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931—1945年长达15年的侵华战争中,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化典籍的掠夺,与其武力侵略中国相伴随,始终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的罪恶目的之一。战争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的献典籍进行大肆地掠夺,对我国化典籍的掠夺与摧残,是历史上所罕见的。  相似文献   

2.
宋玉红 《档案天地》2015,(10):13-16
抗战期间,日本在中国设立了庞大的间谍机构网络,这些特务机关被称为“一个人可以顶一个师团”.日本的特务机关极为秘密,其正式名称只记录在军部的秘密卷宗里,其系统庞大,分布广泛,除了收集中国政治、军事、地理、历史、人文等情报外,还负责探测中国军民的动向,扶植汉奸,监视伪官吏,乃至进行暗杀、破坏等相关的活动.日本的特务机关在侵华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掠夺南京地区的文献资源,日本军国主义成立了专门的机构“中支占领地区图书文献接收委员会”,在攻陷南京后,对南京地区的图书资料进行了大规模的掠夺。战争期间掠夺被占领国文化遗产严重违反国际法。对文献资源的掠夺是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进一步侵略和掠夺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于淼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1):51-59,109,110
本文以日本在十五年战争期间的"总体战"体制为背景,探讨"舆论动员"活动的相关问题。通过对日本战时社会历史的考察发现,日本军部以德国的总体战体制为蓝本,将媒体宣传和意识形态引导作为舆论动员机制的核心指导方针,以相关传媒法令为法律依据,通过对各类媒体机构的整合,将媒体资源纳入战争的轨道。封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专制语境形成了舆论动员机制的政治基础,军国主义的国民精神结构是舆论动员的思想动力,在媒体将政治意图转化为媒介议题的过程中,媒体精英和意见领袖也发挥了引导作用。多种机理共同运作之下,舆论动员机制实现了对战时国民精神的强效果控制。  相似文献   

5.
正1868年是日本近代化的起航点。与此同时,由于明治时期天皇制下"忠君爱国"思想和行为规范的渗透与感化,军部和当局者借助宣传、教育工具对军国主义意识的灌输与培育,都在文化意识形态领域成功塑造了登上"文明阶梯"的"日本民族优越感",以及狭隘的民族主义,为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埋下伏笔。通过塑造国民支持法西斯和战争政策、并对之产生共鸣的集体意向和态  相似文献   

6.
一份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侵华战争时期在台湾出版的日文版报纸——《台湾日日新报》最近在泾县发现,这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我国的又一物证。  相似文献   

7.
西方一些报纸较早重视新闻标题的使用。美国报纸在南北战争期间已经普遍采用多行标题.有的报纸关于林肯被刺消息的标题多达十七行。英国报纸学习美国报纸的编辑方法.在报道普法战争时也已经使用多行标题.有的报纸关于法军溃败的报道标题则有十行之多。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一般而言,新闻媒介的“双重性质”,是指新闻媒介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部分不仅具有‘事业性”,而且具有特定的“产业属性”(或称为“商业性、企业性”),也即能够成为“制造或供应货物,劳务或收入来源的生产性企业或组织。[1]在我国,新闻媒介的这种“双重性质”被表述为“事业单位性质、企业化管理.”这是一1978年末《人民日报》等首都7家报纸为试行企业化管理给财政部的报告中提出的。在此之前,1949年末到1950年初召开的全国报纸经理会议也曾通过决定,要求实行“企业化管理”.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次提出“企业化管理…  相似文献   

9.
我们党历来重视新闻媒介舆论监督的作用。早在建国初期,党中央就专门作出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要求:“吸引人民群众在报纸刊物上公开地批评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在新的历史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也十分关心新闻舆论工作,并作出了一系列的指示。江  相似文献   

10.
在1931-1945年长达15年的侵华战争中,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文化典籍的掠夺,与其武力侵略中国相伴随,始终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的罪恶目的之一。战争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的文献典籍进行大肆地掠夺,对我国文化典籍的掠夺与摧残,是历史上所罕见的。在日军发动的侵华战争期间,我国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馆舍及藏书遭到前所未有的摧残,我国文化事业遭到又一次重大浩劫。日军对我国文化典籍的摧残与掠夺的事实,罄竹难书。馆藏文献遭受劫难的情形大致有三种情形:(1)遭日军炮火摧毁;(2)在辗转迁徙途中受损;(3)沦陷后遭日军劫掠。这里,笔者着重…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稿件是报纸的内容,那么版面就是报纸的最大“形式”。报纸传达的一切信息和内容都要通过这个“形式”表达出来。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好报纸版面的作用,对一张报纸十分重要。“版面语言”已经成为现代报纸构成的重要方面。在越来越激烈的传媒竞争中。如何使报纸版面在满足新闻内容要求的前提下,用最短的时间对读者形成较强的“冲击  相似文献   

