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谓儿童观是指对儿童本质及其成长过程的看法。古今中外,大致有六种儿童观。不同的儿童观反映了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它们直接影响我们对待儿童的态度,特别是影响对儿童的教育。下面分别介绍每种儿童观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影响。一、“小大人”观此观点认为儿童是大人的缩影,与成人无实质区  相似文献   

2.
维多利亚时期是一个女性犯罪十分突出时代,特别是以醉酒和卖淫为代表的道德犯罪更是占了相当的比例。然而,在这一时期,酗酒和卖淫之所以遭受到强烈的谴责,并不仅仅在于她们违背了法律,更重要的是违背了社会对她们的角色期待,违背了当时占主流的中产阶级妇女观。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时期女性道德犯罪现象的描述来探讨中产阶级妇女观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对待女醉鬼和妓女们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儿童游戏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漫长的古代社会中,存在着大量种类齐全、花样繁多的儿童游戏活动。古人是怎样对待儿童的这种主要生活方式呢?目前我国幼教界的游戏实践状况是否与古人对待游戏的观点与态度存在一定的因袭性?本文试图对我国传统儿童游戏观的特征进行梳理,总结我国传统游戏观的特点,揭示其成因,并分析其对当前学前教育界的影响,力求做到批判继承、推陈出新,真正把游戏当作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尊重儿童游戏的权利,使儿童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其身心发展的经验。一、中国传统儿童游戏观的基本特征儿童游戏观是人们对待儿童游戏的态度和观点。我…  相似文献   

4.
编辑手记     
《中国教师》2010,(11):1-1
<正>儿童观是指人们对儿童的看法和态度,一定意义上,儿童观是教育工作的指导原则,是决定成人能否为儿童提供适宜的成长环境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华兹华斯是湖畔派诗人的灵魂人物,他的儿童观是其自然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本人及当时的英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灵魂前存在”和“儿童乃成人之父”是华氏儿童观的核心理念,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华氏的儿童观是在其早年个人生活经历、法国大革命、英国工业革命、基督教和文学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对华兹华斯儿童观成因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儿童友好观体现了成人对待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积极友爱的立场、态度、情感和行为取向,其实质是一种以促进儿童更好地成长和发展为目标的理念,体现了对儿童的尊重与支持、理解与关怀以及对儿童未成熟状态的保护。基于儿童立场和儿童友好观开展的儿童友好教学是以儿童的成长发展需求为导向,追求让每位儿童全面发展的教学。儿童友好教学强调以系统思维建构育人场域,形成教育理念友好、教学组织友好、教学资源友好、教学服务友好的整体教学样态。要树立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实践儿童友好的教学过程,以课后服务优化儿童的发展资源。  相似文献   

7.
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在这个大变革时代,传统和现代的冲突和融合尤为典型,在工业化、民主化进程及思想文化、道德领域等方面均有突出体现.正是传统和现代相互变革和交融,共同推动了英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儿童观,是成人对儿童的观点的总和。某一时期的儿童文学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特定时期的儿童观。本文选取了不同时期的童话作品来分析其儿童观,以归纳出儿童观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历程,并简要分析变化原因。  相似文献   

9.
乔治·爱略特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坛最为著名的女性作家,其作品对后来的女权主义者和女性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论述了爱略特的作品特点及其女性观,旨在帮助读者了解爱略特的创作生涯,以及十九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0.
儿童观是教育理念的基础,儿童观的演变必然会导致教育理念的变革。历史上儿童观大致经历了由成人主义儿童观到自然主义儿童观再到人本主义儿童观的发展历程,相应地教育理念也经历了由按照成人的方式教育儿童到教育与儿童的身心发展相一致再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变革。依据对儿童观发展规律的分析与推论,即将出现并已初见端倪的儿童观是复杂性儿童观,由此应采取丰富的富有弹性的复杂性教育。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的英国诗人、批评家马修·阿诺德的思想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赋予文学深刻的社会意义,倡导了著名的"人生批评"论。阿诺德独特的文学功能观基于他对维多利亚社会的全面了解和深刻审视,得益于古典文学的滋养,适应了当时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儿童说谎行为研究是道德发展和儿童社会认知研究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有关儿童说话行为研究文献的梳理,研究者概括介绍了有关儿童早期说谎概念的界定、说谎与欺骗的关系、说谎的分类及动机、儿童早期说谎的认知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分析现有研究方法的不足的基础之上,建议从社会学视角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进一步考察成人对待儿童说谎的态度,说谎对儿童自主性发展的影响以及当前儿童社会发展和道德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参照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妇女社会地位改善的进程和女性主义批评理论,论证<远离尘嚣>是一部反映维多利亚时代妇女生存状态的史书.  相似文献   

