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这样一道智力测验题:现有三个馒头,要分给两个孩子,不能把馒头切开,怎么分?这是一道儿童智力测验题。面对这一问题,西方的儿童很快作出了正确的回答。可是,这个简单的问题却把中国儿童难住了。是我国儿童不聪明吗?显然不是。他们也曾出现过这样的想法:给一个孩子两个馒头,给另一个孩子一个馒头,不就可以了吗?但是,他们很快又作出了“自我否定”,感到这样做有点“不对劲”,似乎“不合理”。这种所谓的“感觉”,是没有能够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常常给孩子们灌输这样的观念:只有平均分配才是合理的。孩子刚上幼儿园,游戏时…  相似文献   

2.
开心直播室     
(一)一天,父亲问:“丁丁,你的作业完成了吗?”丁丁答:“完成了。就是这篇。”父亲看过后说:“丁丁,你这篇作文好像去年我就看过了。”丁丁说:“爸爸,我们班又换了老师,她可没看过。”(二)母亲:丁丁,你难道不为自己害羞吗?读了三年书,只能数到十。这样下去,看你将来怎么办?丁丁:妈妈,没关系,我可以做个拳击比赛的裁判员。(三)老师把丁丁叫到办公室,叹了口气,说:“你看看你写的作文。唉!我像你这个年龄时,已在报上发表了不少文章了。你怎么连一篇作文也写不好呢?”学生说:“老师,我想,那是因为你的老师比我…  相似文献   

3.
“童老师,一(1)班扣分了。”吃过午饭,刚进校门,一个极可爱的孩子飞速跑来向我报告。我非常诧异:“为什么?”“×××乱丢纸屑,董其鉴去告诉了监督岗。”“啊?”我惊讶得半天合不拢嘴。这个董其鉴,我班几乎每周都会因他衣服太脏、乱丢纸屑、毁坏花草甚至打架而扣分,想不到,他今天居然有了这等觉悟。惊讶之余,我暗暗好笑,吩咐这个孩子说:“请董其鉴到办公室来一下。”董其鉴进来了,一副老老实实的样子。我微笑着说:“一(1)班扣分了,你们都挺高兴吧?”没想到,平时从不害羞的他竟然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和颜悦色地说:“你…  相似文献   

4.
这十余年来,经常有高中生或是他们的家长来问我:“为什么我(或我的孩子)读了十余年的语文,总做不好作文?高考了怎么办?写作有没有诀么办?写作有没有诀窍?”对此,我只能耐心地给他们解释:我们的孩子从小看卡通、漫画,到了学校,读到四五年级,刚掌握语言这一工具,本应该好好利用这工具去读书。然而,老师不教他们去使用这工具,却反复研究、琢磨这工具,就像一把锄头本是用来开矿的,我们不去开矿,却专在磨那把锄头,把它镶了金边还换了玉柄。难道不是吗?我们的孩子学了语文不去读书,却专门研究“这个词用得好不好”,“这个…  相似文献   

5.
新学期的第一个班会上,老师让同学们评(píng)选(xuǎn)优(yōu)秀(xiù)班(bān)级(jí)干部。话刚一出口,大家就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我们都选于谨(jǐn)同学。”老师笑着点了点头说:“的确,于谨同学作为我们班的班长,为班级做了很大贡(gòng)献(xiàn)。那就这么定了。”放学后,老师叫我第二天带一张照片。因为明天要把照片贴(tiē)在光荣(róng)榜(bǎng)上,可是我手中没有太漂(piào)亮的照片,这可急坏我了。回家后,我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听后高兴地说:“这还不好办(bàn)?”拉着我就到…  相似文献   

6.
(一)莫让“小白杨"失望早上一进教室,一张张可爱的笑脸望着我,目光中充满期待:“老师,今天带我们植树吗?”“到哪里植树?”……我脑袋一懵,这一个个小精灵又想出什么新花样?这个班,有好多孩子鬼精鬼精的,想出的一些“招”,有时真让人无奈。可是,今天怎么就想起植树了呢?  相似文献   

