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正沿宁波鄞州区东钱湖环湖大道至下水村口,就看到一高高矗立的、造型独特的路碑,上书"十里四香"四个大字。这个"香",其实就是"乡"的谐音。往左拐,路下小溪潺潺,前方山林叠翠之中,静卧一小山村——绿野。千年古村绿野地处东钱湖东南山麓之中。"北有秦陵兵马俑,南有钱湖石刻群。"史诏墓道是国务院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墓道石刻像体略小,造型朴拙,反映了南宋初期和史氏发迹初期的门第状态,"北宋杨家将,南宋史氏相",后者就是指绿野村的史氏家族。  相似文献   

2.
正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件(国发(2001)25号),号称"江南兵马俑"的东钱湖南宋石刻榜上有名,从而为其增添了一项全国最高等级的文物保护政策。这是继1976年鄞县人民政府对东钱湖区域发现的大量石刻进行田野调查、1982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把东钱湖南宋石刻公布其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的最新文物保护举措。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东钱湖畔,怎么会出现这样大数量的高等级历史文物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踏上了去东钱湖的"寻宝"之路。东钱湖位于宁波市东南面,距市区约十五公里,  相似文献   

3.
宁波的旅游资源丰富,有7000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北宋木结构建筑保国寺,唐代水利工程它山堰和上林越窑遗址;有被日本佛教“曹洞宗”尊为祖庭的天童寺,藏有佛国珍宝“释迦牟尼真身舍利”的阿育王寺等;还有东钱湖、蒋氏(蒋介石)故里溪口以及皇城沙滩、天童寺森林公园、四明山南溪温泉等旅游观光、度假休闲胜地。宁波是日本游客青睐的地方。古代,宁波是与日本海上交往的主要口岸,许多日本遣唐使、留学僧都是在宁波登陆来到中国的,所以宁波许多名胜古迹都与日  相似文献   

4.
黄岚 《文化交流》2022,(2):45-49
辛丑年的一个冬日清晨,我再次前往东钱湖畔拜谒岳鄂王庙.远山隐约,舟楫静默,橘色的晨光将东钱湖染得一片温馨.偶尔有白鹭掠过静谧的湖面,早行的人们三三两两徜徉在湖畔,多么美丽动人的画面.  相似文献   

5.
《文化交流》2005,(1):52-54
东钱湖自古以来就是浙江的著名风景胜地.她是浙江最大的天然淡水湖,素以"太湖气魄,西子风韵"闻名于世,是镶嵌在浙东大地上的一块璞玉.  相似文献   

6.
江南兵马俑     
来到被郭沫若先生誉之为“太湖气魄,西子风韵”的宁波东钱湖,在这碧水连天、波光潋滟、一望无际的浙江省最大的淡水湖畔,在上水村下庄黄梅山的苍翠山麓下,沿着山谷小径走不多远,眼前就被一幅恢宏的景象惊呆了!只见在如笔架、如座椅的苍翠山峦下,几十尊雄伟的石像巍然矗立,分左右两列排开,如同组成一个雄壮战阵,在严阵以待;也如同阅兵式上军容端庄的仪仗队,在迎接来自海内外的嘉宾。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6月8日,为期5天的第三届中国——中东欧博览会在宁波开幕,浙江与中东欧投资洽谈、贸易展览、人文交流……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交流精彩纷呈。浙江宁波曾在海上丝绸之路中演绎了一幅商贾往来、文化交融、互学互鉴的历史画卷。从"以港兴市"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动,海上丝绸之路又上演现代版本。迈着开放包容的脚步,宁波从2000多年前海上古丝绸之路走来,如今进入了"一带—路下的中东欧黄金时间"。  相似文献   

8.
正罗工柳是一位作出卓越贡献的艺术大家,也是一位美术教育的名师。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展现出革命文艺理想、彰显时代精神的绚丽光彩,成为中国美术在现当代历史中前行的标志。他的艺术观念和美术教育思想对于今天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培养新型艺术人才富有重要的启示。在浙江宁波美丽的东钱湖畔,由华茂集团建造的浙江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罗工柳专馆中收藏着他的大量作品,部分精品日前开始展出。  相似文献   

9.
一炮打响 演绎神话 “宁波小百花成了一个神话!我到哪个城市,都有人问我,宁波小百花在天津怎么会这样红?” “宁波人真有本领,这次宁波小百花越剧团来津演出,搞得多火爆!” 这是宁波小百花越剧团在天津演出后,天津市的领导同志在不同场合给予的评价和赞语。  相似文献   

10.
正浣锦桥畔的童年时代走进苏青的"冯家大院",便走近了单纯、明爽的苏青。苏青在《浣锦集》后记中写道:"我是生长在宁波城西一个叫做浣锦乡的地方,其名称的来历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家的房子很大,走出大门不远处,有一石桥曰浣锦桥。在幼小的时候,我常常随着祖父到桥边去,桥边石栏上坐着各式各样的人,他们都在悠闲地谈天……"1914年,苏青出生在宁波,她的故居位于现在的鄞州区石碶街道冯家村,在这里,苏青度过了童年和少女时代。苏青  相似文献   

