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闽北裸露坡地水土流失与降雨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运用坡面径流小区法研究闽北裸露坡地水土流失与降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径流量与降雨量呈极显著线性相关(P<0.01),径流量随降雨量增加而增大,拟合方程为y=-6.1447+0.5125x;降雨量是引起土壤流失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降雨量与土壤流失量的关系与土地利用方式、人为干扰、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前期降雨和下垫面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土壤流失量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远比径流量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2.
该文运用坡面径流小区法研究闽北裸露坡地水土流失与降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径流量与降雨量呈极显著线性相关(P〈0.01),径流量随降雨量增加而增大,拟合方程为y=-6.1447+0.5125x;降雨量是引起土壤流失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降雨量与土壤流失量的关系与土地利用方式、人为干扰、降雨强度、降雨历时、前期降雨和下垫面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土壤流失量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远比径流量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闽江上游地区的降雨分布特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水土流失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年产流量和土壤流失量的大小顺序均为对照>果园>锥栗>杉木林。对照土壤侵蚀模数超过5000t·km-2·a-1,属严重土壤侵蚀强度范围,而其它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侵蚀模数均小于200t·km-2·a-1,属正常侵蚀范围。因此良好的植被覆盖或具有一定植被同时采取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土地利用方式可以有效的防治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延庆县上辛庄径流试验站两年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度的提高可以明显抑制径流、土壤的流失强度,并且可消弱坡度、降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程度.同时,30%的植被覆盖可能是该区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的临界值;污染物的流失强度随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规律与径流与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规律一致,即随着植被覆盖度增加而降低,说明植被措施对污染物流失的控制主要是通过减少径流泥沙而起作用的,但植被措施对不同污染物的抑制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武夷山进行实地考察,选取了竹林(坳头),杉木林(桐木关西侧),茶园(挂墩)3个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剖面,并通过室内理化分析实验,测定剖面土壤的有机质总量、全氮含量及其机械组成,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其土壤养分的影响.通过实地考察和室内理化分析实验,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竹林、杉木林和茶园的土壤机械组成以壤质土为主;(2)茶园、杉木林、竹林的土壤黏粒含量差别不大;(3)在A层中,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茶园〉杉木林;而在B层中,土壤有机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杉木林〉茶园;(4)在A层中,不同土地利用下土壤全氮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茶园〉杉木林;而在B层中,土壤全氮含量大小顺序为竹林〉杉木林〉茶园;(5)土地利用方式影响着土壤的养分含量,不同的土地利用对土壤养分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地表径流是引起坡面土壤和养分流失的主要动力,寻求有效途径对降雨径流进行科学预测,是陕南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基础.本文选取后沟小流域8个不同坡度和面积的径流小区,结合2011-2012年汛期的6场降雨产流的实测数据,评价陕南地区坡耕地基于SCS-CN模型的适用性,并考虑降雨量影响的基础上对径流曲线数CN和初损系数Iα进行修正.结果表明,陕南地区小流域坡耕地初损参数λ为0.10.4.随着Iα的变化对CN进行修正,确定CN值为58.选取的8个径流小区中,利用SCS-CN模型的模拟效果较好,径流量模拟值变化趋势与实测值一致,降雨径流量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相关分析,计算得到两者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相关.6场降雨事件径流模拟值与实测值分别为8 082.3 L和7 419.8 L,相对误差为8.8%.该研究结果可为陕南地区降雨径流预测及面源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降雨侵蚀力反映了降雨对土壤侵蚀影响的潜在能力,它是建立水土流失预报模型的基础。为了研究闽北地区的降雨侵蚀力,对建瓯研究地区的二年的降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闽北地区降雨侵蚀力R的最佳模式为:R=ΣE·I10/100。年降雨侵蚀力主要集中在4-8月份,其R值占年R值的82.4%,4-8月是水土流失的危险期和高峰期。大雨以上降雨产生的R值占年R值的80%以上,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降雨类型。  相似文献   

