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询问:"老师,您今天教的,我孩子都学会了吗?""孩子,你今天在幼儿园学了什么本领?"却很少听到家长问:"老师,我孩子在幼儿园能和小朋友一起愉快做游戏吗?""孩子,你今天在幼儿园跟小朋友玩得开心吗?"由此可见,"应试教育"仍然在年轻父母的心中留有烙印,  相似文献   

2.
前几天开班会,我问在座的家长这样一个问题:"让孩子飞翔,你准备好了吗?"有的家长说,通过打拼,自己已经为孩子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将来会让孩子考名牌大学,甚至送他们去国外读书;有的家长说,在生活中,他们会对孩子无微不至,会保证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和健康的体魄。"那么,你们有没有为孩子准备一些‘荆棘’和尖锐的‘石子’呢?"听家长们讲完,我微笑地问他们。家长们面面相觑。于是,我向他们讲述了老鹰筑巢的故事。我说:"老鹰是一种奇特的飞禽,因为它们都把巢筑在树梢,或是  相似文献   

3.
王维审 《现代教学》2014,(9X):65-65
<正>在一档儿童选秀节目上,一个五岁的女孩清唱了一段京剧,主持人开始采访她。在问过"什么时候开始学戏"、"是不是每天都需要练习"等铺垫性的问题后,主持人问:"你觉得这几年的坚持有意义吗?"孩子茫然地看着主持人,疑惑地问:"什么是坚持?"主持人想了想说:"就是说,你觉得天天很辛苦地练习唱戏值得吗?"孩子更加困惑了,小声问道:"什么是值得呢?"我开始怀疑主持人的专业性,一个儿童节目的  相似文献   

4.
"你爱你的孩子吗?"相信大多数家长都会毫不犹豫地说:"当然爱。"但是,你懂得如何正确地智爱你的孩子而不是溺爱吗?相信不少家长对此会有些犹豫了。我们要爱孩子,但不是溺爱,在"爱"这个简单的字眼里,有很多学问等着我们去学习。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爱"这一课,看看怎样用我们正确的爱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一位家长告诉我,自己的孩子问题严重。我问孩子具体有哪些问题,这位家长说,孩子刚上小学三年级,平日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总爱走神,学习又不努力,分析能力差,写作业拖拖拉拉。一天,家长满面愁容地带着孩子来找我,孩子是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我问孩子:你觉得自己学习注意力集中吗?孩子很诚实,回答说:不集中。我问:是老师讲得不好吗?孩子摇头:不是。我说:那是为什么?孩子说:因为总想玩东西。我点点头:你上课净想玩什么呀?孩子的回答很出人意料:玩纸片。我有些奇怪:纸片怎么玩呢,你能教教我吗?孩子说:我拿纸片叠飞机。我一听就笑了:你喜欢飞机吗?…  相似文献   

6.
一位12岁的孩子拉小提琴,总是辨不清音准。我问他:"你平时喜欢什么歌?"孩子想了又想,"我不唱歌的。"我又问他:"那你没有喜欢的音乐吗?"孩子再想了想,说:"红歌,老师就让我们听红歌。"初中二年级的孩子弹琴总是抓不准节奏,他妈妈问我:"这孩子的乐感要怎么培养?"我觉得这再简单  相似文献   

7.
"今天上学你觉得幸福吗?"没有家长这样问孩子,家长只关注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 "今天上课你觉得幸福吗?"没有领导这样问教师,领导只关注你传授了多少应试技巧.  相似文献   

8.
"今天上学你觉得幸福吗?"没有家长这样问孩子,家长只关注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 "今天上课你觉得幸福吗?"没有领导问上课的教师,领导只关注你传授了多少应试技巧.  相似文献   

9.
言论     
《今日教育》2013,(6):59-59
啾啾(周国平之女)在四岁时问妈妈:"妈妈,你小时候不认识爸爸吧?"妈妈说是。她又问:"爸爸也不认识你吧?"妈妈仍说是。她接着编起了故事:"有一天,你见到了爸爸,说:‘哈,你不是啾啾的爸爸吗?’爸爸也说:‘哈,你不是啾啾的妈妈吗?’你们就认识了。"大自然和上帝都同意这个答案:孩子是男女之爱的目的和意  相似文献   

