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美国的一个图书馆里有这样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由此可见,学生自主学习和操作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呢?笔者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正>"看到的不易记,听到的容易忘,动手做才能学得会。"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听,让学生看,更要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知识和理解数学概念,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也是数学教学中最有效的途径。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呢?就此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一、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教学呈现出"技能化"、"应试化"倾向,正被异化为烦琐的操作训练。但是,"友好界面"工具软件排斥烦琐操作训练;综合应用排斥孤立碎片化操作技能训练;理解性学习排斥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了理解而教应该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本质特性。理解取向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选择可以分为科学原理、社会学以及信息技术等三个部分。理解取向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框架包含理解取向学习的要素;学习环节设计包括获取信息、意义建构和迁移应用;理解取向教学目标包括解释、释疑、应用、洞察、移情和自我认识等层次;关键环节是探索和评价设计。在无锡市一所初中进行的实验研究数据表明,理解取向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教学呈现出"技能化"、"应试化"倾向,正被异化为烦琐的操作训练。但是,"友好界面"工具软件排斥烦琐操作训练;综合应用排斥孤立碎片化操作技能训练;理解性学习排斥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了理解而教应该成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本质特性。理解取向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选择可以分为科学原理、社会学以及信息技术等三个部分。理解取向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框架包含理解取向学习的要素;学习环节设计包括获取信息、意义建构和迁移应用;理解取向教学目标包括解释、释疑、应用、洞察、移情和自我认识等层次;关键环节是探索和评价设计。在无锡市一所初中进行的实验研究数据表明,理解取向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正>近两年最火的关键词莫过于"互联网思维",但对互联网思维很多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而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学习社群的出现无疑让碎片化学习变得更加容易简单。结构思考力学习社群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此前,我已经专注于结构化思考领域多年,但在2013年之前只有我服务过的企业知道我和我的  相似文献   

6.
<正>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怎样才能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中,有效地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素质呢?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对"我听见了,但可能忘记;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深刻理解。就是说,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只停留在我听见了、我看见了,只有让学生动手做过,才能真正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更  相似文献   

7.
郑委 《家长》2015,(1):25-26
作为家长,如果能真正理解"换位思考"的话,你会觉得在家长口口声声说着自己要崩溃、自己多么无助、自己多么不容易的时候,最不容易的是孩子,最无助的是孩子,最先崩溃的可能也是孩子。这是一个妈妈的求助信,大家先看看吧,说实话,我收到类似的求助信太多了,但每一次看完我都会难过,作为家长,如果能真正理解"换位思考"的话,你会觉得在家长口口声声说着自己要崩溃、自己多么无助、自己多么不容易的时候,最不容易的是孩子,最无助的是孩子,最先崩溃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一、"学习"、"学"与"习"的理解 如何理解学习的本意?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理解可能最具代表性。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习"就是复习、练习、诵习、温习。将"习"理解为"学"的观点错解了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讲"学、思、行"统一。这种错解影响极为深远,固化了自孔子以后的人  相似文献   

9.
"我听说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美国大学校园的这幅条幅.突出了"做"的重要性,深刻揭示出"探求的意义在于经历".在于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所谓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搜索、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那么,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呢?  相似文献   

10.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因而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那么,如何使数学知识浅显易懂,学生对其产生学习兴趣呢?我以为,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动手操作,激发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小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感兴趣于学习活动与内容的生动、形象,所以我在教学中就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充分  相似文献   

11.
新的学习科学的特色就在于它强调理解性学习。江阴市花园实验小学在学校"让生命之花幸福绽放"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尝试构建理解性学习课堂,初步形成了理解性学习三段式课堂——创设情境,构建理解心理场,为建设理解性学习课堂奠基;搭建脚手架,构建理解操作场,培养学生带得走的理解力;开展反思,构建理解经验场,让学生积攒理解性学习的后劲。  相似文献   

12.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的墙壁上写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可见,亲自参与有助于学生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王静怡 《考试周刊》2014,(47):142-143
<正>华盛顿儿童博物馆墙上的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地理实验探究活动就是学生通过地理观察、调查、观测,理解"地"的过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化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课堂学习方式,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体,让学  相似文献   

14.
一、课堂互动,构建交互式教学平台的创新点 1.通过动手操作和科学讨论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实践能力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墙上写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可见.亲自参与、亲自实践是何等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手、口、眼、脑等各种器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使他们在操作中体验.在体验中发现,亲身经历各种探索活动.实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5.
黄婷 《时代教育》2012,(14):125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深知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与具体实践活动是密不可分的,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可能得到发展。"孩子对于事物的理解来源于他们对物体操作的活动。在低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状况的有效方法,还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一、学生智力活动的源泉 实践操作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  相似文献   

17.
<正>高效课堂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但是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得以高效发展,最有效的途径当然是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认识知识的生成,体验生活的过程,理解知识融入学习中的价值,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于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最大可能地  相似文献   

18.
<正>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明显标志,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呢?在多年的教学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操作。一、让学生自己创新发现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创新发现,因为这种创新发现最理解、最深刻,也最能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例如,教师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在学生认识了平方厘米和平方分米两个面积单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句话:"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其实是在告诉人们,只有动手实践,才能理解知识的真谛.同样,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动手操作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学具为学生的动手操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课堂为学生提供了操作的平台.正确合理地使用学具可以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20.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 ,完成 1— 6题。理解的力量覃珂峄①理解 ,有时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向。理解别人 ,便提升了你自身的价值。②人人都知道 ,理解别人很容易 ,要别人理解自己就很难。人人都觉得容易做的事情 ,往往最容易被忽略 ;人人容易忽略的东西 ,又常常是最珍贵的。③一个人活着 ,不可能没有错 ,而真正得到理解的人很少。那么 ,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慷慨地给世界更多一些理解呢 ?④理解是生活的化妆师 ,理解是黑暗中的灯塔 ,有意无意间照亮了别人 ;理解是航海中的罗盘 ,颠颠簸簸中显示着方向。我理解你 ,说明我尊重你 ,我尊重你 ,那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