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第二期《集邮博览》发表了吴书庆先生《旅大贴用天安门图普通邮票的使用》(上)一文,其中介绍了一枚“区外信函”。文章说:“区外信函”1950年3月13日由大连寄长春市平信,竖式信封,贴旅大贴用天安门图普通邮票35元一枚,销“大连市邮政局(5)”中俄文戳,封背有“长春市”梳式落地戳,日期为50年3月14日。该封品相级佳。该封的公开展示是在2001年南京中华全国集邮展览。”反复仔细阅读之后,不由得使我对这枚“区外信函”封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现谈一谈我的看法,与吴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2.
对相关资料略加整理,便可发现,旅大贴用天安门图普通邮票有邮件实物佐证的使用种类目前已有九种,其中邮件实物最多的是区外平信,见表2。  相似文献   

3.
天安门图普通邮票,包括自1950年至1955年发行的七个版别的天安门图普通邮票(即普1-普5与普7、普9),加上东北贴用一、二版(即普东1、普东2),旅大贴用版(即普旅1)及先前于1949年发行的华北版天安门图普通邮票,共有11个版别。本文侧重研究其中之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初期,因旅大地区使用关东币,1950年3月10日旅大邮电管理局发行了印有“旅大贴用”字样的天安门图普通邮票,即旅大贴用天安门图普通邮票。该邮票全套5枚,面值分别为10元、20元、35元、50元和100元,币制为关东币。由于1950年6月底,关东币已停止使用,改用东北币,故自7月1日起,旅大地区的邮资亦改为东北币,关东币面值的邮票停用,开始使用“东北贴用”邮票。所以旅大贴用天安门图普通邮票的使用时间甚短,即自1950年3月10日至同年6月30日,仅三个多月。当时的旅大邮区只包括辽东半岛南部的旅顺市、大连市、南关岭、金县、石河及邻近的长山、  相似文献   

5.
2002年第1期《集邮博览》曾介绍了日本和乌克兰的各一枚火漆封。笔者也收藏有两枚火漆封。一枚是阿根廷的火漆封。贴“南美地图”和“麦田”邮票各一枚,销1937.5.26福尔摩萨邮政日戳;封背盖有销戳和圣地亚哥落地戳。封口盖有三处火漆封。火漆虽有剥落,但上面的F.F.V三个字母仍然清晰可见(图1、2)。  相似文献   

6.
方耀成 《收藏》2008,(10):140-140
《收藏》2007年第7期王好华先生《新中国面值最低的邮票》介绍说,旅普1《天安门图案普通邮票(旅大贴用)》中的第1枚10元面值,按新旧人民币的折合比率1:10000换算,“仅折合新币千分之一元,即1厘钱”,这样换算折合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7.
笔曾在《上海集邮》2000年第1期以《1974年的普J6之4分、20分实寄封》介绍一个盖销1974年8月15日北京邮戳的实寄封,天津的徐久宏也在《邮海拾贝》2001年第2期展示一件与此封票、戳与封都相同的实寄品,只是收件人不同。最近,笔还收集到一个实寄封,由哈尔滨寄德国,贴编82与誉16 50分票各一枚,盖销“中华人民共和国哈尔滨HARBIN1974.10.142号日戳。  相似文献   

8.
读《1993中华全国集邮展览获奖邮集赏析》下册谢伟景先生的《新疆邮政史(1880-1940)》,萌发了兴趣,也来谈一件“洪宪”的新疆实寄封。 这是一件由新疆寄山西的挂号封,贴北京一版帆船“限新省贴用”偏“限”字邮票3分横双连及l0分单枚,符合当时的邮资(与各省互寄平信6分,挂号费10分)。销票戳为英汉腰框式,地名“古城子”(即奇台县),时间为宣布取消帝制的前一天:“(洪宪)元年三月廿一”(封背所写“二月十八日”是同一天的阴历),中转戳也为英  相似文献   

9.
拙文《亦从"江苏上海县三林塘"邮戳谈起》(参见140736)发表后,有邮友对当年上海市内寄递邮件存在"本埠"、"外埠"之分发生兴趣。现有实物对照,图1为1959年市区愚园路寄上海县马桥乡平信封,封背贴普84分票,收寄戳日期时间为1959年9月25日9点,马桥支局投递戳为次日9点;图2为20世纪70年代市区寄南汇盐仓公社平信封,封背贴文普纪念碑8分票,收寄戳  相似文献   

10.
笔者自1991年编组《天安门图邮票》邮集参加全国集邮联合会在上海举办的“庆祝建党七十周年集邮展览”以来,在传统集邮的道路上已经艰难地行走了13年,其问邮集几经修改(仅题目就曾先改为《天安门图普通邮票》,再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套普通邮票》),素材不断补充、提高,相关的集邮知识也随之日积月累、水涨船高。今将己之感悟择要倾吐,与同好共勉。传统集邮,是一种按照邮票的发行顺序、国家(或  相似文献   

