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慎重使用"影响因子"评价科技期刊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近年来科技期刊评价工作中存在着片面追求高影响因子、以影响因子高低对科技期刊排名的现象。本文结合大量实例,分析了与影响因子相关的一些客观因素,指出了这种评价方法的不合理之处。说明了科技期刊的学科不同,其影响因子有着较大的差别;同一期刊由于被收录的数据库不同,数据统计的结果也会明显不同;“被引用的总次数”是“正引”(肯定所引结果)还是“负引”(否定所引结果)、是“他引”还是“自引”,在做统计时如果不加以区别,这样计算出来的影响因子就不能客观反映期刊的学术水平。并得出结论:影响因子的高低并不能全面反映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高低,应慎重使用“影响因子”衡量期刊的学术质量。  相似文献   

2.
中华医学系列期刊学术影响力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为了从文献计量学角度了解中华医学系列期刊的发展现状及其学术影响力,促进我国医学期刊提高办刊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本文应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2002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提供的统计数据,对其所收录的64种中华医学系列中文期刊的基本状况及主要引文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中华医学系列期刊的平均被引频次和平均影响因子分别为666和0、637,均高于统计源科技期刊的平均值,并且期刊的他引率普遍较高,平均值达到0、82,说明中华医学系列期刊在国内医学领域的学术影响力整体较强。64种期刊最高被引频次为最低被引频次的127倍,最高影响因子为最低影响因子的25倍,说明中华医学系列期刊学术影响力差距很大,存在发展上的不平衡,而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差距受学科优势强弱的影响较大。虽然中华医学系列期刊形成了一定数量规模,但整体看国际显示度偏低,与国际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3.
德国科技界对期刊评价和“影响因子”的意见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针对目前期刊评价和“影响因子”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介绍了德国科技界在期刊评价方面的做法、对“影响因子”在科技界引起的误导所作的分析以及对“影响因子”的修正方法,指出中国科技界应一方面完善科技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另一方面还应慎重从事科技期刊评价。  相似文献   

4.
被引文献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萍  徐平  李秉严 《情报科学》2004,22(3):318-319
利用《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0),根据《中国科学计量指标数据库》所报道的各学科期刊1998年影响因子,选用各学科影响因子最高的科技期刊共10种,对其引文进行定量分析。统计数据显示,10种期刊外文参考文献量占总参考文献量的57%,引用外文文献最少的《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其外文参考文献量占了1/3,发现我国科技期刊论文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多以外文文献为主。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中国科技期刊在国内科学界的显示度和被利用程度不高的原因和科技期刊影响因子(IF)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为了客观评价论文被引率在科技期刊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选取2003年SCI数据库收录的眼科学期刊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符合标准的36种期刊的2年被引率、3年被引率、5年被引率、8年被引率和10年被引率进行计算,对不同年限论文被引率与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和特征因子的相关关系做了统计分析。应用前期对8525个眼科医生所做的眼科学期刊影响力问卷调查结果与不同年限论文被引率和传统文献计量学指标做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特征因子明显优于其他指标,影响因子优于5年影响因子;2年和3年论文被引率用于科技期刊评价是合理的,且2年论文被引率优于3年论文被引率。5年以上论文被引率完全丧失了期刊评价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83种农业科技期刊进行相关和聚类分析,揭示农业科技期刊基金产文率与影响因子的整合状况:农业科技期刊基金产文率与影响因子间的整合程度较高,各类型期刊整合度较接近,但从整合的层次看,不同类型期刊存在较大差异,非整合期刊的大量存在,表明并不是所有期刊的基金产文率与影响因子均呈现一致的变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根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比较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中国医学系列杂志和高校医药学报系列各55种医学杂志的影响指标,其平均影响因子分别为0.740、0.415和0.154。影响因子在0.50以上的期刊分别为87.3%、29.1%和1.8%。从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指标比较看,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在我国医药卫生期刊中具有比较大的影响力,是我国重要的医学核心期刊群。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和《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以水利工程类科技期刊为研究对象,对其2006~2010年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及2009~2010年Web即年下载率和总下载量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只有快速增强其期刊的科技实力,向专业性方向发展,提高期刊显示度,实现期刊出版的网络化,才能提高水利工程类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熊晓英  刘琼 《科技通报》2012,28(3):177-181,185
以材料科学类期刊为例,对影响因子与被引半衰期等其它评价指标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了片面强调影响因子所带来的偏差与危害,讨论了如何综合利用JCR的各项指标对科学期刊进行正确评价的问题。提出了分别对待不同性质研究领域的主张,即时髦领域主要看影响因子、兼顾被引半衰期,经典领域主要看被引半衰期、兼顾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0.
h指数评价期刊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银华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30(6):809-811,815
本文对2003年我国被SCI收录的部分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和h指数排名及其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h指数有其独立性,有其特质。在对期刊质量进行评价时,h指数是对影响因子的一种有益补充工具。同时,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指数kb,可以用来分析期刊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