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负载词的处理历来是口译界的难题,在翻译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上一直缺少科学、规范的参考。文章以我国国家领导人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及其译语为例,结合口译现场性、及时性和时限性的特点,探讨将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及语义翻译应用于汉语文化负载词口译的可行性,认为适当地运用"交际口译"、"语义口译"或"对等口译"(交际口译与语义口译的结合)方法能帮助译员更好地完成文化负载词的汉英口译。  相似文献   

2.
文化负载词的处理历来是口译界的难题,在翻译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上一直缺少科学、规范的参考。以我国国家领导人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及其译语为例,结合口译现场性、及时性和时限性的特点,探讨将彼得?纽马克的交际翻译及语义翻译应用于汉语文化负载词口译的可行性,认为适当地运用交际翻译及语义翻译策略能帮助译员更好地完成文化负载词的转译。  相似文献   

3.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译界的一大难题。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对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计》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分析,指出译者为了使译文最大限度地接近原文的效果,可以大胆借鉴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理论,在充分把握文化负载词翻译的整体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保留文化负载词的语义形式,文化内涵,交际意图,力求得出"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  相似文献   

4.
《商洛学院学报》2018,(1):34-38
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各有优势,译者应基于汉语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和形式特点对其灵活选择。为了传播中国文化,译者应在能够保证译文准确易懂且不会引起文化误解的前提下使用语义翻译。语义翻译主要包括三种形式:直接复制原语文本的语义翻译、增加注释的语义翻译和音译加注形式的语义翻译。如果因语义翻译的使用而导致译文内容的错误,甚至带来文化冲突时,译者就必须选择交际翻译,通过使用释译、注释、增译、省译等方法,优先保证译文的易懂性、准确性和流利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负载词是国家文化的语言表现形式,准确翻译中国文化负载词对于正确表达中国观点、提升国家形象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运用“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以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试题翻译文本为研究对象,探索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以期在提升大学生跨文化交际翻译能力的同时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6.
由于文化负载词在译语中缺乏对应语,因此如何成功地在国家、国际重要会议中准确地翻译文化负载词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本篇文章试图以生态翻译学的转换三维翻译原则为指导和判断标准,结合发言人现场翻译的实例,探讨生态翻译学对会议口译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的启示,以期获得最佳译文,从而更好地促进中英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口译人员作为交际双方的中间人,了解文化差异并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弥合文化沟壑,对于增进双方的理解,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口译“准、顺、快”的标准及口译的“现场、现时、限时”等特点,口译中处理文化现象可以采用寻求对等、体现对应、合理解释、灵活处理等策略。  相似文献   

8.
《围城》中包含大量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文化负载词,在英语中很难找到相匹配的词汇来表达。该文借助语义翻译及交际翻译理论,通过对Jeanne Kelly和Nathan K.Mao(茅国权)英译本《围城》进行研究,浅析其翻译方法及技巧。发现:语义翻译,语义翻译加脚注,交际翻译,交际翻译加解释等方法可以很好的传达中文本《围城》的思想及内涵,同时目标语读者易于理解。  相似文献   

9.
宋华 《海外英语》2013,(7X):128-12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对外交流的加强,对外宣传显得日益重要,而翻译中的文化问题受到翻译界的广泛关注。该文以记者招待会上汉语文化负载词的口译为例,从目的论的角度探讨了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论述了包括直译、直译加注、音译加注、套译和意译在内的五种具体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的对外宣传变得日益迫切。但中国同英语国家在文化上存在巨大差异,大量文化负载词的存在给外宣翻译造成了巨大困难。准确而得体地翻译这些词汇不仅有利于外国友人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文化,也在宣扬中国外交政策、发展同世界各国友好的外交关系方面举足轻重。本文首先定义了文化负载词,并统计分析了2013至2015年间李克强总理两会答记者问中文化负载词的修辞手法,然后运用释意理论对不同修辞的文化负载词的口译进行分析和探讨,进而总结释意理论指导下的一些口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6,(27):89-90
全球化背景下,专业化口译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同时,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受到极大的挑战,思维能力、心理素质、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愈发重要。本文从口译的交际特点出发,结合全国各大高校本科翻译专业口译教学的实践,重点探讨交际式的口译教学模式,旨在推动本科翻译专业口译教学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职业型、应用型口译人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特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而在中国文化“走出去”和讲好中国故事的进程中,民俗文化的翻译是一大难点。作为中国乡土文学的代表,莫言的《生死疲劳》蕴含了大量的民俗文化描写。本文运用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以葛浩文译《生死疲劳》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所涉及的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探析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在中国民俗文化翻译中的应用,以期为中国民俗文化翻译研究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3.
马鸿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8,29(5):112-113,119
汉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翻译界的一个难题,在翻译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上一直缺少科学、规范的参考.本文拟以翻译选择适应论为指南,通过对比几种常用文化词翻译方法的优、缺点来分析和时比文化词在翻译过程中的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碰撞。物质文化负载词背后蕴含着民族文化色彩,故将物质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内涵准确地传达给读者是翻译中的一大难题。本研究对比了杨宪益和霍克斯在《红楼梦》物质文化负载词翻译上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并以巴斯奈特文化翻译理论为基础进行分析,探讨不同译文的特点。研究发现:在翻译物质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应综合考虑语言和文化,在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相近时,可采用归化策略来增加译文可读性;而在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相差甚远时,可采用异化策略来增加文化之间的交流性。  相似文献   

15.
从文化翻译观角度研究《活着》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在探析《活着》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难点后,研究汉学家白睿文翻译《活着》中文化负载词所用的翻译策略,以期对中国文化负载词的对外翻译提供借鉴,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出去。研究发现,从文化翻译观视角看,《活着》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有:直译、音译、音译+脚注和增译等。  相似文献   

16.
张威  王占斌 《海外英语》2012,(7):181-184
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是中国乡土作家赵树理的成名之作,描写的是抗战时期农村民主政权建立不久,一对追求自由幸福的青年男女恋爱结婚的故事。该部作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山西地方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厚,其中涉及了晋东南文化的许多方面,诸如嫁娶婚俗、宗教信仰、生产劳动等等,因而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对于这部小说的译介十分重要。根据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文化分类理论,小说中出现的文化负载词主要与生态文化、社会文化、语言文化有关,结合纽马克的"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理论,选取相关译例进行分析,以期对中国乡土文学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论口译的文化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译是把一种语言承载的文化信息通过口头形式用另一种语言来表达的复杂的文化信息交换过程。口译是一种特珠的翻译行为,在口译过程中,应保持高度的文化意识,减少跨文化语用失误;“准、整、捷、神、化”应成为口译质量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英汉语中的文化负载词及其互译为研究对象,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简要分为:音译、音译加解释性翻译和直译,并论证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梁 《文教资料》2008,(11):49-50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负载词蕴合独特的民族文化,翻译中如何处理文化负载词已成为译者不可忽视的问题,它关系到跨文化交际的成败.本文在跨文化交际的视野下审视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探讨其翻译原则与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民族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都会受到本国文化的制约,因此产生了一定数量的文化负载词.这些文化负载词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烙印,是翻译中较难处理的部分.口译和字幕翻译有相同之处,释意理论所提倡的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对于字幕翻译指导意义极大.鉴于对纪录片字幕翻译中文化负载词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国产纪录片《大数据时代》为例,运用释意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