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老师们在备作文课时常常为找不到合适的题目、合适的写作素材而犯愁。我在学校时,什么时候最吃香?备作文课时最吃香。这时,老师们不请自来——请教我写什么,怎么写。有一次写“踏青”,可是杨老师的班里有两个学生没参加,他们写什么呢?我眉头一皱说:“我给他们二人出个题:《那天,家里只有我自己》。”结果这两个人写得还真好!  相似文献   

2.
有幸聆听了于永正老师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于老师那驾轻就熟的教学艺术,风趣幽默的语言……无不令我折服。其中于老师设计的一个环节深深地吸引了我。在让学生理解感悟“林冲为人最可贵的一点是什么”这一教学重点时,于老师是这样设计的:“林冲的为人,老师已经读出来了,写在手心里了。你猜猜老师写的是个什么字?”  相似文献   

3.
轻松一刻     
《考试》2005,(9)
等秘书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假如我是一个经理》。要求学生马上动笔写。学生们一个个在动笔写着。惟有一个男孩眼瞅着窗外,坐在凳子上不写。老师问:“小明,你为什么不快写,等什么?”小明神气十足地回答说:“我在等秘书。”(任万良)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教学》2002年第5期曾以《作文是教出来的吗?》为题展开讨论,专家们借题发挥,各抒高见读后受益匪浅。其实,综合各家观点,说作文之道要让学生写其想写、抒情表意也好,说要像教孩子走路一样教写作也好,说作文靠“练”不靠“教”也好,说作文仰仗于有效阅读也好,内里都离不开一个“教”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就拿“练”为例,怎样练?练什么?关键还在老师。我们这里有人叫学生一个暑假写60篇作文,开学统计一下数字了事,这种“练”有效吗?其他如阅读、激发写作兴趣等,哪一项离得开老师的指导?韩寒有没有老师教我…  相似文献   

5.
写什么?怎样写?这是长期以来学生面临的两大难题,也是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需要深入探讨的两大课题。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先生教读《反对自由主义》一文时,她板书课题后就问学生:“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你们反对什么?”学生回答:“我反对家长独裁;我反对题海战术;我反对老师罚同学抄作业;……”又问:“你们为什么要反对这些?”学生被难住了,于是转入课文的学习。  相似文献   

6.
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常常为学生千人—面、似曾相识的作文而苦恼。写《同桌》,大多数人都重复大同小异的故事——同桌之间的“恩恩怨怨”;写《童年》,大家都写类似的事情——游泳、游戏、无忧无虑;写《友谊》,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讲述同学之间的误会和惜别的故事……如此等等的程式化,使作文训练进入了“死胡同”。但也有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给教师带来了惊喜。有的学生写《同桌》时,写了他父亲晚上来校“扫盲”,儿子白天来读书,父子同桌,互帮互学;有的学生写《老师》时,虽然也以老师关心学生为主题,但选择较新颖的角度来表现,如《我们…  相似文献   

7.
一天,我收到一位青年教师的来信。信不长,现将正文部分辑录如下:我平时经常翻阅《小学青年教师》,受益匪浅。如2001年第7期刊登的《笔顺漫议》一文,让我明白了写字必须严格依“法”———《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写好规范字。这些天,我遇到一个疑惑,特向《笔顺漫议》的作者———张老师您请教。在写全包围结构的字,如“田”、“园”、“国”时,有些老师,包括我在内,总是习惯于把第二笔写成“横折钩”,认为这样写好看些。有些老师认为这样写是不对的,应该写成“横折”。也有些老师认为,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两种写法都可…  相似文献   

8.
《自然》教材和新课程中的《科学》教材中都有《水》这一课。同样的内容,但是反映出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同,因此,教学效果也就不同。在自然课中《水》的教学重点是认识水的基本物理性质。教学观念是: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器。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通过书上的图或学生带来的图片材料,按图示“看一看”、“比一比”。然后老师费尽心思地讲解什么是液体,什么是固体。对学生的要求是背会相关概念。老师在指导学生实验时,也是照书上的图“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最后得出结论:“水是没有颜色、…  相似文献   

9.
我一直认《湖南教育》为我的良师益友。说起来《湖南教育》的编辑老师还曾当过我学生的老师呢。我在大学念的是中文系,和许多中文系学生一样,那时很做了一些年的作家梦。后来,到东江师范当了老师,给学生开了写作课后,更是“于心有戚戚焉”,因此常写些东西,也时有些小文章散见于报刊。在教授写作时我最头疼的是讲“语言锤炼”和“文章修改”这几节内容。常常是讲深了,云山雾罩,学生听不懂;讲浅了,又很难不流于泛泛而谈,枯燥无味。学生不愿听,就是我本人也总有一种隔靴搔痒、挠不到痛处的无奈。就在我为此而万分苦恼时,我的又一篇教研论文在《…  相似文献   

