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藏记游     
西藏是迷人的地方。它是世界高原之最,有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米。地球上除有北极与南极以外,西藏因为海拔高,有第三极之称。那里有雪山林海,草原牧场,也有寺庙大塔,更有它的民风异俗以及深奥神秘的宗教,实在引人入胜,若能亲往一游,神驰万里高原之上,倘徉于皑皑雪山之中,观奇花异草,赏民间音乐舞蹈,是多么赏心悦目的事,多年前的夏季,我在成都讲学之余,有缘作西藏之游。早晨8时自成都起飞,飞机逐渐爬  相似文献   

2.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在21世纪开始举办的规模空前的电视活动中,《极地跨越》摄制组由国内电视界20余名精英组成的队伍自北京出发,整装奔赴南极。这支浩浩荡荡的远征军自驾6辆国产越野车,准备途经30余个国家和地区,穿越美洲大陆,横跨南极,勇闯北极,实现“中国人走世界,中国人看世界,中国人说世  相似文献   

3.
见到中国前驻阿根廷大使馆文化参赞张毅先生,是在中国外文局“面向拉美图书宣传策划会”上。他在会上呼吁从事对拉美宣传的出版人,要重视墨西哥的瓜达拉哈拉书展、古巴的哈瓦那书展、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书展、哥伦比亚的波哥大书展等国际书展,通过它们向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广大拉美读者,多推介介绍中国的新书。此论一出,引起了与会者的积极响应。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张毅就开始在拉美从事文化交流工作,曾驻过委内瑞拉、智利等六个拉美国家,并先后担任过中国驻哥伦比亚、阿根廷两国大使馆的文化参赞。张毅参赞及其夫人于素莲(一秘)从2001年7月4日到阿根廷就任以来,经历了阿根廷从衰退到危机,并逐渐走向复苏的过程。今年3月从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馆文化处卸任回国后,张毅在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美大处工作。会后,他欣然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约访。访谈伊始他说:“中国和拉美相距实在太遥远。举阿根廷为例,从北京到这个位于世界最南端的国家,空中飞行就将近24个小时,还不算中途停留的时间。”访谈中,张毅以自己在阿根廷出任文化参赞四年的经历和体会,使我们看到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可以跨越遥远的地理距离,让中国文化在拉丁美洲留下耐人寻味的足迹。  相似文献   

4.
对于贵州省从江县侗族大歌来说,2012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漂流年"。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从江侗族大歌飘洋过海,代表贵州和国家参加国内外各类重大活动共15次,以最纯朴、最本真的"天籁之音"走进美国、法国、德国、韩国,向世界传递。在过去的一年里,该县3名侗族姑娘随温家宝总理出访德国,参加了2012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开幕式演出;该县主办的大型非遗歌舞音画"养心圣地神秘从江",先后到法国、美国和国内16个城市巡演,掀起中国民族风;小  相似文献   

5.
正向中国科技目标推进的一些最关键工作,在中国中部腹地的一座原水泥厂里进行着,与北京和深圳那些向往成为硅谷的地方相距十万八千里。工厂院内还摆着一台闲置的混凝土搅拌机。隔壁的一座仓库里堆着一箱箱密胺餐具。院子里,侯夏梦经营着一家帮助人工智能理解世界的公司。24个年轻人在浏览照片和视频,标记他们看到的每样东西;这是一辆汽车,那是一个红绿灯;这是面包,这是牛奶,那是巧克力;这是一个人走路的样子。"我以前觉得机器很聪明,"24岁的侯夏梦说,"现在我知道,它所有的聪明都是我们给它的。"在长期充当世界工厂的中国,新一代的低薪工人正在  相似文献   