11.
正宁波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宁波、泉州、亚历山大等地的古港,被誉为记载"一带一路"历史的"活化石"。早在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宁波一带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身为古代丝绸之路的"活化石",这里潜移默化地孕育出商品观念,地处江海相通的三江地区,不仅汇聚出商业的兴盛,还孕育出城市的繁华。宁波舟山港位于中国海岸线的中段,地处长三角经济带,坐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相似文献   

12.
正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作出指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这句话内涵深邃,意义重大,也可以作为提炼"宁波帮"精神的一个重要依据。"宁波帮"为何能够历久不衰,生生不息?这种精神可以概括为8个字:诚信、务实、开放、创新。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交流》2021,(6):16-17
6月,从波兰港始发的23标箱"小M"牛奶,陆续运抵宁波舟山港,快速通关后,分批发往全国各地. "小M"的"中国游"始于2019年.近3年来,"大M""小M""牛头",越来越多的波兰牛奶漂洋过海,从宁波等城市的港口进入中国,走上国人餐桌. "从3标箱到1万标箱,这组进口数据的裂变式增长,就好像波兰牛奶与中国市场上演了一场...  相似文献   

14.
水磨年糕     
正中国年糕的起源传说众多,有打年兽说、大禹治水说、伍子胥说、文种说等,其中,大禹治水说、文种说的发生地就与宁波有关。"大禹治水说"认为,年糕最初就是百姓为感恩大禹治水而献的祭品:"相传大禹治水后,给浙江百姓带来实惠,大家就用他整治的水田上种出来的粮食做成糕祭祀。初叫米糕,因为祭祀的目的是希望一年更比一年好,所以改称为年糕了。"宁波制作年糕历史悠久,至少在北宋已经有用米粉做糕的记述。在清代已经非常普及了。清代,宁波地方文献《桃源乡志》卷五《物产志》明确提到:"良湖稻,可做年糕。"年糕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8月,刊登在《文化交流》2014年第3期头条的《绽放在宁波的国际"红牡丹"》一文,获浙江省第十六届对外传播新闻报道"金鸽奖",佳音传来,让我们回想红牡丹书画国际交流社与《文化交流》一同走过的中外文化交流岁月往事。国际友人从《文化交流》中找到了在中国的精神家园"红牡丹"创建于2012年10月,落户宁波的大学园区(鄞州区)图书馆,是一个向外籍人士传播中国书画艺术及宁波地方文化的社会公益组织,也是"宁波国际交流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世界地图上,黑山共和国是欧洲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小国,前南斯拉夫电影《桥》及其脍炙人口的主题曲《啊!朋友再见》或许是大多数国人对于它仅有的印象。但对宁波而言,"这位朋友"其实"常常见"。有一家名为Plantaze的黑山酒企,自2015年起每年都赴宁波参展,是复展率最高的中东欧客商之一。即使是去年展会因疫情中断,对方也在线上参展宁波的中东欧商品云上展。  相似文献   

17.
正历史上的"宁波帮",是指旧宁波府所属鄞县、奉化、慈溪、镇海、定海、象山六县在外埠经营的商人,以血缘姻亲和地缘乡谊为纽带联结而成的商业群体。他们崛起于明朝天启、万历年间,鼎盛于"五口通商"之后。而现代意义上的"宁波帮",除旧属六县外,还包括余姚、宁海在外埠的商人及其后裔。据统计,有10多万宁波籍商人分布在世界64个国家和地区,加上他们的后裔,"宁波帮"总人数超过40万。他们中不乏工商巨头和世界级的名流,如包玉刚、董浩云、王宽诚、邵逸夫、陈廷骅、曹光彪、李达三、孙忠利等。"宁波帮"在香港的十大富豪中曾占有三席;在为数不多的"世界船王"中也占有二席。  相似文献   

18.
正跨万里海丝路绘中国传统画近日,来自阿尔及利亚、阿曼、叙利亚、科威特等10个阿拉伯国家的共15位陶瓷专家,来到位于宁波市总工会五一广场大楼的宁波社区大学红牡丹学院,体验"红牡丹"文化艺术,跨万里海丝路,绘东方文明花。学画牡丹之前,专家团先后考察了上海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浙江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宁波-舟山港、南宋官窑博物馆等地。"红牡丹"文化艺术体验活动由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组织安排。活动现场,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徐侠民副院长在接受采访  相似文献   

19.
正"来到宁波,我被这座城市的魅力彻底迷住了。我很喜欢宁波人的生活方式,不是太忙碌,但又非常有效率。休息时,可以非常悠闲,周边有山有水。"贝京明笑着说,在这里,觉得自己就像一张白纸,未来还有大把机遇。5天,不过是人生的一瞬。而斯洛伐克小伙贝京明(Mickal Berky)与宁波的相遇,就在一瞬间。帅气的外表、爽朗的笑容,加上一口流利的中文,贝京明2015年被首届中国-中东欧投资贸易博览会组委会一眼相  相似文献   

20.
中央电视台七套"搜寻天下"栏目组来宁波拍摄<宁波骨木镶嵌>,我们先陪去宁波博物馆看骨木镶嵌的经典之作"千工床".   "千工床"制作于清代,但并未随岁月流变而失去光彩.她依旧显得清丽素雅,精致工巧的镶嵌艺术楚楚动人.在场的每个人几乎都有心灵震悚,因为做到极致的艺术已不需夸张的赞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