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想出名并不是一件多么为难的事情。不需要金钱投资,不需要高等学历,也不需要什么出类拔萃的技能。想出名,关键看你会不会造新闻。所谓造新闻,就是要会造新闻事件。不是让你掂笔去做“写手”,而是让你自己做一次新闻事件的主人公。新闻事件造好了,自有媒  相似文献   

2.
最近笔者到一个镇机关了解情况,几次提出想走访一些群众,陪同的镇干部大惑不解地说道:"你采访群众干啥?我给你讲一讲,让办公室给你准备一些材料就行了。"笔者当时就愣住了,但后来仔细一想,他的不解也带有普遍性。我们常常提倡记者要多深入基层采访,但基层在哪儿,  相似文献   

3.
记者好当。进了新闻机构大门,每天一支烟、一杯茶,浑浑噩噩过日子,写不出好东西,也炮制不出坏东西,到了年龄就退休的记者有的是。改革开放,商品经济,有的年轻人成了“记者油子”。那儿有宴会往那儿跑,哪儿有礼品往哪儿钻。稿子嘛,不必动脑筋,人家早准备好了新闻稿(供参考),你只要照着抄就行了。这种记者谁不会当?  相似文献   

4.
当记者时,写完稿件,总是看都懒得再看一眼。鼠标一点,就传给鳊辑。心想,反正有你编辑把关。当编辑后,每每看到掉字词、错别字的稿件,气就不打一处来。恨不得把记者叫来,当着他的面,修改他的稿件。但转念一想,大家都是同事,同吃新闻饭,谁比谁高明多少?弄不好还落个好为人师的“罪名”。再说,抬头不见低头见,哪儿不合适改过来不就行了,何必干那些出力不讨好的事。  相似文献   

5.
小张: 接连几次去信,谈的都是读书求知的问题。这也要学,那也要学,还开了些重点书目。其实那是很不完备的,还有一些和新闻有密切关系的学科,也必须作为重点去涉猎,如史学、美学等,我担心这会不会把你吓住,故最近没有继续给你写信,是想让你考虑考虑。今天读了你的来信,果然不出所料,你真的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你说,你一点也不否认学习各种知识的重要意义,但是对你这样一个刚刚走上新闻之路的青年记者,每日采写任务已经十分紧张了,面对茫茫书海,深感泅渡无术。  相似文献   

6.
名人幽默     
不死酒有人向汉武帝献不死酒,被东方朔偷去喝掉了。汉武帝大怒,要杀东方朔。东方朔对汉武帝说:“我喝的是不死酒。你如果杀了,必定不会被杀死,如果杀死了,可见不死酒是不灵验的。”汉武帝笑而作罢。与轿夫杜甫被贬梅州后,一次雇了四个轿夫抬着他到民间巡视。路经梅岭,天气突变,下起了大雪。当时有一个轿夫见雪生情,禁不住想吟几句诗,可是由于念书不多,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一句好诗来。他看着漫天飞舞的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位记者的答记者问: “你写新闻有什么诀窍吗?”“用脚底板写新闻.” “你最初的新闻理想是什么?实现了没有?”“一开始想当大记者、名记者,没想到跑了11年杜区,成了百姓口中的‘胡同记者’,这不但是新闻理想的实现,更是新闻理想的超越.” “如果有年轻人想要做记者,你会对他说什么?““如果吃不了苦受不了累,不适合当记者,如果想发财致富,请不要当记者,如果对苦难冷漠,就不配当记者.”  相似文献   

8.
一、要有好奇心如果没有好奇心,那你就永远成不了一名好记者;如果你不是常常想要知道事物发生的原由而只知道它的发生,那么你要想成为一名好记者也是毫无希望的。即便是你有非常优美的写作风格,但这在采写新闻方面与有好奇心相比。其功能也只是充当第二把小提琴手,其地位也是次要的。二、要走出办公室新闻并不会躲藏在报馆记者办公室的冰箱后面,所以,办公室对于新闻记者来说并不是那么很诱人的。记者所被诱之处应是社会。别老呆在办公室里闲着无聊,若如此,那么当编辑们需要做事时,看到你在玩那种纵横填字字谜游戏,他们肯定会来叫你帮忙做事。当然,编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记者们也应尽些义务,但在工作上,记者和编  相似文献   

9.
米博华 《今传媒》2007,(11):1-1
写言论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是一件需要把脑子都要想疼的事情,一般人吃不了这个苦.可以这么讲,如果不喜欢这件事情,你会感到这个工作是非常枯燥的,如果喜欢,你就能够使自己在这方面有所发展并取得一定的成就.很多人问我"记者和评论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  相似文献   

