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替代某个对象、例指性用法、否定用法、特殊意义等四个方面对比了汉语。“什么”和韩国语“■■”的虚指用法,寻找出了“什么”和“■■”在虚指用法下的对应和不对应的规律及其对应形式.  相似文献   

2.
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在多种语言和方言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什么”作为我们经常使用到的疑问代词,表示疑问是它的最基本用法,但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的非疑问用法也是普遍存在的。概括来说,它表现为五个方面:“什么”的任指用法、“什么”的虚指用法、“什么”的列举用法、“什么”的否定用法、“什么”表委婉语气的用法。  相似文献   

3.
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在多种语言和方言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什么”作为我们经常使用到的疑问代词,表示疑问是它的最基本用法,但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它的非疑问用法也是普遍存在的。概括来说,它表现为五个方面:“什么”的任指用法、“什么”的虚指用法、“什么”的列举用法、“什么”的否定用法、“什么”表委婉语气的用法。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中,疑问代词“什么”有一种特殊的用法:表示否定。本文所说的“否定”是指“什么”不依赖任何否定标记,通过与被否定对象的组合起否定作用。文章介绍了“什么”否定功能产生的机制,全面分析了汉语“什么”及英语“what”的否定用法所处的句法环境,以新的视角即“否定量化”和“否定副词”的概念分析了英汉“what”和“什么”在表否定的反问句中所扮演的句法成分。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替代某个对象、例指性用法、否定用法、特殊意义等四个方面对比了汉语“什么”和韩国语“”的虚指用法,寻找出了“什么”和“”在虚指用法下的对应和不对应的规律及其对应形式。  相似文献   

6.
“承指”用法是汉语中疑问代词的一种特殊的非疑问用法。“承指”用法初见于宋代,但直到清末仍未成熟。现代以前,“承指”用法出现在典型复句中的情况比出现在紧缩复句中稍占优势,而现代的“承指”用法出现在紧缩复句中的频率要明显高于出现于典型复句中;现代汉语的“承指”用法出现了一些新的句式,已经渐趋演变为一种成熟的句式。  相似文献   

7.
what这个词用法非常灵活,在不同的结构中有不同的意思。请看:1.what用于疑问句中,常作疑问代词,译为“什么”。例如: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虚指的“他”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在现代汉语中有一种虚指用法,它出现在动词后,但既无指代作用,又不是动词的宾语,同常见的作第三人称代词和旁指代词“他”的用法很不相同。通过对“他”的主要用法的历时考察,我们看到,虚指的“他”在唐代产生,它与第三人称代词“他”都是由旁指代词“他”演变而来。“他”的虚化来自于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他”原本是旁指代词,就词汇意义而言,旁指代词本身有淡化作用;二是由于唐代“他+N”结构的影响,因为后面N的存在,使“他”在表意上成为一个可以忽略的成分,在结构上成为一个悬空成分。在这两方面的作用下“他”开始虚化。  相似文献   

9.
“What”和“that”引导的名词性从句在历年高考题中都有出现,学生对何时该用“what”,何时该用“that”却常常混淆不清。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上述两个词的用法,本文联系高考真题,对比分析了“what”和“that”引导名词性从句时的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10.
what通常用作疑问代词或形容词,意思是“什么”。what引导的特殊疑问句用法很多。下面和同学们一起来小结what引导的特殊疑问句的用法。一、what引导的特殊疑问句的用法和常用句型见下表用法常用句型问什么What’s this/that?It’s..../What are these/those?Theyare....问颜色  相似文献   

11.
what通常用作疑问代词或形容词,译成汉语为“什么”的意思。what引导的疑问句用法很多,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what引导的疑问句的用法。  相似文献   

12.
“谁”非疑问用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谁”不表疑问的指代用法可分为七类,从语用、语法的角度对之进行阐析,有利于人们对“谁”的活用用法作一个全面了解,以便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13.
上述两题均涉及到“what/who/which/when/where/how-ever”,这类连词用法系知识重难点,现将其用法归纳如下:一、what/who/which/when/where/how-ever 可引导让步状语从句,意为“无论什么/谁/哪个/何时/何地/怎样……都……”,相当于 no matter  相似文献   

14.
“某”是指示代词,“某某”是“某”的重叠形式,二者在句法、语义上有很大的差别。在句法上,“某”只能前置于某些词语或后置于姓氏;而“某某”除了这两种用法外,还可以充当主语、宾语、中心语、同位语的前项或后项等。在语义上,“某”有时表指别,有时表称代,有时兼表指别和称代;而“某某”一般只表称代,有时还表量的加强。因此,我们认为“某某”不是“某”的构形重叠,而是构词重叠,“某某”是一个称代词。  相似文献   

15.
该文在前人对现代汉语词缀“们”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并展开讨论了“们”最本质的语法意义——整体多数义,即“N们”表示的是由多数界限分明的个体组成的整体,此整体可在一定程度上分开,并以此为依据解释了“们”前不可计量和“们”后在一定条件下可计量的原因。全面地指出了“N们”在指称方商的特点:定指为主,类指(不定指)为辅;有指(指称性用法)为主,无指(归属性用法)为辅。“N们”在指称上的特点“定指为主”和“有指为主”均是由“们”的语法意义——整体多数义决定的,即使是辅助性的类指也是由“们”的整体多数义决定的,而特殊的归属性用法中也反映了“们”的整体多数义。  相似文献   

16.
《论语》"吾日三省吾身"的"三"是什么意思学术界意见不一。本文对《论语》中"三"的用例进行穷尽式统计、分析,确定"三省"的"三"是实指的用法;通过比较《论语》中与"三省"相同结构的"三+V"用例,并根据上古汉语语法特点证明"三省"的"三"是三次的意思。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中,“省、县、乡、镇、村、部、司、厅、局、院、系、处、厂、科”等表示行政区域和机构单位的名词,都可以带上“里”,构成“X里”结构,常常用来转指某种机构里的人①。这种“X里”方位短语的转指人的用法在主语、宾语、定语位置上呈现不同的情况,其中在主语、定语位置上较易实现其转指用法,在宾语位置上却要受到诸多限制。  相似文献   

18.
古汉语中的“相”字有一种特殊用法,即放在及物动词前作状语.不表示相互之间而只是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和行为,动词后面的宾语不再出现。吕叔湘先生早在40年代就注意到了这一现象.指出“此类偏指用法先秦经籍不数数见,两汉渐多,魏晋以后滋盛。”吕先生把具有偏指用法的“相”字看作代词性副词(1942)。吕氏的看法得到了学界的认同。王力先生说:“在先秦时代,‘相’的基本意义是‘交互’,就词汇意义说,  相似文献   

19.
近指代词"这"和远指代词"那"不仅使用上存在不对称现象,它们的历时发展轨迹也并不完全平行。经过对晚唐五代至清代10部典籍的调查,可以发现总体上"这"的发展速度快于"那","这"在各种用法上的出现频率一般要高于"那"。但是"那"在"那+名词""那厮"等用法上反而更突出。造成"这""那"不平衡发展的根本原因是近指、远指的对立。  相似文献   

20.
“南”“北”合配使用.构成“南A北B”格式,大体有三种情况:一,实指。“南”“北”实指其方向.如“南箕北斗”、“南橘北枳”。二,对指。“南A”和“北B”的意思相对。如“南阮北阮”(晋朝时姓阮的家族住北者富而南北者贫.指居住一地而贫富悬殊的同族人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