有科学依据;要是女儿的考试“出师大捷”,那么,这又何尝不是一个很好的心理暗示方法呢?1095封家信73条短信女儿留学德国3年…  相似文献   

18.
林肯的继母     
女儿第一天去托儿所,我抱着女儿说:“那儿有很多小朋友和玩具,我会早旱地来接你。”女儿上学前班,我说:“要好好上课,听老师的话,做一个好孩子。”女儿上高中,我说:“要机灵,接受新观念要快,要特别注意学习方法。”女儿上大学了,我说:“要学会照顾自己,需要什么给家里来信。”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我一直用这种近乎遇渴掘井的方式来忠告和规范她,我觉得我这样做是在尽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9.
美国客 《今日教育》2012,(12):44-45
最近,一位家长在博客中倾诉,“女儿上学一个月,摧毁了她六年的教育观”,她花六年时间力图把女儿培芥成“她自己”。告诉她每一个人都是“一独一无二”的.成长是“三分教七分等”“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是相互尊重”等道理,结果孩子进入小学一个疗,家长与孩子的观念就被完全颠覆。从这篇博客中,编者挑出了两个关键词,“规则”与“个性发展”。在学校的教育中。规则的细化会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吗?其实未必,在崇尚自由、个性发展的北美学校,对班。级的制度.学生行为的规定划分得更细.比如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室里有指导学生在合适的时间如厕和如何进行早读的。规定;而这些规则并攀会艋抑学生的创造力,反而会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成长。问题的关键是规则该如何定。  相似文献   

20.
读书是一个人促进自我成长最有效的方法为了激发女儿的读书兴趣,我为她买了一大堆的书籍,可是她才翻了几页,便束之高阁了;为了营造读书的氛围,我天天晚上读书,把家务安排在女儿睡了以后,可我还是没能感染她;为了让女儿明白读书的益处,我给她讲了许多生动的故事,可是始终没能打动她。星期天,我们逛书店。女儿对一套“好孩子丛书”产生了兴趣,丛书共有12本,有奇趣自然的,有珍禽异兽的,有精彩童话的。这回我没有轻易满足女儿的要求。我跟女儿“约法三章”同意给她买一本,读得好,再买第二本。我去书店把那套书买了回来,藏在办公室抽屉里,晚上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