10.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学生都是带着"句号"回家的,而美国学生都是带着"问号"回家的.中国家长会问:"你今天在学校学了什么?"而美国家长则会问:"今天,你在学校提问了吗?"难道中国学生真不会提问吗?为什么学生们不愿意问呢?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11.
时常会有家长来问我关于孩子语文学习方面的问题。他们说: "我的孩子学了这么多年的语文,成绩怎么就是不见长呢?" "我的孩子,读了不少书,作文水平怎么上不去呢?" "我的孩子只要见到作文就头痛,抓耳挠腮,不知从何下手,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2.
<正>电视连续剧《家有儿女》中有一场戏,小雨和他的同学拿着考试卷互相问:"你考了这个成绩回家敢让家长签字吗?"另一个说:"不敢,当时考试时多打点分就好了。"两个孩子的表情极为痛苦。然后就是老师找家长,反映孩子代替家长签字的情景。  相似文献   

13.
蒋平 《家长》2013,(5):1-1
参加一次家长会,面对"如何教育孩子",家长们比较普遍的观点是:"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对这个"快乐童年"的定义,很多人更是充分发挥无边想象,描绘了种种美好蓝图。我综合了这些观点,发现其中包含了六个字:爱好、尊重、自由。我问一名家长:"当孩子结束了幼儿园生活,上小学、中学了,你还会让他们继续快乐吗?"家长说:"那时当然要严格要求了,比如,电脑游戏不会  相似文献   

14.
前些日子,先后有八位家长和我闲谈他们孩子的数学学习情况,当他们分别描述了孩子的学习表现后,我向他们提出了同样的问题:"您的孩子是剖腹产的吗?"几位家长都非常惊讶:"对呀!你怎么知道的?"我说:"是您孩子的表现告诉我的。"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教授根据婴儿出生的原理,结合大量的临床研究,为我们分析  相似文献   

15.
前几天,有位三年级学生的家长问我:"孩子每次到书店都买了很多书,可是,回到家里就放到书柜里了,根本不去读书,这是怎么回事?"我说:"您做对了,也做错了。"家长不解地问:"为什么啊?难道给孩子买书还有错吗?"我笑着说:"您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相似文献   

16.
某综艺节目比赛现场。"孩子,你快乐吗?"九岁的男孩唱完一首歌后,一个小有名气的评委问道。"我很快乐!"孩子的回答几乎是斩钉截铁。"你有什么不高兴的事吗?"评委跟着问了一句。"没有,我没有不高兴的事。"孩子的回答依然很干脆。"那你被爸爸妈妈和老师批评过吗?"评委的发问变得具体起来。"没有。"孩子有点疑惑地看着评委,他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叔叔会问这些话。"你凭什么说自己一点不高兴的事也没有呢?"评委的问话里隐隐有了一点责备的味道。  相似文献   

17.
美国某小学学习中国文化,教师讲了孔融让梨的故事,然后问一个学生:"你会把盘子里的大梨让给邻居男孩吗?"这孩子回答:"不会。"教师问:"为什么?"他回答:"他吃什么东西都会剩下,我如果把大梨给他,他会剩很多,那不浪费了吗?"  相似文献   

18.
有一次,我参加同学聚会,一个女同学聊到她每天都要陪孩子去补习,回来还要陪读到夜里12点。我问她:"那你的孩子成绩是否越来越糟、越来越退步?"她很惊讶地说:"你怎么会知道?"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我问她:"你的教育水平有比老师高吗?"她说:"当然没有呀!""这就是了,父母的水平并不比老师高,却每天将孩子教到12点才上床,你想,孩子第二天去上学难道不会打瞌睡吗?"  相似文献   

19.
在校门口值班,听见一位家长这样责怪自己的孩子:"你看你,玩起来劲头十足,要是学习也能这样积极就好了。"学与玩真的无法统一吗?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  相似文献   

20.
"你会做家长吗?你是一位合格的家长吗?"面对这样的提问,很多家长往往不屑一顾,做家长谁不会呢?做家长是自然赋予我们的权利.是啊,但是自然而然成为家长的你,能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光荣使命吗?从孩子咿呀学语开始,教育就无时不在,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们的独立意识逐渐增强,思维越来越活跃,个性越来越突出,教育的问题也就接踵而至,家长与孩子的矛盾也会越来越多,有的家长甚至会陷入困境,无以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