12.
周怡  苗艳丽 《新闻界》2006,(1):100-101
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的报刊是我国军队报刊中历史最悠久、数量最多、水平最为突出的。据统计,1947年。在军中团一级的报纸就达50余种之多。这样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办报环境,华东军区的新闻工作和舆论宣传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此外.1947年2月新华社在华东野战军中建立了新华分社、支社系统。在中央级新闻媒介和地方军区内部媒介的互动过程中,全军区的新闻工作在部队的“军事任务”和“政治工作”中发挥了强有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报纸还是新闻媒介无可争议的巨头,就是在这一时期报纸的逐渐兴起对美国社会造成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就是着重讨论19世纪美国报纸普及的自身原因与社会条件,在当时美国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以报纸为代表的新闻媒介对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各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尤其是选取了美国历史上两个和新闻密切相关又十分具有历史意义的时期:南北战争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社会进步运动时期。我们看到新闻舆论可以引导战争、影响政局、改善人民生活、揭发社会黑暗现象等等。如何利用和更好地把握新闻报道的尺度,合理发挥新闻媒介的力量等都是值得广泛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日本新闻法制研究的转向宁新80年代中期以前,日本学者在研究媒介的“表现自由”问题时多强调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作为民众代言人而享有的社会独立地位。学者们作为新闻媒介的“辩护士”站在新闻界立场上为争取媒介的新闻与言论出版自由而批判官方权力的干预,甚至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读卖新闻》是日本五大全国性报纸之一,同时也是目前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在其上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过许多争议。本文将时间定格在太平洋战争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将《读卖新闻》置于宏观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考察,主要从其所处的办报背景、报道立场与方式等方面,研究以《读卖新闻》为代表的日本媒体在战争期间的报道表现,从而考察媒体在战争中的宣传作用与战争责任,反思战争中的"新闻失守"现象。  相似文献   

16.
朱公福 《记者摇篮》2005,(10):61-62
“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现代办报思想推动了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报纸上的新闻照片比以前明显增多了。人们在经济社会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的情况下,希望通过新闻照片在短时间里获得更多新闻信息,从而使新闻摄影成为报纸重要的组成部分。地位得到空前的提高。现在报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要使新闻摄影这一翼真正强起来,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新闻照片的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鹿璐 《中国档案》2015,(9):78-79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法西斯军国主义思想极度膨胀,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亚洲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战争后期,由于战事旷日持久,战线过长等原因,导致日本国内军用物资日益匮乏。为了达到其继续侵略的目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占领区实行“以战养战”政策,大肆掠夺中国矿产、林木等资源,并假借开展“献纳”运动,通过“献铜”“献木”等方式掩盖其强盗侵略本质,掠夺军用物资、古代文物,巧取豪夺百姓手中的财富。  相似文献   

18.
新闻是要讲效果的。但新闻怎样才能产生和加强效果,亦即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一定新闻信息才能被人们接受,并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发挥积极作用?仍需继续探讨。 西方早期在传播效果上曾流行“枪弹论”。这种理论认为新闻媒介能够把观念、情绪、认识因素“注射”给受众,而受众会“唯命是从”,报纸发出“纸弹”,受众就会应声而倒。“枪弹论”后来受到许多传播学者的反对。1964年,雷蒙德发表《固执的传播对象》一文,说“传播对象是‘固执的’,他们拒绝倒下。”此外,在西方传播学界与“枪弹论”相对的,还有有限效果论,认为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闻周刊》2001,(21):81-81
最新一期《财经》杂志刊登章,介绍台湾PChome公司的创办人詹宏志——一个台湾媒体人探索互联网原创报纸可行道路的失败经验。章引用詹在其网络报纸《明日报》创办前说过的一句话:“重新想象新闻媒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江雨 《航空档案》2006,(9):46-61
二战期间,日本的“零”式战斗机曾经叱咤风云,一时间“膏药”旗笼罩了几乎整个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抛开正义与邪恶不谈,单从技术层面讲,具有日本自主知识产权的“零”式战机曾经引领20世纪40年代初世界战机的风骚。二战结束后,被解除武装的日本臣服于美国占领军的淫威之下,残喘着,眼睁睁地看着美军肆无忌惮的摧毁着自己苦心经营了数十年的包括航空工业在内的军工生产和科研体系,而无奈地叹息和哭泣着。可能这种痛苦太深刻了,以至于深刻到了令日本人觉得在茶毒了近日千万异国生灵之后,自己反倒成了最大的“受害者”。这种扭曲的心态最终让其在经历了60个春秋之后,始终无法苏醒,反而导致目前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在亚洲陷入几乎被政治边缘化的尴尬之中。更可悲的是,在涂着“膏药”旗的日本造武器装备耀武扬威地鼓噪下,在日本人心中曾经积淀多年的旧军国主义思潮又有复燃之势,被日本媒体吹捧为“平成零战”的F-2的出台不能说日本人对旧军国主义情节的一种缅杯和期待。本文透过F-2的研发和对其性能的剖析以另外一个视角给人们一个独特的诠释。[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