10.
[教例] 在教学二年级《校园里的画》一课时,我发现学生写这课的生字“救”时,总爱漏掉“求”字右上角的一点。纠错时,我请学生们观察老师写字,我故意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错字“(?)”,顿时,一双双小手不约而同举得老高,性急的学生情不自禁惊呼起来: “老师,你掉了一点!”我假装糊涂地瞪大眼睛看着错字,学生们看着我傻傻的不明真相,恨不得马上跑上讲台帮助我这个笨老师。我把一枝红粉笔递给了其中的一个学生,并请他到讲台前来说明缘由,只见他飞快地跑上讲台,用我给他的红色粉笔在写错的  相似文献   

11.
我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老师,送我一盆花好吗》,这篇400多字的短文,刊发在《人民教育》“班主任”栏目中。文章写的是:一天,一个叫鲁瑶的孩子向我要班上的一盆花。原来她看到花儿“人老珠黄”,觉得太可怜,要端回家侍弄,明年春天再送回来。鲁瑶的一句“太可怜”引发了我的联想:孩子的同情心是多么宝贵啊!如果学生从小就懂得关爱植物、动物,长大后必然会关爱他人及自己。也只有在学生具有了热爱生命的人性时,读、写、算才显得重要啊!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只要教师得心应手,学生容易接受,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是好方法。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窗户,透过它,可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许多名师就曾经从文章的题目入手进行教学。如于漪老师在教学《多收了三五斗》时,这样提问:“根据文章标题,同学们判断判断看.文章大概写什么内容?”问题一提出。同学们热烈讨论,踊跃发言。最后,于老师对学生的猜测、判断作了这样的归纳:“从题目看,文章是写农村、  相似文献   

13.
目前,无论是现行教材的编写,还是教师课堂上的授课,都十分注重一个问题: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大力培养创新精神。如教《狼和小羊》一课,老师就会让学生们说一说狼扑向小山羊后会有如何的结局。《跳水》一课的“思考·练习”有这么一题:想一想孩子跳水后被救上甲板时大家会说什么、做什么。如教《给颜黎民的信》,老师让学生做一回颜黎民,写一封信给鲁迅先生……这些,无不是为学生创设想像的天地,拓展创造思维,既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又达到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然而,小学生毕竟是在成长时期,对一切事物都处于认识阶段,对问题是非…  相似文献   

14.
《南昌教育》2009,(6):35-35
模拟写遗书 学生轻松家长紧张 “如果这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在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的主题班会上,当看完了一部生命如何从受精到呱呱坠地的影片后,心理辅导老师牟洁给学生们出了一道题:写“遗书”。  相似文献   

15.
“同学们好!春天到了,花儿红了,草儿绿了,让我们去看看校园的美景吧!”三位老师同时亮相,开课就把学生全部带离教室,开始了“校园春游”活动,着实让前来观摩的老师耳目一新。这到底是什么课呢?武穴实小的老师称之为“整合课”,它是以单元主题的形  相似文献   

16.
陈加娟 《语文天地》2012,(12):57-59
记叙文是学生写作时经常选择的一种文体,可是学生往往不知道该“写什么”和“怎么写”。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以为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一、言之有物言之有物就是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问题。中学生写作究竟应该写什么?很多老师一直提倡“我手写我心”,这是对的。中学生应该多写“我”,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相似文献   

17.
一、抓住题眼,区别文章的体裁 首先要从大方面把内容划开,即“写什么”,然后考虑“怎么写”。 区别抓住字眼,明白什么题目是写事,什么题目是写人。例如《这件事教育了我》与《我尊敬的一个人》,前面的题目是写事,从题目上,题上“事”教育了我;后一个题目写是写人,从题目上,题眼写“一个人”,要求互相区别,审题时分清写人和叙事,了解文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开掘教材的主题 ,是发展学生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的落脚点之一 ,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 ,不能不重视。开掘作品主题的方法有很多 ,我这里想谈的是开掘主题的视角问题。先看一则教学片断 :魏巍的《我的老师》是一篇传统课文 ,对于文章的主题 ,大家比较一致的观点是 :老师的爱赢得了学生的爱。可这样的概括 ,对学生来说显然缺乏震撼力。我在即将收束全文的讲解时 ,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 :蔡老师长得美吗 ?许多学生发言指出蔡老师是一个“美丽”的老师 ,因为课文就是这样写的。“是这样的吗 ?”老师适时点拨道 ,“蔡老师的嘴角有榆钱大…  相似文献   

19.
关于作文教学,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文规定:“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词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从一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抓好作文教学,我认为首先要凭借“基础训练”的材料对学生进行“看、说、读、写”的训练。如:小学语文第一册基础训练三的看图说话这道题,我在教小朋友们认识各种车辆的同时,还注意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说话能力。老师:“火车是在什么路上行驶?”学生:“在铁路上行驶。”老师:“哪个小朋友能够告诉老师火车有什么用途?”学生:“我在电视里看…  相似文献   

20.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是作者写的社会生活内容加上他的写作目的(意图)。老师教学,只要认真地抓住这个认识去教,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概括中心思想的规律。例如,我在教《落花生》一文时,我就问学生,这课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我在教《别了,我爱的中国》时,又问,这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这样几经反复,学生就悟出了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中心内容 写作目的=中心思想”。这是否可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