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以逐一分析此题的四个选。西安 :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和唐十个朝代在西安建都 ,中国历史上在此建都的王朝最多、时间最长 ,素有“西罗马 ,东长安”之称。洛阳 :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武周、后梁、后唐等九个朝代先后在此建都 ,有“九朝古都”之称。北京 :是我们祖国的首都。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燕国开始在这里建都 ,称为蓟。辽以蓟城为陪都 ,改称南京 ,又称燕京。金灭辽后 ,定都于此 ,置大兴府 ,号中都。元也定都于此 ,称大都。明朝在 1 4 2 1年 (永乐十九年 )迁都于此 ,清代仍都于此。民国初…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的历史很长,公元前五世纪战国时代的燕国,就以今北京为国都。辽时建为五京之一的南京,金时且建为首都,再自元朝开始更建为中国全国的首都,经过明、清两朝以至现在,已将近七百年。这个历史悠久的都城,中间改变过许多名称,例如人所熟知的幽州、蓟城、范阳、燕京、北平,都是北京的古名。  相似文献   

3.
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师的任务之一。近几年来,我在历史教学中结合北京史教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方面,作了一些尝试。观总结几点体会。 一、结合北京史进行教学的重要意义 北京的历史地位十分重要,自古以来就是北方重镇。根据古代传说,蓟和燕是周开王所封,蓟丘人约在今北京外城的西北部,即宣武门之南。战国时代,燕国的都城称蓟城,今北京城区西南自云观一带是其遗址。历史上,北京还是辽的陪都,称南京(或燕京)。金灭辽后,女真统治者放弃原都城上京,迁部于此,称金中都。从此北京成为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的都城。近百年一,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如“五四运动”、“芦沟桥事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盛典”等都发生在这里。1981年,国务院公布北京是我国的历史名城之  相似文献   

4.
陈寅恪先生说:“迁都洛阳乃北魏汉化政策中一大关键”①。本文试对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前因后果作较全面的论述,以说明迁都洛阳确是孝文帝改革中的一件带关键性的大事。一、迁都的原因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建立北魏时,都城是在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北),后于天兴元年(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到孝文帝迁都洛阳,平城作为都城已近百年。  相似文献   

5.
明成祖朱棣决定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其原因在于南京地处江南地区,离北方较远,不利于统治北方。迁都北京,一方面加强对当时的西北、北方、东北的控制,另一方面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具有重大的意义。历史证明他的迁都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材料一“贞元元年,三月辛亥,上至燕京……乙卯以迁都诏中外……”这是北京正式建都的开始,由此推算,去年正好是北京建都850周年,而上溯北京建城,至今已经有两千余年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贞元元年”,即______年,______朝迁都燕京,并将燕京改为______。A.916辽幽州B.1153金中都C.1272元大都D.1421明北京2.下列诗词描述的场景,与北京无关的是A.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B.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C.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D.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3.下列关于…  相似文献   

7.
南京虽为十朝故都,但在它的历史上,仅有一个全国统一王朝曾在这里定都,这个王朝就是明王朝。明王朝与南京有着不解之缘。明太祖朱元璋开国元年(1368年)建都南京。据说,他亲自设计了自己的皇宫。朱元璋和马皇后又葬在南京,留下个明孝陵供人凭吊。南京曾为明洪武、建文、永乐三代都城长达54年之久。直到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才迁都北京。到公元1644年,李白成率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崇祯帝吊死在  相似文献   

8.
内蒙赤峰一带的辽源地区,为华北与东北、蒙古的结合地带.历史上,早有肃慎、东胡、乌桓、鲜卑诸部,以这一带为中心,与内地人民交往融合.契丹在唐末兴起,建立辽国.其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分别建在辽水北岸和南侧.金灭辽后,改大定府为北京,成为统领松花江旧地的重镇.辽金先后迁都燕京,开元大都和明清都城北京之端,全国政治中心由此转移到面向东北的华北地区.清人入关,辽源一带与京畿连成一体,后为热河省的辖区.  相似文献   

9.
北京,我国的首都,它在历史上曾是金、元、明、清四朝的都城。西安,它先后曾是西周、西汉、西魏、北周、隋、唐的都城,所以西安有“六代古都”的美名。不过历史上的西安,在西周时叫镐京(今西安附近),从西汉到唐朝都叫长安。南京,最早三国时吴国曾在这里建都(称建业)。后来东晋和宋、齐、梁、陈卞朝都相继在这里建都(称建康),曾有“六朝金粉”之盛。明朝第一、二代皇帝也建都在南京(称应天)。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农民革命政权太平天国也建都在南京(该名天京)。洛阳,是东周、东汉、三国时魏国、西晋、五代时后唐的都城。东汉时叫洛邑。东汉以后…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风水的负阴抱阳原则,其模式是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面围合,呈封闭特征。这一风水法则影响到古代都城的分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封闭性原则,即在古代都城择址上。尽可能在封闭地形或盆地中,如西安、北京、南京、洛阳等,就有封闭性的特征;第二是边缘性原则,即尽可能地选择在中原的边缘地带如西安、北京、南京等地作为都城。与现实相比,风水在都城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理想和美学的色彩。  相似文献   

