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1月29日,中国科学院学部在京组织召开了2012 '科技伦理研讨会.这是继2011年以"转基因技术伦理问题"和"纳米技术伦理问题"为主题召开的科技伦理研讨会之后,由学部组织的又一次关于新兴科技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ELSI)以及科学家责任问题的学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干细胞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及科学家社会责任"为主题,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常委会主办,院士工作局、学部道德与科技伦理中心承办.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许智宏院士、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周远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秘书长曹效业,干细胞领域的院士专家,科技伦理、科技政策、科研管理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有关部委的分管领导等5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2.
纳米技术的伦理意义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技术是一个发展非常迅速的专业领域,尤其是纳米材料、纳米电子学和纳米医学等学科分叉在政府和企业资助下更是进展迅猛。但在这种急速发展中,如果缺乏对纳米技术的伦理、法律和社会意义的严肃研究,又可能会导致某些意想不到的公共风险问题。目前人们已开始针对围绕纳米技术展开的乌托邦与敌托邦之争,提出了仅仅限于科技专业或职业责任范围内的伦理评价或道德决策方法。这应该说是一个进步,不过纳米技术的实践潜力毕竟将涉及到每个公民,因此其道德决策不应该仅局限于科技专家范围,而应放大到整个公共空间,使纳米技术从一开始就在公共伦理考量下得到与公共价值相一致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12月4-5日,中国科学院学部在云南省临沧市组织召开了2014’科技伦理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以"生态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地学部常委会主办,学部工作局、学部道德与科技伦理研究中心承办。会议旨在分析科技发展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讨论不同维度的环境治理机制,探讨科学家在构建良好生态环境中的责任,以进一步增进科技界和社会对科学技术发展后果的关注,构筑科学与社会沟通的平台,推进规范化、负责任的科学技术研究。围绕生态环境伦理与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伦理学视角探讨科学传播的问题。首先,提出科学传播是否具有伦理属性这一问题,并给予肯定及论述。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科学传播伦理的道德责任如何,并在科学家、传媒、受众和政府之间分析其道德责任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转基因技术争议的社会背景之下,对于既蕴含巨大能力又潜存诸多风险的纳米技术,欧美各国在其发展伊始,就启动了相关的伦理和社会研究,开展了大量公众参与实践。由此,伦理考量在纳米技术发展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上游参与"倾向,不再仅仅扮演事后评判的角色,而嵌入了技术的实际发展过程,发挥了更加积极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李科 《科学学研究》2010,28(11):1606-1610
我国与西方国家在提出科学家社会责任的背景、履行科学家社会责任的途径、培养科学家社会责任意识的措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我国由于科学研究活动中违反科学道德的行为日益增多从而使得科学家社会责任问题备受关注,注重科学家通过构建良好的道德自律机制来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强调通过科学家本人培养科学良心来提高社会责任感;而西方国家则由于科学带来诸多负面效应才引发了对于科学家社会责任问题的广泛讨论,通过科学共同体制定准则来规范科学家的科学活动,注重通过专门机构培训科学家道德伦理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比较也不难发现,我国的科技伦理道德仍基本属于学术道德。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形成了高科技与人、自然、社会之间复杂的道德与利益关系。生物技术冲击传统的生命伦理观,信息技术带来信任危机和安全危机,人类在自然界中的权利和义务的矛盾,高科技的价值负载不断被质疑,高科技工作人员的伦理责任日渐突出。全面审视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使科技伦理建设成为指引高科技发展的前导,促进科学和技术的国际合作、强化科技人员的社会责任,强化全社会共同参与"伦理治理"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技术人工物不断趋于智能化。智能可穿戴装置作为技术人工物的一种,以解决人类生产和生活问题的功能性装置为主。现代科学不仅要关心如何为智能可穿戴装置提供技术应用,还要思考如何将道德价值和伦理责任设计到智能可穿戴装置中,这是智能人工物技术治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技术现象学还原法,追溯了智能可穿戴装置的价值和责任问题,分析了其起源和范围以及责任划分,以期为智能可穿戴设计中的技术伦理问题提供一些参考。最后得出智能可穿戴装置的价值分为其技术设计价值、道德伦理主体价值,责任则是四个主要责任主体由设计师和工程师、智能可穿戴装置、用户和政府监管单位形成了一个责任闭环。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行为中,人为什么要遵守道德?马克斯·韦伯把"上帝"的存在作为一个伦理假设,构筑了四个道德生成机制:"德财统一"、"德业统一"、"德福统一"和"德神统一",这四个统一保证了人们从内心上愿意遵守道德.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应从道德信仰、社会道德舆论、道德体制机制和公民道德素质建设入手.营造良好的社会伦理环境.  相似文献   

10.
工程师伦理责任的生成及其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程师职业与其它职业不同,其伦理责任直到20世纪初才形成和确立.本文分析了工程师伦理责任从"无"到"有"的转变过程;探讨了工程师对职业、对人、对社会的伦理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