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所谓"学困生",就是大家所说的学习困难的学生,也称"后进生",主要指道德品行差或学业成绩较差甚至两者均差的学生,他们会对班级乃至学校造成不良的影响。"学困生"的转化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没有"学困生"的全面进步,就没有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政治"学困生"的成因及方法进行研究,总结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由于个体的差异,在学生群体中难免地会出现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即"学困生"。"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有主观因素、客观因素等。教师不能对"学困生"熟视无睹,要帮助他们脱"困"。在教育实践中,对学习困难学生心理障碍的矫治是前提;培养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是重点;改变课堂知识投放的方式是关键。  相似文献   

3.
学习困难,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柯克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学困生"即指那些智力正常而学业成绩长期滞后的学生.  相似文献   

4.
学习困难不仅使学生的学业成绩受到影响,通常还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与行为问题,严重影响学困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本文聚焦学困生心理健康,从精神与心理问题、情绪与行为问题、个性与社会性、学习心理四方面展开论述,呼吁教师关注学困生心理健康,并对其进行科学干预,为学生终身幸福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5.
刘洁萍 《广西教育》2006,(7B):88-88
一、学困生的心理特征 学习困难学生,由于学业成绩相对落后,在学习过程中一般都会存在以下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6.
一、如何理解“学困生”“学困生”一般被理解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一般智力正常,但在听说读写算和逻辑运算方面出现明显的困难,他们学业成绩低下,学业失败,暂时不能达到学业标准。然而,要正确理解“学困生”这个概念,我们至少应  相似文献   

7.
当代校园中,存在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学困生给教师日常的教学工作增添了许多的问题和障碍,他们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关注.本文从学困生的心理角度着手,从学习动机、认识特点、考试偏差三个方面分析了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心理方面的独特性,并提出提高其学业成绩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无论是在哪一种教育体制下,不管是学习书面知识还是动手实践能力,总有一些学习者成绩不尽人如意,久而久之这些学习者,在老师的眼里学习是有困难的,他们便是被我们教师称为"学困生"甚至直接被老师说成是"差生",他们也往往会在不经意间被我们教师打入另册。"学困生"这顶帽子,宛如一块冰,凉了他们的心;使其变得意志消沉、孤独无助、麻木无望……一、关于"学困生"的概念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指在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心理品德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  相似文献   

9.
"学困生"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学习能力欠缺、学习成绩低下等问题的一个弱势群体。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困生"创造成功的表现机会,从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使"学困生"乐学、爱学乃至会学。  相似文献   

10.
学困生严重制约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学困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学习习惯差,自身要求不严,家庭变故,教师伤害以及家庭教育缺失"等五个方面。在转化学困生教学中采取了"尊重学生,强化学习习惯培养,抓好三个环节辅导,构架和谐家校关系"等四个方面的实践策略,有效提高了学困生的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1.
学习困难,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学者柯克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学困生”即指那些智力正常而学业成绩长期滞后的学生。  相似文献   

12.
通过持续12周的教学实验,探讨小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探讨合作学习对小学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学业成绩及社会性因素发展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合作学习能明显提高小学生的学业成绩,实验班中等生、学困生的数学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实验班学优生的被接纳度水平、中等生的接纳度水平、学困生的自尊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实验班中等生、学困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班学生。相对而言,合作学习对学困生和中等生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3.
通过持续12周的教学实验,探讨小学课堂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可行性,并进一步探讨合作学习对小学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学业成绩及社会性因素发展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合作学习能明显提高小学生的学业成绩,实验班中等生、学困生的数学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实验班学优生的被接纳度水平、中等生的接纳度水平、学困生的自尊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实验班中等生、学困生的社交焦虑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班学生。相对而言,合作学习对学困生和中等生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4.
一、"学困生"的定义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柯克(S.Kirk)提出了"学习失能"(Learning Disabilities)或"学习不良"这一概念,用以标示那些智力正常但学业成绩滞后的学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指的学困生。  相似文献   

15.
“学困生”一般被理解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一般智力正常,但在听说读写算和逻辑运算方面出现明显的困难,他们学业成绩低下,学业失败,暂时不能达到学业标准。  相似文献   

16.
尽管新课程改革力图改变以往课程繁、难、偏、旧的状态,但高中课程的抽象性和复杂性使一些学生产生学习困难,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活动难以顺利进行。研究表明,归因训练可以改善学困生的不良归因,进而对学困生进行教育干预。如对学业成绩客观而正确的归因是对学困生进行教育干预的前提;学业成就归因训练应以具体学科为载体,循序渐进进行;策略教学与归因训练相结合是对高中学困生教育援助的有效途径;在中学建立归因训练的咨询与指导机构,为学生提供归因指导。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数量不断增加,在学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等方面,大学生群体之间出现了较大分化,出现一批因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动力等各种主观、客观原因,造成学业成绩达不到高校教学的基本要求而受到延长学年、不授学位、延期毕业甚至退学处理的学业困难大学生,简称学困生.[1]学困生群体数量日渐攀升,大学生的学业问题频频见诸报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变也成了高校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徐旭东 《现代语文》2005,(1):114-115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间的差异是永远存在的,推行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转化"学困生"促进"学困生"的能力与学业成绩的提高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本文涉及到的"学困生"指的是语文成绩与潜能发挥之间存在差距而导致学业暂时"落伍"的学生.他们暂时不能适应常规学习,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等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  相似文献   

19.
所谓学困生,是指在课程学习方面"由于学习基础和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非智力因素的缺陷或不足而导致学业成绩低下的群体"。转化学困生对高中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让学困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活教活学文言文,认认真真抄作文,有效安排课后辅导,是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较多且行之有效的教学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最近我在许多资料中看到有关学困生工作方面的对策,于是我想把自己的一点体会写出来与大家探讨,到底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而转化学困生是一项艰辛而重要的工作,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教学水平是获取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大面积丰收的重要保证。一、尊重偏爱学困生,与其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学困生学习上不如人,使他们时常有一种自卑感。常常会遭到老师的冷眼、优生的歧视;在家里常常被家长数落,久而久之,对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