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正> 清初,辰州府、沅州、靖州属湖广布政使司。康熙三年(1664)改属湖南布政使司,并移偏沅巡抚驻长沙。对少数民族地区,推行设置流官代替土司统治的“改土归流”政策。乾隆元年(1736)沅州升府,并置芷江县,六年改辰沅兵备道为辰沅靖兵备道,驻沅州。四十三年移驻镇竿城(今凤凰)。嘉庆二十二年(1817)析沅州府芷江县地置晃州厅,直隶布政使司。  相似文献   

2.
南宋理宗时魏了翁贬谪湘西靖州,在此建立靖州鹤山书院;此时闽籍仕宦饶敏学正为官黔阳,兴修县学;元代又有粟姓乡贤捐建靖州广德书院,揭侯斯特撰文褒扬,由此可见南宋以来这里重视书院已蔚成风气。另外,靖州鹤山书院的落成时间,缪荃荪以为是魏了翁抵靖的第二年,据明抄本《靖州志》残卷所载《鹤山书院记》残文,当在其抵靖之年,最迟不会晚于当年的秋季。另外,有学者认为宋碑《沅州黔阳县重修县治记》之饶敏学为朱熹高足,据考应为“朱熹弟子之子”。  相似文献   

3.
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的唐代业州图,主要根据《明一统志》和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制作,多与唐代相关史料不尽符合甚或错误。其关键在于没有大沅州观念,把唐以后已不属于辰沅之地的巫州夜郎即业州(舞州、鹤州、奖州等)塞入小沅州内,造成业州及其辖县的地理错位。  相似文献   

4.
一、编纂概况 方志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变化和发展,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宋以前的方志,是以图经为主,逐步向方志演变的时期;第二,宋元时期朝廷下令设九域图志局,并统一方志内容、体制,是方志日臻完备的时期。这一时期中编纂有《浑源州记》、《应州记》、《浑源州图经》、《应州图经》、《云中图经》、《朔州志》等;第三,明清时朝廷多次下令编修志书,并制定统一体例,是方志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纂有《浑源州志》(7次)、《应州志》(6次)、《朔州志》(8次)、《云中郡志》(3次)、《大同府志》(6次)、《朔平府志》(1次)、《大同县志》(3次)、《阳高县志》(1次)、《天镇县志》(4次)、《广灵县志》(5次)、《左云县志》(3次)、《右玉县志》(1次)、《怀仁县志》(5次)、《灵丘县志》(4次)、《马邑县志》(5次)、《山阴县志》(2次)、《平鲁县志》(1次)、《浑源县志》(1次),以及其它专志8次;第四,辛  相似文献   

5.
南朝齐刘澄之《荆州土地记》:“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按武陵,郡名,七县指临沅(今常德县、市地)、沅南(今桃源县地),汉寿(今常德县地)、龙阳(今汉寿县地)等处,都在洞庭湖西部,这一带早就以产好茶出名。 唐李肇《国史补》卷下:“岳阳有(氵邕)湖之含膏”,为天下名茶。(氵邕)湖,一名翁湖,在岳阳县治南。北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氵邕)湖诸山旧出茶,谓之(氵邕)湖茶,李肇所  相似文献   

6.
元杂剧大师关汉卿籍于何处,文学史上众说纷纭。一说是“大都人”,根据是钟嗣成的.《录鬼簿》和《析津志》;一说是河北安国人,根据是《祁州志》;一说是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县)人,本于《元史类编》、《山西通志》、《蒲州志》、《解县志》。三家各执一词,相持不下。我的看法,既然几处方志均有记载,大概总是“事出有因”吧,但要辨乎  相似文献   

7.
许潮不仅是位戏曲家,还是位诗人,惜其《山石集》已佚。近来,从乾隆《靖州志》、光绪《靖州直隶州志》、道光《直隶靖州志》等方志中,新发现许潮佚诗八首。这八首诗对于了解许潮的生平、思想及其诗歌创作风格都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8.
吴鹤是明代苗族教育家,辰州镇溪上涝(今吉首县吉首公社上涝大队)人。生卒年月已不可考,但从《泸溪志》载“鹤尝从王阳明学”这点来看,他当成年于1472年到1528年(王阳明生卒年)间。他拜王阳明为师的故事不仅饶有趣味,而且发人深思。明代正德年间,著名哲学家、  相似文献   

9.
<正>寒窗七载,辛勤耕耘,精雕细刻,至1992年底,怀化地区志界奉献给广大读者的新志书有《黔阳县志》、《沅陵县志》、《新晃县志》等3部县志和地级专业志《税务志》、《军事志》、《交通志》、《金融志》、《档案志》、《财政志》、《环境保护志》及上百部县志专业志。这批志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区修志工作初战告捷,进入了收获的黄金季节。如《沅陵县志》、《黔阳县志》、《新晃县志》于1993年9月被评为全国优秀志书一等奖,其它专业志也均被推荐参加1992年3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地方志成果展览,并均获得好评。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古辰州书院似非始于明代,当始建于宋代。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教育文化组织。其名始于唐代,开元六年设丽正书院,十三年改名集贤殿书院,置学士,掌校刊经籍,征集遗书,辨明典章,以备顾问、应对。到宋代才逐渐发展为士子肄业之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旧方志中,宋代沅州的黔阳县有宝山书院,靖州有侍郎书院、鹤山书院和作新书院,辰州府属的泸溪县有东洲书院,而  相似文献   

