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学术界对元上都的研究主要是从历史、考古等角度。历史学方面涉及到元上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科技、交通、都城建筑、纪行诗以及元上都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等,考古学研究主要是元上都遗址的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等。对于元上都遗产价值的认识和评估,遗址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的研究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2.
元上都文化遗址的解说词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要功能,不仅需要保证解说词的真实、准确、严谨,而且还要体现遗址本身的文化内涵,同时还要考虑到解说及展示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本文试从文化遗址地解说词的功能和特性出发,分析阐释元上都遗址解说系统的现状,探讨进一步完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元上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本世纪初开始,许多学者对这座著名草原都城的历史进行过实地考察,发表了许多论著。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元上都研究概况作了介绍:一、旅行家笔下的元上都,二、元上都遗址调查概况。三、关于无上都历史的研究。最后,笔者就今后元上都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元上都是元代独特的两都巡幸制度中所巡一都,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草原都城。作为蒙元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近年来元上都遗址立足于草原文化沉淀深厚的历史名城预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本文拟在元上都历史沿革和现今环境的基础上来把握其地理特征,通过对元上都概况的分析来对其中遗活动做一粗浅的定位和思考,进而对申报文化遗产点出已有的优势和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元上都遗址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是游牧民族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位于草原的封建都城,也是人类历史上遗存下来的规模最大的草原都城遗址,在元代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发挥过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今虽然只剩下战火后的废墟,但它是元朝历史的真实遗存,是一座拥抱着巨大历史文明的文化宝库;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更成为元上都旅游发展千载难逢的契机.需要看到,现有的旅游设施、旅游资源都不能满足这种旅游发展需要;如果应对不当,突发的旅游热潮必然会成为影响其长远发展的巨大隐患,为此,必须与对元上都相关的旅游资源进行相应的整合,让这座“草原古都”散发出迷人的恒久魅力.  相似文献   

6.
元上都遗址曾作为大蒙古国统治中心的元朝国都,位于内蒙古正蓝旗上都镇,以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和社会价值,成为一处全人类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如何将现实与历史有机结合,在保护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前提下,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元上都教育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上都上蒙古统治者继哈刺和林之后,在草原上建立的第二个都城,也是标志元世祖忽必烈走向辉煌的历史名城。元上都的教育很发达,层次也比较高。笔者着重考查了元上都儒学、孔庙以及元上都国子分学的历史沿革;元上都的医学、阴阳学、蒙古字学,同时也考查了元上都所属州县儒学和元上都的乡试;皇帝和皇太子在元上都受教育的情况以及其它类型的教育活动。总之,元上都的教育发展程度,与元上都的历史地位是相称的。  相似文献   

8.
遗址保护工作既方兴未艾又困难重重。法规、政策、理论、资金、学术、技术等方面都需要建构与创新。史前遗址的保护工作尤其如此。文章以屈家岭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为例,对屈家岭史前遗址的保护与利用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元上都为中心,分别从地理环境、都城基本布局、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及经济类型特征等几个方面,对元上都、哈剌和林及元大都三者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这三座都城在经济生活上存在的共性及各自特点,并据元上都地区的经济生活状况,阐明元上都作为元代夏都所具有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0.
考古调查、勘探、发掘是大遗址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建立在考古调查基础上的考古勘探则是考古发掘的重要依据与基础,可以说大遗址保护的成功取决于严谨科学的考古勘探工作。文章围绕考古勘探对大遗址保护的作用及与大遗址保护的关系展开论述,分析了大遗址保护视角下对考古勘探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潮湿环境土遗址,特别是作为中华文明发源的直接实物证据的一些史前遗址,具有极其突出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也是我们保护的重要对象.本文通过分析潮湿环境土遗址的病害成因及其主要类型,总结和归纳出了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探索了潮湿环境土遗址的保护理念,分析了保护所需的技术需求,最终得出潮湿环境土遗址的保护主要是水的问题,通过水环境控制措施,可将潮湿环境土遗址保护问题转变为“干燥环境”土遗址保护的问题;可将潮湿环境土遗址分为展示类遗址和非展示类遗址,不同类别的遗址采用不同的保护方法和措施;通过保护提前介入,促进保护与考古工作之间的深度交叉与融合等措施,最大限度的保护遗址;将化学与物理加固方法有机结合,形成潮湿环境展示类考古遗址综合加固技术,是土遗址本体保护加固技术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等结论.  相似文献   