14.
英国历史上的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封建主义进一步消亡的时期。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政治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为社会带来机遇和挑战。十九世纪初的英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牵动整个社会的利益大调整和重新分配。但是,同历史上任何时侯的变革一样,此时社会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仍然是统治阶级——那些掌握国家权利、充分享受既得  相似文献   

15.
本文梳理中国汉代和宋代两个时期的儿童观,呈现文学作品、绘画以及教育思想中儿童观的特征。总的来说,汉代和宋代的儿童观具有神秘性、抽象性、成人本位等特征。汉代人性论的发展为时人认识儿童和教育的关系提供了思想基础,汉代官学的设立推动了儿童观和教育观的发展。相较于汉代,宋代有两种不同的儿童观,以儒家理学思想为基础的儿童观将儿童置于规则的约束和成人的审视中,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儿童观还原了现实生活中天真富有童趣的儿童。本文结合中国传统社会的思想文化背景,对汉、宋时期儿童观的合理性进行分析,以期加深对中国传统社会中儿童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教育工作者都是成年人,也都具备了成人的人生观。但是,作为我们教师,不但要有正确的人生观,还要有新型正确的学生观,它不仅仅是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式问题,还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的重要部分。树立新型正确的学生观,对于社会的需要和学生成长的规律,以科学的现代学生观指导全部教育工  相似文献   

17.
华兹华斯是英国浪漫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华氏的儿童观是其自然观的组成部分,其中包含“灵魂前存在”和“儿童乃成人之父”两大核心理念。华氏的儿童现在一定程度上隐喻了华氏本人的创作历程,影响了同时代及后来作家的创作,对改善儿童的处境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华氏的儿童观为人类的救赎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王赳 《历史教学问题》2002,(2):20-22,37
维多利亚时期 ( 1 837-1 90 1 )在英国历史上被誉为“改革年代”。期间所进行的改革虽然没有明确地或直接地去关注过占英国人口一半的妇女 ,但在社会变革的大环境下 ,女性由于自身的觉醒 ,要求改革其悲惨的法律地位 ,为此展开长期不懈的斗争。已婚妇女获得财产权是维多利亚时期妇女运动主要目标之一 ,由于财产问题触动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中最敏感的神经 ,因而妇女获得财产权的过程既艰难又复杂。一对英国妇女而言 ,维多利亚时期是一个令其感到地位尴尬的时代。一方面 ,女性在表面上普遍受到温文尔雅的对待 ,受到男士们体面的照顾 ,女性甚至被…  相似文献   

19.
对苔丝生存的时代观进行探索,从多重角度客观审视苔丝的悲剧,见证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的价值观、女性贞操观、伦理道德观以及福音主义宗教观对下层女性身心的控制与摧残,揭示资本主义文明对自然人性的扼杀与毁灭,加强对资本主义女性文明的批判。  相似文献   

20.
对苔丝生存的时代观进行探索,从多重角度客观审视苔丝的悲剧,见证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的价值观、女性贞操观、伦理道德观以及福音主义宗教观对下层女性身心的控制与摧残,揭示资本主义文明对自然人性的扼杀与毁灭,加强对资本主义女性文明的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