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己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深刻地影响着现代文明步伐。但是,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科学技术充满惶恐和不安。人们担心科学技术送给人类的是一个“潘多拉魔盒”,一旦打开,将会放出一个个危害人类的妖魔。只有超越技术异化,人类才能在未来的社会安居。  相似文献   

2.
操馨元 《大众科技》2005,(11):196-198
科学技术,无论其发展还是应用,都是与人类自身的发展相同步的.人类在追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发展科学技术,同时也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但是由于政治、经济利益等诸多复杂的因素,一些政府、组织或者个人为了一己私利,会不顾社会责任的肆意发展和滥用科学技术,背离了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的本来用途,最终将破坏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文章认为,在发展和使用科学技术这个领域,必须强调关注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3.
STS视野中的科学技术之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 《科学学研究》2003,21(Z1):11-13
文章认为,科学技术在STS领域内应被视作社会活动之主体的本质力量的一种外显。其本质表现为:一方面,科学技术从一开始就是推动社会进化的主要原动力;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社会的异化而又会对环境和人类造成负面效应。环境伦理观的核心是:人类应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为人类和其他生物物种服务,维护地球生态的繁荣。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现代地球科学技术正在深刻、全面地影响到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人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哲学、军事等社会因素是地球科学技术形成发展的决定力量,地球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物质文明繁荣、精神文明进步、社会生活现代化、社会结构变革等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科学地认识“人地关系”,对于我们树立科学的地球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生物科学技术正在高速发展,也更贴近人类的日常生活。这样预示着即将到来一个生命科学的新纪元,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产生深远的影响。总之,在新时期,生物科学技术的新突破极大地改变人类及其社会发展的进程。文章从发展生物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入手,重点分析了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6.
论现代科技对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文明以来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今天 ,我们面临以新知识、新技术为支点的新技术经济时代 ,这将为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崭新的变化。我们在回首人类社会整个文明史时 ,会发现人类在利用科学技术推动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付出了无法估量的代价。资源锐减、全球性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环境污染等各种环境问题几乎都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伴生物。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去征服自然界 ,掠夺性地开发自然资源 ,无节制地发展自己 ,致使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和污染。这种现象如果不能得…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更重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而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目的是为了制定具有科学性的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政策提供依据。在科技发展中趋利避害,寻求实现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本文旨在从科学技术对自然、社会及人的影响这三个角度阐述其中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生物技术是应用生物学知识,开发利用生物潜能,获得新产品和新服务的技术。目前,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及各项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虽然在医学、制药、食品和农牧业开拓了一个美好的前景,但同时带来的有关人类安全性及一系列社会问题(如道德、法律及伦理等)也是不容忽视的,如何保证它走向正轨并服务于人类才是公众及政府应该关注的重点。要确保生物技术为人类造福而不是损害人类。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是人们应对自然风险、自然灾害的有力武器,人类和人类社会在应对自然风险、自然灾害中成长起来.自从自然界诞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便结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自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依赖于大自然的.一方面,大自然恩惠和养育着人类和人类社会,大自然是人类和人类社会的最终依托;同时,大自然也是人类和人类社会自由发展的制约,大自然也在很多情况下会以自然风险、自然灾害的形式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10.
科学是什么?科学是文化进步、经济发展的动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改变整个文化的面貌,影响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人类在概括自然规律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过程中,发展了科学技术,构建了越来越完备的科学体系。科学在我们的眼中,可能会被看成是现代社会生活的奢侈品,这是一种明显的误解。文化人类学家说,科学是一种人类的行为。很显然,科学并非只是现代人的行为,远古人类也会有自己的科学行为。人  相似文献   

11.
在第三屠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期间,本刊记考在深圳专程采访了致力"成为推动中国半导体设计产业的主要办量'的翱科公司与其创始人--副主席兼策略总裁高秉强及技术副总裁、翱科半导体公司总经理陈凯博士.  相似文献   

12.
科学界有一句格言,“创造的秘诀在于求异”。异,就是与众不同,就是独树一帜。许多科学家和发明家都是属于“特异”一类的人。他们勇于发表异言,乐于坚持异见,善于运用异思。总之,他们的特征是标新立异。“异”是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有人曾把“异想天开”贬斥为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这是一种偏见。其实,没有“异想”,何来“天开”呢?异想,使我们摆脱了控制性观念的束缚,使我们超越了常规式思考的限制。有人也将“见异思迁”一词用来讽刺某些在事业上不安分守已的人,这也是不恰当的。须知,这个“异”正是创造本能的体现。山…  相似文献   

13.
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从其产生以来,自然界是否存在客观辩证法问题一直是争议的核心。辩证法概念发展的一般哲学史含义同德国古典哲学的特殊转义是造成自然辩证法概念理解分歧的根本原因。因此在哲学史背景下对辩证法概念进行文本学考察,是判别自然辩证法概念真实含义及其合理性的最可靠依据,是深入进行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前提,是保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完整性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唐芬 《科教文汇》2011,(8):163-164
喜欢活动、需要快乐是小学生的天性.这中间包含了他们对未来的追求.对人生乐趣的渴望。在活动化教学活动中,他们要摸、要闻、要尝、要听、要唱、要跳、要画、要写:在和伙伴们一起活动时,要说话、要进行思想交流、要模仿别人,要探索、要创造、要驰骋于想象的天地。他们积极参与其问,兴趣盎然,领悟了学习的喜悦,获得了成功的满足.从而充分发挥了个性.提高了他们的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15.
陈光霓 《科教文汇》2012,(25):86-86,91
讲述故事的游吟诗人和歌者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很重要的历史文化传播者。文章以传统西藏的说唱艺人"仲肯"和古希腊诗人"荷马"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和对照游吟诗人的共通之处,说明故事的讲述人在"行走"中不仅完成了史诗的创编、演述和流布,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构建起了凝聚群族认同的社会记忆。  相似文献   

16.
"参考文献"与"引文"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林晓军  王昕 《情报科学》2000,18(2):180-181,184
"参考文献"、"引文"是文献计量学中引文分析法常用的两个学术用语,针对目前某些文献中对这两个术语使用比较混乱的现象,本文从信息的角度论述了这两个术语的基本概念和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制造与"世界第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的崛起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经济为全球所瞩目的主要原因。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整体经济的质量和结构得到有效调整,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效益也较过去出现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外资企业蜂拥挤般进入中国,民营企业在夹缝中生存下来并迎来了其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文献角度与医学原理,分析了《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一句中的"痒"字,对历代医家的理解作疏解,并结合当代学者的观点展开了探讨。同时,"对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含义提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吴志春 《科教文汇》2014,(36):223-224
“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本文试图对“根”与“跟”的神话哲理进行阐述,并在文学哲学等领域探讨文化寻根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20.
蔡鸽 《科教文汇》2013,(2):131-132
0—6岁的儿童年龄较小,生长发育较快,孩子的营养、吃饭问题就成了老师和家长们一个比较关注的话题。而现在的很多孩子由于挑食、厌食导致体重超标、营养不良,本文在基于实例的基础上,结合孩子的生理和家长的教育问题,提出可行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