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长久工程、国家工程,需要以协同思维为指导,以思政课程为中心,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的一切育人主体广泛调动起来、育人资源有效整合起来、育人机制普遍建立起来,形成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格局,发挥合力育人的最大效应。从现实来看这一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格局尚未完全形成,突出表现在大思政课协同育人主体尚未广泛调动、资源尚未有效挖掘整合、机制尚未普遍建立。据此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构建,包括广泛调动大思政课协同育人主体、有效挖掘整合大思政课协同育人资源、普遍确立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2.
思政课是学生成长的必修课,尤其是高中阶段,学生更加需要在思政课上提高认知、开阔视野、优化思维。站在新时代的高点,高中思政课要坚持“新时代、大课程的观念”。高中思政课课程育人是育人过程的关键性环节,但是当前高中思政课课程育人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通过探析新时代高中思政课课程育人的实践方略,以期提高高中思政课育人的效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准备。  相似文献   

3.
学生社团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和学生自我成长的重要载体,它可以深化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性,内化思政课教学的融通性,强化思政课教学的主体性,优化思政课教学的组织性。然而,在实践中,很多高职院校的社团思政还处于校园育人的边缘化地位中,在育人理念和实践探索中还有待加强。因此,需要强化“三全育人”理念以完善“社团思政”的保障机制,创新“社团思政”实践内容以提高育人实效,注重社团品牌特色以提升社团知名度,进而形成“社团思政”改革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深化"三全育人"改革的背景下,加快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突出和巩固思政育人实效,成为新时期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课程思政不是简单地将思政课与基础课、专业课相结合,而是要做到有机互补,实现协同育人,让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政修养得到同步提升.首先从丰富思政教育素材、坚定学生文化自信等方面概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课...  相似文献   

5.
王运钦 《广西教育》2022,(9):4-8+12
本文论述思政课教师在党史育人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提出高校思政课教师落实党史育人的三个着力点,并建议高校思政课教师通过讲好党史故事、创新党史教学形式、将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起来等形式,发挥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课程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实现党史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思政课作为对青年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但在诸种因素的影响下,思政课教学吸引力不强、实效性不高,甚至受到青年学生的质疑和排斥,教育教学效果亟待提升。究其根由,一个重要原因是情感教育不深入,难以将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为学生心理诉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因此,需要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嵌入"情感,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提高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与主要载体。将党史国史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用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帮助学生增加信心、增进团结、增长智慧,是铸魂育人的重要举措。基于“以学生为本”育人理念,阐释党史国史蕴含的思政课教育价值意蕴和融入原则,从筑牢信仰根基、传承红色基因、提升网络素养三个层面论述党史国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有效路径,旨在为增强党史国史教育和高校思政课融合育人的感染力、时效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要求思政课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任务,并尊重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适应超越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要求把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尊重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要立足学生实际、把握学生特点、针对学生需要开展思政课教学。唯有遵循“三大规律”,才能确保思政课一体化的科学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中融入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协同发挥思政课、通识课、专业课育人效用的重要举措,更是直面就业困境,以生涯规划为切口,强化大学生使命担当,激发大学生家国情怀,服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课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建设以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相结合为育人导向,以实现就业能力与家国情怀双提升为育人目标,以保障学生个性发展与社会环境变化相匹配为育人内容。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从挖掘课程潜在的德育元素、发挥多元主体的协同优势、优化课程建设支撑保障体系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目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思政课实践育人口头重视、行动轻视;思政课实践育人与专业课实践教学脱节;思政课实践育人随意性大、缺乏规范等.文章探析了制约思政课实践育人效果的原因,进而提出将课内实践与校内实践有机结合,增强实践育人的感染力;将现有资源的整合与潜在、隐性资源的开发利用相结合,形成实践育人合力等路径,期望实现思政课实践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