10.
文章开头难     
小周同志: 你来信说经常为写好一篇通讯的开头而发愁,要我出点主意。你一发愁,我倒很高兴。这说明你在写文章的开头时,不走“人云亦云”的老路,不写千篇一律的套话,而是苦苦思索,力求创新。只要有这种愿望,就有希望。老实说,何止是走上新闻岗位不久的青年记者,就是“吃新闻饭”几十年的老记者,又何尝不为自己作品的好开头而发愁呢?!  相似文献   

11.
饭局事故     
把吃饭当成一个严肃的问题来讨论,已经变得极为必要。每天中饭和晚饭前,我绞尽脑汁地去想三个问题:吃不吃?和谁吃?在哪儿吃?这是一个令人遐想无限却又痛苦无限的过程。倘若这三个问题不想清楚,恐怕到晚上也解决不了温饱问题。于是非常怀念80年代的街道食堂,一条街就一家,一说吃饭,就有不二之门,无法选择才能选择。  相似文献   

12.
初访小镇柘林有恶徒在赣北的修河上,有一座著名的亚洲第一大土坝拦河工程——柘林小电站,柘林镇就座落在大坝的脚下。小镇三面环山,一面临水,风光秀美,寂静安谧宛若世外桃园。2000年6月6日下午2时,记者进了一家小餐馆,里面客人不多。记者找了张靠角落的桌子坐下,要了些酒菜。店主热情上前招呼,记者请他一并入座,说手上有一批啤酒,想在本地销售,店主朝左右看了看,压低噪音向记者说:"我看你是个爽快人,告诉你,我们这里的生意不好做,别说你是外地人,就是我们本地人也难啊。就拿这啤酒  相似文献   

13.
王保国 《今传媒》2006,(8X):60-60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想出名并不是一件多么为难的事情。不需要金钱投资,不需要高等学历,也不需要什么出类拔萃的技能。想出名,关键看你会不会造新闻。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不想当名记者的记者也就不是好记者。如果你想当一个合格的记者,你就首先要有当名记者的意识和愿望。 做名记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多方面很高  相似文献   

15.
采访的起点     
当我们要完成某一采访任务时,应该从哪儿起步呢?从立下并且实现“我要写出和你不一样的稿子”这么一个决心起步。我们读一些老记者采写的报道,常常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觉得它和同一时期已经见报的东西不一样,比我们年轻记者写的东西要高一筹,这是什么原因呢?从新闻单位老同志和青年人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中,我感到原因之一为:前者采访的起点是“我要和你不一样”,后者采访的起点是“我要和你一个样”。  相似文献   

16.
采访难。难在哪儿?首先难在入门。这个“门”,是采访对象的心灵之“门”,也是采访对象的自卫之“门”。记者职业特点决定了工作对象的复杂性、多变性和随机性。与采访对象的多数情况是各为一方,从未谋面,自我介绍,握手相识,然后便相向而坐,“舌耕”开始,你急不可待地“取”,他慢若抽丝地“予”;你要求对方一下子打开心灵之门任你“探囊”,他却抱怨对你毫不了解,“顾左右而言它”;你费尽唇舌,他也急得冒出汗来……这是一幅多么不谐和的场面!入门的“钥匙”到底在哪儿?其实不用四处寻觅,就在你身上,具体地说就是你的口。记…  相似文献   

17.
当记者十五年,其间被一些部门和单位“请” 去采访的机会不算少。但如果不用心,这种采访往往“访”不到记者想要的东西,因为采访对象提供给你的全是那个部门和单位的日常工作,新闻被“工作”的面纱掩盖起来了。不写吧,好酒好菜吃了,盛情难却;写吧,肯定就是一篇歌功颂德式的表扬稿。先不说拿回编辑部不好发表,就是发  相似文献   

18.
桂花树     
局里让老袁把桂花树挪走。局里的人说,给你100块钱吧,自己找人挪,想挪哪儿就挪哪儿。局里的人又说,本来我们是想把树砍了的,考虑到当年是你栽的树,所以,和你打个招呼。你要以局里的大局利益为重,局里要扩建,这棵树必须挪走。  相似文献   

19.
桂花树     
秦德龙 《出版参考》2011,(12):36-36
局里让老袁把桂花树挪走。局里的人说,给你100块钱吧,自己找人挪,想挪哪儿就挪哪儿。局里的人又说,本来我们是想把树砍了的,考虑到当年是你栽的树,所以,和你打个招呼。你要以局里的大局利益为重,局里要扩建,这棵树必须挪走。  相似文献   

20.
记者的智慧     
进入新闻媒体大门,人人都想做一个好记者、好编辑、好领导。可多变的社会现实往往叫你事与愿违,文章写不好,稿子编不好,干部当不好,群众有意见,领导不信任,自己也是一肚子怨气。文章认为,在激烈竞争的时代,要想做个成功的记者,必须开发生存资源,善用人生智慧,闯出事业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