11.
《集邮博览》2004年第5期“封片戳简”栏《香港发行“邮资已付”文件袋》一文,关于香港邮政局收寄特快专递时加盖无局名的“邮资已付”戳的叙述并不完全正确。我国国家邮政局宣布自2004年元旦起,投寄包裹可以贴用邮票,这消息成为不少集邮报刊的“新  相似文献   

12.
读刊补戳     
笔者喜好集戳,《集邮博览》上的《封片戳简》栏目每期必细读,每次均获益良多。今读《集邮博览》2003年第5期上的一篇邮戳方面的文章,觉得有必要补充一下。  相似文献   

13.
李文 《集邮博览》2012,(7):54-55
近日整理邮刊,看到一枚《集邮博览》杂志的公函封。公函封的正面盖有一枚北京邮资已付戳,日期是1988.2.11.22(2月月份字钉很淡),背面则盖有一枚“湖南1988.2,16湘潭市”的落地戳。信封夹在一本1991年第1期《集邮博览》杂志中,里面有一张编辑部的退稿信。  相似文献   

14.
读2004年第2期《首见三野“优待作单挂号处理”戳》(下称《戳》文),对于作者的“解读”和“诠释”,笔者实在未敢苟同。这个戳封,笔者认为是一个残损的、撕掉邮票的保价信封。 如何解读保价封上盖用的“优待作单挂号处理”这个邮政副戳?笔者理解:这件保价信函,邮局给予优待,只作为单挂号邮件处理;也就是说,这件部队交寄的保价信函,平信邮资免了,保价费也免了,只要贴用单挂号邮资的邮票就行了。就是这么简单。 作为邮政副戳,用语都很明白,一  相似文献   

15.
读编往来     
正古城钟声:2014年的第一期《集邮博览》取回来了,内容丰富的马年专辑,还有一枚精美的雕刻版马封。集邮爱好家胡伟成:今天收到吕兴华社长的甲午年首日封。此封为雕刻版印刷,有吕社长的亲笔签名,实寄品相完美。请@集邮博览杂志社代为转达谢意!快长锤的铙钹是瓶颈:新年第一期《集邮博览》,卷首客座主编张丁老师的《信》一文,很有感触。确实,这年头,能收到别人的亲  相似文献   

16.
《集邮博览》2012年第3期发表的署名文章“新中国第一套普通邮票订印的历史记录”,披露了一份1950年1月913,邮电部邮政总局向上海供应分处发出的,关于调整全国通用普通邮票(即天安门图第一版,1955年1月中国集邮公司开业后首次编印售品目录时编定为普1——笔者)面值种类及数量等的供字第2/65号指示影印件,并予以了详细解读,之后又根据《中国邮票史》第7卷(以下简称“7卷”)的相关记述,指出“新中国第一套普通邮票从1949年12月19日计划订和到1950年2月10日通令发行,其间对邮票面值和各枚印量进行了3次调整……”  相似文献   

17.
《集邮博览》2004年第12期第61页“对‘邮件通知便条’的质疑”一文阅后,笔者也查看了2000年版《国内邮件处理规则》,确实未见“通知便条(邮1406)”;不过在1991年版《国内邮件处理规则》中见到了它。该书第202页有(邮1406)的规格:“140×90(mm),白纸黑字,120克双胶纸”等内容(图1);第285页印有(邮1406)的图样(图2),它与《集邮博览》2004年第6期第51页所附图样基  相似文献   

18.
前面曾提到,自1950年7月1日起本埠信函邮资按外埠的半数核定。但邮集中有一封一个多月后由北京寄燕京大学的平信(图7)明明贴了400元邮票(改五200元两枚,销“北京(十八)一九五○年八月十二日十七时”三格式点线收件戳),信箱开出后却被盖了T型欠资戳,并补贴了华北版天安门图普通邮票300  相似文献   

19.
普通邮票作为寄递各类邮件贴用的资费凭证,具有发行量大,出售时间长,票幅较小,图案比较固定等特点。普票往往多次印刷,因而有多种版别。各国普通邮票题材多采用国家的象征或人民最崇敬的人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典礼上,五星红旗在天安门上空冉冉升起,此时此刻世界人民都在关注北京天安门,关注一个崭新国家的崛起。在某种意义上,天安门成了新中国的象征,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以天安门为主图的普1、普2、普3、普4、普5、普7、普9先后诞生,组成了拥有7名成员的“天安门图案普通邮票”大家族。天安门图邮票各成员的诞生天安门图普通邮票的印制发行是在不同背景下不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流通东北币(东北银行发行的地方流通券)。经邮电部批准,该地区发行了印有“东北贴用”字样的邮票,供本地区使用。其中发行的普通邮票,图案均为天安门,即东北贴用天安门图普通邮票。东北贴用天安门图普通邮票自1950年1月至同年11月共发行了两个版别、23种。历经了“东北邮电管理总局”、“东北邮电总分局”、“邮电部东北邮电管理局”或“东北邮电管理局”三个发行单位的版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