6.
拜访阿根廷驻上海总领事馆米格尔·阿·贝约索(MiguelA.Velloso)总领事,我接受了他回赠的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的一套全集(中文版),我很高兴得到这套书。关于博尔赫斯,此前我并不了解,更没有读过他的文章。中国人开始注意博尔赫斯也是在上世纪80年代。博尔赫斯是世界著名的作家,他以写短篇小说、诗歌、散文见长,其特点是小说似诗歌,  相似文献   

7.
这篇北极考察的特稿是担任此次考察首席科学家助理的赵进平博士应约为本刊撰写的,且在归途之中写成,电传至我编辑部。赵博士曾于1995年参加民间组织的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的科学考察,靠滑雪和狗拉雪橇走到北极点。今年7-8月参加国家组织的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乘“雪龙”号破冰船考察了白令海和北冰洋部分海区,负责海洋项目的考察。现任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  相似文献   

8.
《文化学刊》2012,(5):127-127
牛红菊在《山西师大学报》2012年S1期撰文指出,近代中国是中国历史发展和文化发展的一个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命运开始更加紧密地和世界联系起来,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走进了更多的外国元素。伴随西方的"坚船利炮",外国的传教  相似文献   

9.
溟北 《文化交流》2003,(5):19-21
一个盛夏黄昏,上海喧闹的西藏南路旁边的一所老房子。沿着昏暗陡峭的楼梯拾级而上,笔者走进了“笔名大王”陈玉堂的家。老人已年近八十,虽然事先已看到过照片,但他的清癯还是令我有些吃惊。“是老乡啊,快请坐”,老人的热情使我很快摆脱了拘束感。 “我住在这里50年了,这个房子差不多也有100年了,据说是红顶商人胡雪岩后代的。这间临街房子,汽车喇叭声不断传来,不过外边再闹,我耳朵听不见。”老人说,“听见也无所谓,还是照写我的书。”这口气颇有些“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中国图书如何走进拉美世界,让更多的拉美民众了解中国和中国人的生活,这是中国对外出版人的使命和追求。7月17日,由五洲传播出版社举办的"五洲—拉美使节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来自玻利维亚、墨西哥、古巴、阿根廷、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等8个拉丁美洲国家驻华使馆的大使、公使、领事和文化官员与来自墨西哥、中国等国的汉学家、翻译家齐聚一堂,就如何通过图书出版,增进中国与拉美间的文化交流这一问题展开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11.
我作为一个外国人,在中国这样一个神秘而又充满异域风情的国家安家落户自然不乏理由。然而,在多数西方人的眼里,这个亚洲巨星仍然是遥远未知的,人们可以列举的也只有中国的几个少数历史事件而已,如马可波罗的游记或毛泽东的“化大革命”……。对其它外国人来说,中国最吸引人的还有各色美食;而对我来说则梦想着有一天能登上中国的万里长城,或去看看神秘的紫禁城以及世界雕塑史上的瑰宝兵马俑。  相似文献   

12.
韩笙 《文化交流》2013,(2):6-10
农历新年悄然临近,关于"年"味的种种生活也悄然出现在我们周围。2012年12月中旬的一个周末,我走进余杭翁梅社区文体中心的排练室,看见几十位身着节庆服装的演员手举滚灯来回跑动。滚灯来回舞动,时而变成一个方阵,时而又成为一条长龙,看得人眼花缭乱,击节叫好。  相似文献   

13.
83岁的夏尔·吉斯林先生是《中国报道》的比利时读者。1988年他给编辑部寄来一封信,信中写道:“我已经立下亲手书写的遗嘱,交给了公证人,把中国报道编辑部作为我的遗产继承者。我死之后,比中协会将接到通知,把我的地产出售,将得款转给你们。”第二年,这位老人就不幸去世了。他的遗产按照他的遗愿转移给了中国报道社。虽然我手头没有统计资料,但我们仍相信,这是世界上不多见的一种遗赠。因为人们都知道,无论是国内外,私人遗产理所当然地是转移给死者的家人或亲属的,当然也有赠予本国的慈善团体或公益事业,却极少像我们这位老读者这样,把遗产献给一个遥远的、从未谋面的国家的一个团体!  相似文献   