11.
近日翻阅湖南地方志,偶然发现朱熹的一首佚诗——《洞木山村舍》。诗曰: 梯云石蹬羊肠绕,转壑飞流白玉斜。一段轻烟春澹薄,数声鸡犬野人家。光绪《湖南通志》卷285艺文40金石26介绍《宋洞木山村舍诗碑》云:“《辰州府志泸溪杂识》:明崇祯初,浦市民间甃土地祠,掘地得碑,有洞木山村舍诗一首,为考亭朱文公所题。按公未尝至辰,不知由何得此诗。《嘉定(湖南)通志》按:此诗大全集未见。桐木山为辰州府城之主山,今隶沅陵。而浦市居沅陵、泸溪两界之地,故此刻《辰州府志泸溪杂识》载之,惟县志桐字作洞,未知孰是。”  相似文献   

12.
荆门专志的编纂,始见宋代。《宋史·艺文志》所载"王铢《荆门志》十卷"为可考最早之荆门志,明初已佚。元代短祚,荆门志未见有纂。明代荆门志有洪武叶原瑛版、正统邢宁版、弘治韩铣版、嘉靖林球版和陆里版,皆佚;另有天启版,今馀残篇。清代所修荆门志,以乾隆五十六年荆门改直隶州为界,前此署《荆门州志》,后此署《荆门直隶州志》,增所辖当阳、远安县志。清代荆门志有康熙四年本、乾隆舒成龙版、嘉庆王树勋版、咸丰黄昌辅版、同治恩荣版等。历代史书中的《地理志》及舆地类著作对曾经中断的荆门志编修工作的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晃州厅志》说晃州"在汉为夜郎国"没有根据;把唐代巫州、舞州(业州、奖州)、夜郎县、渭溪县纳入晃州建制沿革是错误的;把王昌龄、李白列入《厅志》"流寓"人物,有违史实;把王渔洋诗收入《厅志》"艺文"是轻浮之举。  相似文献   

14.
<正>芷江现存最早的一部地方志——清康熙二十四年编修的《沅州志》中,记载着明代著名思想家王守仁经过罗旧驿的一首诗: 客行日日万峰头,山水南来亦胜游。布谷鸟啼林雨暗,刺桐花瞑石溪幽。 峦烟喜过青阳障,乡思愁经芳杜洲。身到夜郎天万里,五云西北望神州。 这首诗,清代后来续修的几种县志刻本均予收录。然而,王守仁究竟是何年何月为何事经过罗旧驿,志书上却无记载,翻遍明史,也查不出个究竟。  相似文献   

15.
许潮,字时泉,靖州人(今湖南靖县),明代重要剧作家,生卒年不详,大约生于正德年间,卒于万历初年,明嘉靖十三年(1534)举人,嘉靖二十年(1541)任河南新安知县。《光诸续修湖南靖州直隶州志·文苑传》载:许潮“出忠烈宋以方门下,风流洒落,博洽多闻,言根经史”。又好学不倦,曾撰《易解》、《史学续貂》、《山石笔乘》等书;  相似文献   

16.
李群玉生平系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群玉是生长在屈原流放的地方并深受屈赋影响的唐代诗人.他的生平见于《唐诗纪事》《唐才子传》中,近人也有考证他的生平的,但史料不详,难以确考,今仅为编其生平概况,虽系系年,但生卒年代和出处行旅年代,不能没有出入,故可称为疑年录.李群玉,字文山,澧州(州治即今湖南澧县)人.澧水流经澧县入洞庭,即《九歌·湘夫人》中:“沅有芷兮澧有兰”“遗余佩兮澧浦”所指.澧县地方在源出该县龙洞山的涔水北面.所以也是《九歌·湘君》中“望涔阳兮极浦”所指.  相似文献   

17.
灵州与环州     
《庆阳府志》载记将隋、唐时期的鸣沙县(灵武郡治北环州)与南环州(今环县)混淆了,阴差阳错出现两个环州。唐时的环州是现在灵武;唐肃宗即位在灵武。  相似文献   

18.
一、固原三百年间的惟一州志固原地区在我国历史上常处于令人注目的地位,从而引起历代文官武将、学者诗人为她写出大量文字。因此,本地的多种地方志,则具有更大的史料价值。本地区的志书,据近代张国淦的《中国古方志考》,宋代以前已有《安定图经》,元代有《开城志》,但都已失传。现存明代的有《固原州志》两种,分别成书于嘉靖十一年(公元1532年)和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自此到清代,乾隆和光绪两朝,甘肃省先后修成两种卷帙浩繁的省通志(分  相似文献   

19.
三国曹魏沿袭东汉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制度,但在政区的名称、辖界、治所等方面有很大的变动。曹魏政权对政区大的调整主要有两次:一是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郡国县邑,多所改易”①。一是齐王曹芳在位期间(公元240——245)“郡国县道多所置省,俄或还复”②。由于《三国志》无《地理志》,给我们了解曹魏时期的政区变化增加了难度。年前,笔者在《山西省历史地图集》三国·魏政区图的绘制过程中,根据《二十五史补编》一书中《三国郡县表附考证》、《三国疆域表》、《补三国疆域志补注》等所列有关郡县,参考了《后汉书·郡国志》、《晋书·地理志》、《元和郡县志》、《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历史地图集》、《山西历史地名通  相似文献   

20.
清代杰出的史学家章学诚(1738—1801年)对我国的方志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乾隆三十八年,章学诚作《和州志例》,次年撰成《和州志》四十二篇,这是他最早编修的一部地方志。乾隆五十四年,他又为亳州知州裴振撰《亳州志》.此外,他还编修了《永清县志》并参与《湖北通志》的编纂。章学诚为安徽修的两种地方志在他的方志事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亳州志》是他的“颇有新得”之作,他自视很高,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