7.
几位家长和王老师交谈。家长甲:有些孩子总不愿上幼儿园,不愿意学习,这是怎么回事?王老师: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请各位看几段录像。王老师打开录像机。镜头一:胡同里,一个男孩在门口玩,邻居爷爷说:“丹丹,今天怎么没去幼儿园?”男孩:“我妈妈说,昨天我打针没哭,今天奖励我,可以在家玩一天。”镜头二:一位母亲正在往孩子嘴里喂菜,孩子显得很勉强。母亲:再吃一口,到了幼儿园可就吃不着这么香的菜了。镜头三:一个男孩子回家来,脸上划了一道口子。母亲:这是怎么回事?男孩:武钢抓的。母亲:他凭什么抓人!走,找你们老师…  相似文献   

8.
史威 《教育文汇》2013,(2):31-31
这个学期,我成为安徽省援疆支教队的一员,远赴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支教。学校分配我担任县直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二(2)班语文教师兼班主任。这个班是个双语班,学生全是维吾尔族的孩子,汉语基础较弱。为了教好他们,我使出浑身解数,各种教学手段齐上阵,一堂课上下来,虽然经常是满身大汗,但却十分高兴,因为孩子们喜欢上了语文课。他们经常会问我:“下节是语文课吗?”当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们就会高兴地喊一声“耶——”,然后跑去准备课本了。  相似文献   

9.
不要凡事都找老师问:我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她刚上学的时候因为胆子比较小,有时别的孩子欺负她或是遇到了什么困难,就总是哭。我就告诉她,有事就找老师,老师会帮助你的。她果然就这样去做了,老师也确实给了她很大的帮助。可她现在凡事就找老师,已经成了习惯了,有时老师随便回答一句:“知道了。”她特别当真,一定要老师把事情解决好。我想帮她改掉这个习惯,又不知怎么说才好,虽然不能事事找老师,可的确又有她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应该怎样让她明白这个尺度?答:孩子刚上学的那段时间的确很需要老师的帮助,老师也能够及时给…  相似文献   

10.
张莉 《辅导员》2014,(4):54-54
爱。给孩子阳光心灵那年,我接手了二(3)班。班里有一个被很多人笑称为“大舞台”的孩子,她叫蓓蓓。同学们叫她“大舞台”,是因为她曾自诩自己是上过“大舞台”的人。刚一接触这个孩子,我就能感觉到她的机灵、热情、聪明……但是她又是一个过分张扬、不能自律的孩子。又一次,学生又在向我诉说蓓蓓如何如何,我几乎是忍无可忍地大喊了一声:“蓓蓓!”听见喊声,她不太情愿地转过头,  相似文献   

11.
大千世界,生活的调色板色彩斑斓,但长期以来,总有一些人认为这种生活不属于我们毕业班的学生,说我们生活太单调。那么,生活,在我们初三同学眼里究竟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对我们初三(7)班32位同学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第一个问题是:“你现在的生活是什么状况?”第二个问题是:“你是否喜欢现在的生活?”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认为现在生活“正常”的同学占了大多数,因此,同学们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见表2)也就在意料之中。有人说:“生活是一粒药丸,外面不包糖衣就没有人能将它吞下。”这也许有些夸张,但不得不承认…  相似文献   

12.
教育怎能给孩子一片自由的蓝天,任其快乐、自信地飞翔呢?我相信只要给孩子一丝阳光.他便能给你呈现一片灿烂的天空。本学期开学时,五年级一位语文教师因病请假一个月.我有幸带这个班一个月的语文课。班里有个全校很有名的问题学生,家长不问,孩子不学,样子脏兮兮,连表情也因长期自认为差,而张着嘴一副“不正常”的状态。为什么会成这样呢?真的不可救药了吗?我并不这样认为.一组教育细节记录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有一次,上帝想接四个孩子到天上玩玩儿,就对他们说:“说吧!我给你们每人一个机会,你只要说出一个心愿,我就能立刻把它变成现实。”第一个孩子立刻回答:“我想变个瞌睡虫,会飞,只要往老师的鼻子眼儿里一钻,他就立刻睡着了。”上帝问:“为什么?”“他睡着了,才不会给我们留那么多的作业!”第二个孩子说:“我想当一回老师,就当一回,当一个特别特别厉害的老师!”上帝问:“为什么?”“这样,我也就能给老师的孩子留好多好多作业了!”第三个孩子说:“我想过一个绿颜色的星期天!到绿色的草地上踢一会儿足球!”上帝问:“怎…  相似文献   