14.
走进军博一楼西大厅,一幅幅形态各异、绿意浓浓的各种树的图片,一首首苍劲别致、不同字体的古今诗句,让人耳日一新、啧啧称奇. 这里展出的是101幅书与画结合而成的作品--书法是载体,古今诗词是媒介,再配上各种树种的靓丽照片,以树寄理、以诗赋树、以字写诗、以图配字,书法诗词摄影珠联璧合,篆隶楷行草书相映成趣,营造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翰墨世界、绿色世界……  相似文献   

15.
孙钥 《文化交流》2012,(12):56-58
2010年底,一场"元代杭州研究论坛"让大家看到了一个"失落在历史烟云中的繁华富丽天堂"。元代杭州,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富庶的大都市之一。2012年夏秋之际,我在杭州文史研究会牵头召开的杭州凤凰寺藏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古碑释读评审会上了解到一个新情况:由世界顶尖专家初步转译释读出的铭文显示,早在700年前,杭州已是一座具有高度国际化的大都市。可是,为什么这批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墓碑会出现在杭州?  相似文献   

16.
为黑而维权     
林达 《文化博览》2005,(8):36-37
在我的面前,是一张陈旧的美联社新闻照片.照片上是美国黑人短跑运动员汤米·斯密斯,他曾经打破二百米世界纪录,曾经代表美国获得奥运会金牌.可是这张照片记录下的,却不是一个短跑冠军冲向终点的辉煌瞬间.那样的瞬间,辉煌却并不罕见.照片记录的是汤米·斯密斯另一个瞬间,一个凝固、沉重、却依然辉煌至今的瞬间.  相似文献   

17.
在北京西郊的一座公寓楼内,我拜访了山水画家张复泉先生。年届六旬的张先生为人豁达开朗,他热情地接待了我。一走进他那小小的画室,我便看到四壁墙上挂着一幅幅气势磅礴的山水画,都是出自他的手笔。画案上还放着一幅尚未完成的作品。我坐下后,张先生拿出一本厚厚的相册给我看,里面都是他画的山水画的照片。他喜欢画大  相似文献   

18.
正岁月打开季节的大门,我们便又走进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春天处处是满目葱郁,春天处处是满目生机,群山穿上绿色的衣装,小草竖起了绿色的旗帜。柳树绽放出春天崭新的绿意。它们用信念的枝条拂荡春天的笑脸。田野上的小草和野花也从春天的睡梦中醒来,迎接美丽的春天。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我总会想起遥远的故乡,想起那阵阵柳笛声,清脆悠扬、缱绻缠绵,想起记忆深处那些欢乐的时光。我的乡情是柳笛的每一个笛孔,一首思乡的曲调在岁月中永恒。  相似文献   

19.
2011年8月中旬,我随团前往南美洲的阿根廷、巴西、智利等国进行商务考察。虽然时间只有短短的十二天,但南美的三大奇观——大冰川、大瀑布、大湿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根廷的马黛茶也让我回味无穷。8月14日一大早,天还没亮,阿拉法特小镇还沉浸在睡梦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寻梦     
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是我多年向往的地方。早年读过瞿秋白于20年代初写的《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以及邹韬奋30年代写的《萍踪寄语》,吸引我对遥远的“赤都”充满崇敬和遐想。新中国建立以后,许多作家、记者、学人写下的访苏纪事文章,汗牛充栋,美不胜收。无数追求理想的人都赞美过它,只有罗曼·罗兰等一些冷静而又正直的大作家,曾忠实地记述了“赤都”的一些阴暗面,可惜这些当时我们无缘读到。那么如今俄罗斯的莫斯科、圣彼得堡是怎样的一个面貌呢?2005年7月,我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参观游览了三天,虽然只是走马观花,但毕竟这是世界著名的两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