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倪匡 《出版参考》2009,(8):38-39
我是一个生活态度很随便的人,就是广州人讲的“煮来你就吃吧”那种人,什么都无所谓。不喜欢争输赢,人家下棋争个你死我活的,为了一个棋吵得面红耳赤,我觉得自己认输就好了嘛,又有什么关系。小时候家里很穷,父亲不知道奖励我什么东西,买了一支好钢笔给我。我哥哥一看就喜欢,我说你拿去好了。没有什么东西是我特别喜欢:非要不可的。女人也是这样。人家问我最喜欢什么样的女人,我说最首要的条件是她要喜欢我,她不喜欢我,我喜欢她有啥用?  相似文献   

2.
平素的陈荣华很谦虚,一口一个段老师。他喜欢倾听,一看就是一个索取型的,呵,因此说到印象便是感觉很令人舒服,明显属于情商很高的那种。他大学毕业就在海尔工作,那是个训练营,应该在职业上打了很好的底子,后来就进入了太阳能热水器行  相似文献   

3.
突然感觉,周围的“太监”一抓一大把。别误会,偶说的与不男不女什么的不是一个意思。偶的意思是“皇帝不急太监急”,喜欢咸吃萝卜淡操心的那种人。  相似文献   

4.
王文英 《图书馆论坛》2006,26(5):238-240
小时侯,很喜欢读书,可当时的书很少,能借到的书也是残缺不全。记得读过的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铁道游击队》、《金光大道》、《海岛女民兵》等。《金光大道》还是邻居家夹鞋样用的,没有头没有尾,中间还缺页,我仍然爱不释手的看了又看。因为没能看到赵树理的一本什么小说(书名已记不起来,似乎是《三家巷》),至今都能回昧出当时遗憾的感觉。那时根本不知道有图书馆的存在,直到到长垣县一中上高中时,我才在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夏老师的引导下,走进了长垣一中的图书室。在图书室那幽雅肃静的环境里,那一排排的图书让我眼花缭乱,带给我极大的诱惑,我多想沉浸在这书海中不出来,但当时高考的压力迫使我不能随心所欲的阅读,老师也劝告我,我记得当时他说:“你现在的任务是学习,考上大学,就可以不受限制地读自己喜欢读的书了……”  相似文献   

5.
爱上一样东西之后,最初的感觉就是很想天天看得见,摸得着.与它一起,然后才会真正的了解。可是对于普洱茶的喜爱.最初的我不是这样的,因为不喜欢它那年久的味道,和看起来很怪异的外形.无论如何喝完一次之后是决不会再想起来的。可是现在回忆起来.最初喝的普洱茶可能是比较劣质的那种,很不卫生,那种味道不是普洱茶真正该有的味道。  相似文献   

6.
吕齐 《新闻导刊》2009,(5):10-10
1950年1月中旬,我们到了进军大西南的终点站一重庆市。我和另外六位同志到中共中央西南局宣传部报到。宣传部一姓王的处长找我们谈话,和每个人商量分配工作的问题。他对我说:“你去新华日报吧!”我说:“我不太喜欢搞新闻工作。”然后,他又提出要我去新华社西南分社、新华书店西南总店,我都摇头。  相似文献   

7.
一次,我在报社附近的公共汽车站候车,报社老前辈蒋少武老师从面前经过,我正要上前问候,他看见我便问:“你带照相机了吗?看那!”顺着他手指的地方,只见一个推车收破烂的男子正从一单位抱来一摞镶着玻璃镜柜的奖状往车上放……蒋老师说,这个画面很耐人寻味。我能品出他所指的“味道”。但我很遗憾地摇了摇头——没带照相机。  相似文献   

8.
从编辑工作的角度上看,笔者是喜欢自然来稿或自由来稿的。稿件来了,摊在桌上,拆开了,先大致翻翻,挺愉快的。有点儿像电影《阿甘正传》中说的,打开一盒巧克力,你不知道每一粒到底是什么馅儿,都是什么味道。赶上特别欣赏的稿件,就多少有些幸福的感觉。说到幸福的感觉,最让人舒心的是看到一篇好稿,然后慢慢与作者有所接触,三五年七八年,一系列愉快的文字之交后,成为伙伴,甚至朋友。这种状态可遇不可求,不能过于奢望。喜欢自然来稿,这里还包括喜欢陌生的感觉。陌生作者的作品,倘若真需要编辑和其交换对稿件的看法,大多可以直…  相似文献   

9.
薛宝海 《视听界》2013,(2):126-126
过年期间,翻看了柴静的新书《看见》,感觉非常亲切,因为书中记述的很多人我都熟悉。比如南院,那是新闻评论部的大本营,位于羊坊店国税总局旁边;再比如她说到的摄像大老杨,真名叫杨明泽,我到《时空连线》的时候杨老师已经是摄像组的组长,为人宽厚,对我们这些后辈尤其关爱。不过,更让我熟悉的是《东方时空》那种充满人文气息的创作氛围。  相似文献   

10.
雪坤 《声屏世界》2006,(9):18-18
第一次在综合新闻频率上直播,说不紧张那是假的,因为要面对的是陌生的调音台以及陌生的操作方法。虽然做了十一年的广播,但每次换频率都会有“第一次”的感觉,因为在乎,因为热爱,第一次的那种心跳,多么好的一种感觉啊……  相似文献   