12.
对安阳殷墟考古大遗址的文化资源及殷墟保护区内经济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大遗址保护与当地城区经济建设之间存在制约和矛盾。通过分析殷墟大遗址公园建设中遗址保护与城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殷墟的建设与保护应符合一般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活对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考古大遗址公园的考古保护工作应与当地城区经济的发展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对邯郸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状况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托大遗址资源发展文物旅游业已成为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做法和手段,而我国保护利用大遗址的工作近几年则刚刚开始,邯郸作为大遗址资源异常丰富的区域,应积极创造条件,挖掘展示大遗址资源,促进邯郸文物旅游业的发展。通过对大遗址的有关状况,对邯郸在大遗址保护利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遗址概念、遗址公园在国内外建设情况的探讨,详细论述了邯郸大遗址矛盾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在大遗址保护方面应当思考与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期能够对邯郸在做好大遗址保护工作方面起到点滴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草原牧区属于干旱草原,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近年来正在加速城市化发展进程.无论属于西部沙化地区的鄂尔多斯市,还是属于中部典型草原地区的锡林郭勒盟等干旱牧区都在推行城镇化进程.推行城镇化进程的目的是以生态恢复为前提,使生活在这里的居民早日享受更舒适的、更便利的城市生活,使他们享受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但是我们从生态人类学的视角审视干旱草原地区的人地关系史时,发现这里推行城市化建设并不只是当代人的所为.辽金元等历代王朝也曾建设过大型都市.但由于诸多生态因素的限制,元上都等曾经的草原都城变成了“拥抱着巨大文明的废墟”.通过分析元上都遗址的生态环境条件,强调今天以城镇化为主导的干旱草原牧区发展模式必须重视生态环境因素的生态人类学观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矿冶遗址的研究、保护与展示无论是在研究方法还是在实践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绩,是科技考古研究的一个亮点。文章指出了今后需要在矿冶遗址的文献调研,矿冶遗址田野调查、发掘工作方法和发掘资料的整理,矿冶遗址的价值评估、保护规划、保护技术和展示工作等多方面进一步突破:1)整合各类文献资料,特别要重视考古资料的整理工作;2)开展冶金遗存采样问题的规范化研究,真正建立田野调查和发掘过程中冶金考古研究的多学科联合研究机制;3)进一步提高矿冶遗址的保护与展示的技术水平,为申请世界工业文化遗产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6.
延安革命遗址数量众多,内涵丰富,知名度很高。要充分发挥其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开展大规模普查,进一步挖掘革命遗址资源十分重要。同时,还要注意加大保护力度,解决好延安革命遗址保护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隐忧,对革命遗址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7.
今年我国全面启动了大遗址保护。但是城市化的加快,地方的急功近利,商业资本的进驻,文物盗掘的猖狂,使得我国大遗址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建设考古遗址公园,是促进国家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战略工程,是解决大遗址保护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的必然选择。这种先进的遗址保护方式,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在法律、人才、规划、投入和借鉴等几个方面整体推进,扎实工作,才能使我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8.
古城墙遗址是城市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多年来围绕古城墙遗址的保护和开发,各地进行了诸多尝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城墙遗产的保护理念和手段需要新的定义。意识到城墙遗址保护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国际及国内遗址保护现状措施的分析借鉴,展开了对城墙遗址保护理念和方法的调查研究与分析,试图探寻城墙遗址保护的新方法。以朔州平鲁区古城墙保护项目为例,展开分析,印证从景观开发角度对古城墙遗址进行综合保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近年,随着"文化遗产热"的兴起,大遗址这一文化遗产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从大遗址保护与经济发展、大遗址保护规划、大遗址保护技术、考古发掘与大遗址保护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有关大遗址保护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西炮台是烟台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烟台最具特色的近代遗址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保护价值。探索西炮台遗址的保护对策,切实加强对西炮台的保护,对研究烟台近代海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