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探索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罗杰斯的教育思想是他“以人为中心”的非指导性心理咨询疗法在教育领域中的直接运用,他以“学生为中心”的非指导性教育思想影响了一代教育。他批判以传授事实性知识为主的传统教育,强调人内在的学习动力,主张教育应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为宗旨,关注学生的心理和精神健康发展。他认为在教育过程中积极的人际关系是促进经验学习的关键,要求教师信任和尊重学生,要有“移情理解”的能力。罗杰斯的贡献不在于创造出具体的教育方法,而是提出了一系列教育原则与观念,这些原则与观念对于教师教育理念的形成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技工学校在当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的新形势下,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为了进一步发展,必须贯彻,“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管理体制的改革是关键,教育教学改革是核心”的基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尊重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代教育的核心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在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教育途径等方面全面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运行机制和实效性等方面构建人本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从而创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本质强调的是对人的思想品质和化精神的培养。西方与素质教育思想最为接近的是19世纪以来倡导的“全人教育”,即倡导以“育人”为本.强调以开发人的理智、情感、创造力和精神潜能为教育目的。西方教育实践中值得借鉴的教育模式,适合个性发展的教育观念,开放性的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5.
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特别是各地在贯彻落实《谈话》精神,针对“减负”出如的各项措施及做法,引起社会关注面之广,人们立场、态度反差之大,既在情理之中,又在预料之外,教育改革-这一牵动关千家万户神经的话题,如今再次成为社会的聚焦。“若不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不改变教学方法,‘减负’就等于自杀”,一位老教育工作者的肺腑之言让人震撼,的确,在目前“减负”自身需要有一个不断调整、不断纠偏=不断定位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我们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的过程,因此,围绕“减负”引发的争论,实际上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急论。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实践,也是现代化教育思想和观念的主要载体,它为教育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并为实现教育腾飞的目标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育思想和观念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而教育思想变革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实现由“教师中心论”向“学生主体论”的转变。“教师中心论”的基本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围绕着教师转。“学生主体论”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研究学生怎样学,学生在教师帮助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彻…  相似文献   

7.
教育价值与教育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一种价值活动,教育价值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价值观是教育思想的核心问题。在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理清教育价值与教育价值观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教育价值   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①,“是所利用的并表现了对人的需要的关系的物的属性”②,“表示物的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等等的属性”③,“实际上是表示物为人而存在”④。可见,价值就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教育价值,是指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满…  相似文献   

8.
转变教育思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于各种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和概括。它集中表现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根本问题上。由于思想是人们行动的先导,所以,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教育实践。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与“应试教育”的教育思想是对立的。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以牺牲大多数学生的素质提高为代价和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考试成绩为价值取向的社会观念,严重地束缚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头脑,影响着社会对教育的看法和需求。因此,转变教育思想就成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  相似文献   

9.
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当代中国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形态之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社会开放性、环境复杂性程度的提高等,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依赖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程度和实施水平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程度和实施水平的提高,则有赖于解决观念层面和实践层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种教育观念都是时代的产物。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同时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效果。因此,必须树立“终身教育”思想和“学习化社会”的观念,逐渐提高全民族素质。  相似文献   

11.
在一些人的心目中,仿佛教育现代化就是装备硬件的升级换代。这显然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其谬误之处在于把一个包涵主客观多种因素的深层次问题,只简单地归结为单纯的客观物质问题。笔者以为,教育现代化至少应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育思想的时代化。思想与物质装备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它是“现代化”最本质的属性。因为只有人的思想、观念保持了与时代发展的一致性、同步性,才可以把这种理念付诸行动,化为实践,才会有所“作为”。在这里笔者之所以用“时代”而非“现代”,是觉得“现代化”具体到教育,讲的就是当前形势下的…  相似文献   

12.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由此而引出的一个结论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人性化,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分重视社会功用,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人”的主体性。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观念和采用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学习和体会,面对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双主体”教育观念分析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为要提倡把大学生视为平等的政治人对待,教师作为教育者自身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应该率先垂范。  相似文献   

14.
“人的思想是万物之因。”思想决定行为,播种一种观念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是受教育教学思想支配的,教学观念的转变,带来的必然是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农业院校亟需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高等教育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目前的热门话题。。倡导转变继承性教育思想和观念,树立创造性教育新观念,进行全面素质教育,教给学生“点金术”,注意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造能力,同时把人才培养模式中趋向求一的“窄深...  相似文献   

16.
邹峻 《当代电大》2004,(11):82-86
我们这里讲的“思想”,是指我们思维活动的结果,也可称为“观念”。教育思想,是人们对于教育的理性认识结果。一定的教育现象等社会存在决定着一定的教育思想。因此,我们说教育思想是人的认识的产物,它本身是一个中性的概念,是人人都可能具有的普遍存在的概念;评价某个具体的教育思想是否正确,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而言,只要是根据客观事实或符合于客观事实、规律所得出的认识结果,我们就说它是正确的教育思想,反之,不是根据客观事实或不能符合客观事实和规律的认识,就是不正确的教育思想。这也是我们课程学习要求一定要结合实际来思考教育问题、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的一个前提性认识。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倡导转变教育观念,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认真反思起来,在转变教育观念问题上,确实存在不少误区。比如,把自己倡导的教育观念绝对化,使用简单灌输的方法给人“洗脑”等。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关于转变教育观念问题的探讨,有必要转换视角,不是简单地要求他人转变观念,而是要努力建设学校的主流教育观念,使主流教育观念成为学校教育思想的灵魂。  相似文献   

18.
一、历史回眸: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人文教育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人们称当时的教育为“liberal education”,意即:“博雅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培养自我完善的人,强调教育为人未来的精神生活作准备。这种教育观念深受古希腊哲学家的理论影响,尤其是亚里士多德重视理智享受轻视职业培训、重视文科活动忽视实际工作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教育过程中的方法论,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系统研究的关键。教育者的自我定位,是教育过程方法论研究的首要问题和观念问题。对高职学生来说,“疏导教育”、“渗透教育”和“求同存异”的细微教育艺术,是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卢梭的教育小说《爱弥儿》从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出发,爱弥儿必须接受知识教育与劳动教育。章着重讨论劳动是“社会的人不可或免的责任”,劳动在发展智力与道德品质、培养劳动观念、锻炼身体方面的价值;分析了爱弥儿选择职业的标准,劳动的主要内容及劳动教育实施的要求。卢梭的劳动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早期萌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