11.
元代的大都     
这张挂图的内容说明早在七百多年前,北京就已具有相当规模,并成为我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当时世界著名的大城市之一.北京始建于辽代,当时称"南京".金时称"中都",据《元史·世祖本纪》所载,忽必烈于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正月决定,在金中都城址东北另建新城,到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六月全部建成,历时十八年,定名大都.(见图)  相似文献   

12.
1853年2月9日,太平军从武昌浩浩荡荡顺流东下,取九江、克安庆,3月19口占领江南重镇南京,给了清王朝以沉重的打击。但攻克南京后,太平军没有再继续前进,以图占领北京,彻底推翻清朝统治,而是改南京为天京,作为天国的都城,从此,由战略进攻的地位,转变到了战略防守的地位。因此定都天京这一行动,对太平天国革命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但这一行动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他们在南京停留下来,而没有以全力进行北伐?这一切除了与攻克南京时的军事、政治形势有直接的关系外,与太平军初期的战略思想,也有着一定的联系,讨论一下…  相似文献   

13.
东吴的始祖是孙坚。孙坚死后,其子孙策统一了江东,建立了孙吴政权。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死,其弟孙权继位。东吴的都城本在吴郡(今苏州),公元209年,孙权从苏州迁都至丹徒(今镇江),筑子城名铁瓮城,是镇江有城的开始。后来孙权又迁都至秣陵(今南京)。孙权继位时,年仅15岁。当时东吴形势  相似文献   

14.
金朝迁都燕京并更名中都至今已有860年,具有里程碑意义,值得纪念。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就中都城市的两个学术问题进行了梳理和考察,并建议北京市将每年4月21日定为北京建都纪念日。  相似文献   

15.
公元3世纪中后叶百济国家诞生后便出现了城墙聚落,从此开辟百济最初的都城.百济最早的都邑汉城或慰礼城(即今首尔),称为汉城期.475年,汉城为高句丽所陷落,迁都于熊津(即今忠清南道公州),称为熊津期.此后,538年再次迁都于泗沘(即今忠清南道扶馀),称为泗沘期.汉城期都城由风纳土城和梦村土城组成,两城相距不到1公里,其中北侧的风纳土城规模更大,是较早的都城,南侧的梦村土城被推定王城.熊津都城被认为具有应急避难性质,所以修筑了主要作为防御的公山城,但在都城功能上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城市空间不够等.为了解决此类问题,百济有计划营造了新都城,即泗沘都城.泗沘都城将扶苏山城和罗城即外郭融为一体,以此提高都城防御能力,又以外郭区分京域范围,以网格形系统规划城市空间,这些特点是韩半岛古代都城中前所未见的新因素.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对重庆市民生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沦陷,首都南京危如累卵。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以继续抗战,并最终于1940年9月正式定重庆为“陪都”。战时地位的转换给重庆市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其从政治经济到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不仅使四川精神在抗战中凸现出来,而且加快了重庆城市现代化进程和市民生活习俗、精神面貌的改变,同时还加剧了重庆市民生存压力和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17.
1264年,忽必烈迁都燕京(今北京),在辽金时旧城的东北面建造大规模的新城和宫殿,号称大都。在忽必烈汗迁都大都的同时,蒙古帝国已经分裂成为五个大“兀鲁思”(Ulus汗国,领地),元朝皇帝仅只在名义上是这一联合体的最高统治者,其他四大“兀鲁思”(金账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已经各自执行了独立的政策,蒙古大汗实际上也无力过问他们。在十三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作为蒙古帝国宗主君的元朝皇帝,其权力只及于直辖地(蒙古、汉地)以及别失八里、畏兀儿之地。十三世纪初叶中国的封建分立局面:北方的金朝,南方的宋朝,西北方面的西夏以及西辽,西南方面的大理以及吐蕃等地区,却因蒙古族所建立的元朝,借用军事上的强力造成了一个新的综合的统一王  相似文献   

18.
金代定都燕京与女真民族文化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朝迁都燕京,是女真人长期追求先进文化的结果。但是,进入中原后,女真人一味地享用汉文化,失落了民族文化。这样,迁都燕京就成了女真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相似文献   

19.
贾增妍 《新读写》2010,(5):49-49
北京最初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首都,当时称蓟。从秦汉到清朝,北京又有广阳、渔阳、涿郡、范阳、幽州、燕京、中都、大都、顺天府、京师等60多个名称。秦时称渔阳,汉时称幽州,明清时称京师。历史上有燕、金、元、明、清五个朝代在此建都,持续时间2900多年。北京的名胜主要有周口店遗址、潭柘寺、戒台寺、北海及团城、北京鼓楼、钟楼、妙应寺白塔、北京孔庙、故宫、天安门、天坛、八达岭长城、明十三陵、颐和园、圆明园遗址、雍和宫、居庸关等。  相似文献   

20.
明建国后,经朱元璋及其大臣们的精心策划,调整全国行政管辖区,地方行政实行省、府州、县三级制。洪武九年改元时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省),一级行政区设有2直隶,13省和奴儿干、乌斯藏、朵甘3都司;二级政区有府140、州193;三级政区县1138。 两直隶,即朱元璋开国时建都南京应天府,称南京为直隶省,永乐年间迁都北京,又称南京为南直隶,北京为北直隶。南直隶辖今江苏、安徽之地,北直隶辖今河北。13省为: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湖广、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