14.
师:初次见面,能告诉我你们是哪个班的吗? 生:五(2)班。师:噢,是五年级的二班,对吗?那为什么不老老实实告诉我,是五年级二班,而非要说“五(2)”班?  相似文献   

15.
初涉教坛刚刚两年的我,这学期被派到乡下小学支教,接手了这个六(5)班。由于城市与乡村在各方面条件的差别,乡下的孩子较之城区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上也有一定的距离。拿到这个班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单,我顿时感到压力重重,语、数、英三门皆差的学生不下十个,其中竟然还有一个三门相加还不足50分的特差生。我满怀的信心在这张成绩单前消失殆尽,怎么办呢?“李老师,你们班的这个张帝不算名额,智力有问题,你就别管他了,其他差生估计下一番苦功还有药可救。”坐在我隔壁的王老师好心地提醒我。我又仔细看了一下成绩单,发现去…  相似文献   

16.
1.四岁那年,我随爸妈坐火车去大连玩。检票的叔叔把我拦了下来,非管我要票,我妈说:“我们家孩子才四岁啊!”检票的叔叔可不管那套:“甭管几岁,超过一米二的,就得买半票!”我妈极不情愿地给我买了票以后,数落我:“你说你,长那么高干吗?又让我多花二十多块钱吧!”你们知道这是对一个孩子幼小心灵多大的打击吗?  相似文献   

17.
笑掉牙     
鼓掌 这天马戏团举行大型演出,表演过后,老板对汤姆说:“你今天的表现真是太差了,有那么多人向你投西红柿。”汤姆:“可我明明听到有很多观众在为我鼓掌呀!”老板:“那些人是在为投西红柿的人鼓掌!”打碎眼镜 汤姆给杰克出了一道题:如果在荒山野岭里遇到了眼镜蛇该怎么办?杰克想了半天,没想出办法。这时,约翰走了过来,听了问题后,自作聪明地说:“这有什么,要是我遇上眼镜蛇,就先把它的眼镜打碎!”笑掉牙$哈尔滨市南岗区团结小学四(3)班@崔嫕 $绥化市望奎县第四小学五(2)班@张研博  相似文献   

18.
一天早上,当我走进二(5)班的教室准备上数学课的时候,发现良楷同学的小手高高地举着,难道他有什么急事?“良楷,你有什么事?”“老师,我想考你一道数学题,行吗?”这小子又来了,上节课就因为解决他的数学问题,把我的教学计划打乱了,现在还让他问下去吗?我犹豫了~下,本想告诉他下课的时候再问,  相似文献   

19.
(主持:聂在富) 转述和人称 问:第九册《基础训练1》有一道练习题,要求把引用改为转述,《教师教学用书》解释说,完成这类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把冒号和引号改为逗号,二是要把“我”改为“他”。按照这两点可以顺利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可是后来遇到一些引用说法的句子,再按这两点去改就行不通了,这是为什么?例如: ①领导一次又一次地鼓励我:“你要树立信心,为国争光。” ②阿姨对我说:“这玉米棒子是两个农村孩子托我带给你的,还要我亲自交给你。” ③老师对小明说:“你要好好学习。” 信阳县洋湖乡中心小学史春国, 答:…  相似文献   

20.
去年秋季,我正在给二(3)班学生报名,隐约听到背后有低低的抽泣声,转身一看,原来是吕苗苗手里攥着学费。泪眼模糊的站在我身后。我吃惊地问:“吕苗苗,你怎么了,怎么还没去二(1)班报名呢?”她泣不成声地说:“老师,让我再到你班,好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