11.
一、我喜欢直截了当,直来直去,我喜欢有什么说什么,我也喜欢别人对我坦诚相待。 二、真正能够使人变得充满睿智的,就是面临真正危险的时候。 三、我坚信一定要努力工作,我们在生活中的很多使命,都是通过工作实现的。 四、我觉得诚信,就有点像房子的地基,假如说这个地基比较弱的话,在上面盖一个大房子,一旦有风暴就会被吹倒。 五、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我自己创造出来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 六、我不在乎别人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给别人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我也不觉得烦恼。我也不太在乎那些外表的形式,怎么说话,怎么交谈,这些形式上的东西我也不太在乎,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实质内容。  相似文献   

12.
《新闻与写作》的老师:您好!我是名摄影爱好者,闲暇时喜欢挎上我心爱的相机出去拍上几张。这张照片是我在海淀广场拍的。几十米的墙面,三位清洁工人每人只靠一根细细的绳索维系生命的安全。我用广角镜头以不稳定的倒三角构图来表现那种紧张与不安。出片后我感到不是很理想,于是做了些裁剪:把人物集中在墙与空白相交的斜边处来增强这种紧张,给人的视觉冲击力依然不是很强。希望专家就此给予指教。(相机:尼康80,焦距70MM)  相似文献   

13.
亲情难忘     
香港回归前夕,笔者有幸赴香港采访。以下记录的就是我在香港期间碰到的几件小事。 当一回国语老师 赴港前,我很想突击一下粤语,以期减少在港采访时的语言障碍。但虽经努力,仍收效甚微,总是找不出说粤语的那种感觉。 香港人把普通话叫国语或母语,我觉得是颇具感情色彩的。那时,随着香港回归祖国的日子日益临近,港人正掀起一股学普通话热。我发现,我此前为不懂粤语而担心纯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我是军报函授第五、六届的忠实学员。一年多来,我从一名对新闻报道一窍不通的战士成长为一名合格报道骨干,深感是函授中心这些不见面的老师对我的栽培和帮助。初学新闻写作时,时常遇到无从下笔的困境,每逢这时,《新闻与成才》都能给我指点迷津,让我从中得到启发,诱发生产新闻敏感,那种顿开茅塞、豁然开朗的高兴劲就甭提了。1993年以来,我已在军内外报刊电台刊播稿件96篇。为此,我打,加B里感谢你们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特别一提的是去年年底,我们商议把近五年来的《新闻与成才》中“我的第一篇”、“编辑说稿…  相似文献   

15.
吴静 《新闻世界》2005,(3):17-20
第一次见到张越,是在半边天栏目的机房里,她正在修改将要播出的节目。她的坐姿非常豪迈,一只脚高高地翘起来搭在桌子上。问张越的第一个问题是她在上学期间有没有记忆深刻的高兴或是悲伤的事情,张越笑笑,停顿几秒后说:“我是一个没什么新闻和故事的人,也不是什么明星,所以没多少大家爱听的故事,我跟你一样,是一个记。大学学中是因为自己喜欢写东西,毕业理所当然就被分去当了老师,开始不愿意当,不过后来当上了,感觉也不错,工作一段时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始给电视台写剧本,慢慢又开始做上了主持人,基本经历就是这样一个很简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这个世界上活着,自然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每个人的方法都不一样,未必可以照搬。这是一篇看似要跑题的编辑手记,可是我从来不觉得做廖一梅老师的书的感悟会和其他感悟一样,千篇一律。我喜欢廖一梅老师说的,年轻的时候就应该胡闹的,这不是吗?  相似文献   

17.
1 昨晚,又看《蜡笔小新》,小新一犯错误他妈妈就生气,他总是对他妈妈说;“别生气了,美人。” 小新好色(他只是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遇到美女总是问:“你喜不喜欢吃青椒?”或“你喜欢什么样的冰淇淋?”但就这几招已经逗得许多少男少女甚至像我这样不大年轻的人民的喜爱。 今年年初还有一套漫画很勾人阅读,那就是《我是豆豆》.小学生豆豆6岁.比蜡笔小新大一点儿,也是一个小活宝,他不喜欢上课和做作业,但招人喜欢,老师让他写日记.星期一他写上:“今天爸爸妈妈吵架了”,星期二他写:“今天爸爸妈妈没吵架”.星期三是:…  相似文献   

18.
在这个世界上活着,自然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每个人的方法都不一样,未必可以照搬。这是一篇看似要跑题的编辑手记,可是我从来不觉得做廖一梅老师的书的感悟会和其他感悟一样,千篇一律。我喜欢廖一梅老师说的,年轻的时候就应该胡闹的,这不是吗?  相似文献   

19.
我很怀念自己初上网的日子。那时我对网络充满了好奇,刚进聊天室时,那种感觉就像回到了十七岁,一个充满阳光和快乐的纯真年代。 我进入聊天室时,在线人数最多也不到8000人,而我们的聊天室里只有12人,多时也就20人左右。喜欢聊天的人几乎都习惯了只进自己常来的聊  相似文献   

20.
《新闻与写作》的编辑老师:您好!我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很喜欢贵刊的“来图求解”栏目。一次外出拍摄,觉得卖热秋梨汤的景不错,寒冷的冬日里能喝上一杯热气腾腾的热秋梨汤,让那甘甜、温润的液体舒舒服服地融入你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我希望这张照片能传达那种感觉,不足之处还希望专家指教,十分感谢!(尼康F100AF24-120mm)钱仲杰北京通州钱仲杰说“:冬日里能喝上一杯热气腾腾的热秋梨汤,让那甘甜、温润的液体舒舒服服地融入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冬日喝梨汤的美好图像。虽然作者在画面的取景构图上突出了热气腾腾的梨汤,但是,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