8.
用气候倾向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距平和方差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楚雄州辖区内10个县气象观测站近50年(1961-2010年)的气温、降雨资料,按年度、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5个时段,分析了楚雄全区域,中部、西部、南部和东北部区域的气温、降雨量、降雨日数的演变。结果表明:近50年来楚雄州气温升高明显,暖冬现象突出,春季升温快,年降雨量和大雨降雨日数增加,秋季降雨量和年降雨日数减少,年降雨量变率增大;尤其是近15年楚雄10县(市)平均气温16.4℃,较前30年增高了0.2℃;大雨以上的降雨天数平均增加了1~3天,其中,暴雨、大暴雨日数明显增多,年总降雨日数和小雨日数明显减少,春季降雨量增加,秋季降雨量减少,相当年份雨季提前结束1个月左右,雨季呈缩短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9.
在自然降雨条件下,于2013-2015年,选择赣南信丰县梯田建园式脐橙果园,通过布设3种不同处理小区(分别为梯壁种植百喜草、梯壁保留自然生杂草和清耕裸露),开展不同措施下全年及典型场次降雨及产流产沙观测,结果表明:(1)降雨是影响地表产流产沙主要因素,产流量和产沙量与降雨量呈正相关;(2)一年中,梯壁有植被覆盖的处理小区较清耕裸露小区的产流产沙量小;(3)相同降雨强度下,各处理小区产流产沙量分别为种植百喜草<保留自然生杂草<清耕裸露,在脐橙果园采取梯壁种草具有明显的减流减沙效应.研究结果为推广脐橙果园植草覆盖、防治果园水土流失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选择由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中心研制开发的SWAT模型,以该模型与GIS结合的方式,建立了西溪流域水循环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应用该模型,对不同气温和降雨组合下的情景进行模拟,表明降雨量变化是影响西溪径流量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We investigated the patterns of phosphorus transport from purple-soil cropland of 5° and 10° slopes with bare and vegetated surfaces, respectively. Each type of land was tested under a simulated moderate rainfall of 0.33 mm/min, a downfall of 0.90 mm/min, and a rainstorm of 1.86 mm/min. Runoff dynamics and changes in the export amount of phosphorus are influenced by the rainfall intensity, the slope and surface conditions of cropland. The vegetation diverts rain water from the surface into soil and helps the formation of a subsurface runoff, but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runoff process at the same sloping degree. Vegetated soil has a smaller phosphorous loss, particularly much less in the particulate form. A heavier rainfall flushes away more phosphorous. Rainwater percolating soil carries more dissolved phosphorous than particulate phosphorous. Understanding the patterns of phosphorous transport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from purple soil in the middle of Sichuan basin is helpful for developing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non-point-source pollution resulting in the eutrophication of water bodies in this region that could, if not controlled properly, deteriorate 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相似文献   

12.
详细阐述了清江流域降水、径流、泥沙、暴雨、洪水等水文特性 ,为合理、高效开发利用流域的水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校园内不同下垫面雨水径流进行水质监测分析,数据显示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物浓度较高,随着降雨持续,其浓度下降并趋于平稳。结果表明,校园屋面雨水径流水质较校园道路好,雨水径流中pH、电导率、BODs、溶解氧、总余氯、氨氮、TP、度及嗅和味等指标均符合”城市杂用水标准”要求,而SS、TN、浊度等指标含量较高,超过该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利用MBER土壤固化剂作为建筑材料的塑性施工工艺,并分析了利用该工艺施工的土壤固化剂蓄水装置的水体水质状况.试验于2012年7月收集集流面径流,并进行后期贮存.采集的集流面和窖水水样的监测指标包括浊度、COD、总氮、硝酸盐和氨氮.结果表明,集流面径流中污染物含量呈现出随降雨历时增加而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因此降雨初期阶段的雨水应该弃用.贮存窖水中硝酸盐浓度呈现随贮存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而其余污染物浓度均呈现随贮存时间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趋势.上述指标的监测结果均未超过国家饮用水卫生安全标准.研究表明该种装置可用于提供家庭用水.  相似文献   

15.
根据地膜覆盖中发现的异常问题,对旱地覆膜保墒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地膜保墒既要有充足的水分贮备,又要有及时的水分补充,地膜对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既有隔阻,又有加速水分蒸发的作用,隔阻作用随着土壤中气温的升高和水分的降低而减弱,蒸发作用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加剧,使地膜下土壤出现提前干旱。地膜对土壤接收雨水有阻挡作用,不利于雨水为旱地增墒;在长期覆膜的情况下,地膜下的土壤,在地表1 cm表现湿润从而造成地膜能提墒的假象,在1 cm以下的含水量低于露地;要使地膜对旱地确有保墒作用,应在雨前启膜,雨后盖膜,但操作性甚差。  相似文献   

16.
2002年6月7日,湄江上中游发生了一场特大暴雨洪水,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对这次暴雨洪水的降水量、暴雨特性、洪峰流量、洪水径流、洪水特性及重现期进行分析,有助于掌握和了解山区局地特大暴雨洪水的特性,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贵州牟尼河小流域百喜草种植模式的水土保持效应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种植百喜草能有效增加地表覆盖,截留雨水,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减少径流量和泥土冲刷量,保持土壤水分,维持土壤地表温度,维持和培肥土壤地力。  相似文献   

18.
根据近50年来的降水、径流和泥沙等方面资料,对陕西省渭河流域水沙空间分布特性及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渭河流域具有明显的水沙异源特性;在时间分布上,水沙输送主要集中于降水量较大的汛期,年内分布相对集中;同时水沙年际变化较大,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并且不同时段水沙匹配模式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