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甘肃省图书馆所藏的《陇右土司辑录》(手抄本)全面记录了明清时期甘青地区十余家土司的世系传承和主要史料,非常有价值。本文拟采用笺证这种传统体裁,充分利用其它史籍或方志中的记载对这本手抄本的第一部分即明清时期被称为“五土之首”的喃厮口罗家族(赵土司)进行初步研究,同时也可作为明清时期响厮哆家族后裔史迹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南朝宋齐梁陈国祚短,王朝更迭频繁,王氏家族能顺应形势,不留恋眷念旧朝,而新朝开国之主又要借重这个家族稳定人心,故王氏家族在宋齐梁三代声势反而更加显赫,以致进入“中兴”时期。但由于世家大族子弟本身的腐败,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变化,事实上已沦为政治上的点缀品。孙恩起义,王羲之一族受影响最深,失去了世族的地位,唯王导、王、王彬三支仍然保持着丰厚的经济基础,维持着高门地位。梁末侯景之乱,世家大族打击惨烈,在建康和荆州的王氏家族几乎全族覆灭。到陈朝,王氏为朝官的已为数不多。王褒在战乱中由南方入北朝,传衍着琅邪一系。本期刊发琅邪王氏在刘宋萧齐两朝的世系简表及表中人物简要事迹  相似文献   

3.
魏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研究王汝涛(临沂师范专科学校)琅琊王氏家族,虽可溯源于周灵王太子晋,然而世系之传若明若昧,难可落实.汉代王元,迁于琅琊,后徙临沂,何时成为大的家族,亦不可考。曹魏司马晋之间,王祥、王览、王雄官位均高,后世子孙颇多当世重臣,遂均以琅...  相似文献   

4.
四川平武报恩寺乃因土司王玺等报效皇恩、崇尚佛教而建.但是,历史上并无王玺“谋反建宫”之载. “王玺谋反建宫之说”实为20世纪制造的明朝冤案.  相似文献   

5.
王鹿瞻是蒲松龄的郢中社友之一,在蒲松龄交游人物中占有较特殊的位置。《王氏家传世系族谱》全面提供了王鹿瞻的家世、婚姻、科举及其相关信息,填补了其人及其家族资料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土官和土司,是元、明、清封建王朝为巩固在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而采取的不同于内地的特殊统治措施,即在西南少数民族中任用世袭的地方官。他们世守其土,世长其民,世袭其职,曾给民族地区的历史发展以深远的影响。然而,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其释义等基本问题颇有争议,《辞海》在“土司”条释文后说:“土官,见‘土司’”;一九七九年出版的《辞源》在“土官”条释文中也有“统称土官,也叫土司”之语,此为“土官即土司说”。杜玉亭先生不同意此说,他在《土官与  相似文献   

7.
基于佤族以男性为世系的传统家族形式和观念,以“家族内”、“家族外”两分法对西盟佤族亲属称谓语进行描写,并归纳其特点。  相似文献   

8.
土司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治理边疆最有效、最悠久的政治制度之一,纳贡获中央认可、土人治理本土和家族世代世袭是土司制度的三大特征。土司制度萌芽于夏商周秦时期的羁縻政策;土司制度的前奏为汉魏隋唐大姓,土司制度的雏形是隋唐时期的羁縻州县制;宋代羁縻州县逐步衰落,土官制度基本形成;元代继承发展了宋代土官制度;明代土司制度达到鼎盛并开始改土归流;清代土司分为文土官和武土司,土司制度逐渐衰落;1958年土司制度彻底终结。  相似文献   

9.
王羲之出生之际,正是西晋王朝亡国之时。其时,是西晋永嘉年间(307~312年),王氏家族与司马家族新亭对泣、仓皇辞庙,退守江东。史称“永嘉南渡、衣冠过江”。王氏家族南迁后,他们的居住地问题,一般都用“西晋末年移居江南”一说来一笔带过。经考,王氏家族西晋末年移居地为晋陵(今江苏常州)。王羲之生年,学界有5种推定,《辞海》选的是“公元321年-379年说”,依此说,王羲之应生于晋陵。《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选的是“公元303年-361年说”。依此说,王羲之长于晋陵。  相似文献   

10.
土司制度是在“天下一统”、中央集权高度发展的政治形势下产生的。“土司”一词最早见于宋代。但是,土司作为中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封建中央王朝辖治少数民族地区所采用的“以土治土”的世袭土著长官之称,则出现于元代。当时,元代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加强管理,在今天的土家族聚居地区实行一种异于宋代羁縻制度的新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1.
明代中后期,面对内外局势和实力强弱的变化,永顺土司彭氏家族在不同的政治利益的驱使下,选择了不同的婚姻对象,与其周围的土司家族之间通过联姻,形成了一个婚姻集团,建构了自己的权力网络,巩固了永顺土司在地方社会的权力,实现了其政治统治的目的。永顺土司这种独特的联姻方式及其变化,大多散记在碑刻、家谱等民间文献中,通过对该类文献的利用与解读,有助于深化对土司制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署名林则徐的《西河郡林氏族谱序》,文德公以后有两条线索,明线写九郎公世系,暗线写五郎公世系。林序中提到“我开基祖三十六郎,字圣联。”与龙岩市龙门镇石牌前《林德春族谱》记载相吻合,为研究林则徐家族世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潞江安抚司通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潞江安抚司是滇西延续最长的土司政权之一,土司制度的终结是历史的必然。但潞江安抚司的存在,对潞江坝乃至保山地区的发展,以及保持云南边疆领土的完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试从设置沿革、袭位世系、抗日土司、疆域政治、司署遗址和土司后裔等方面阐释潞江安抚司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14.
宗法关系是以血缘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并维护家长、族长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广西南丹莫氏壮族土司政权是中国历史上实行土司制度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地方政权之一,留下了灿烂辉煌的南丹土司文化,在中国土司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里以宗法关系为视角,以宋朝以降广西南丹莫氏壮族土司政权及其历史影响为例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窥见中国土司政权的宗法关系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宗法关系是以血缘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并维护家长、族长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广西南丹莫氏壮族土司政权是中国历史上实行土司制度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的地方政权之一,留下了灿烂辉煌的南丹土司文化,在中国土司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里以宗法关系为视角,以宋朝以降广西南丹莫氏壮族土司政权及其历史影响为例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窥见中国土司政权的宗法关系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史学界,关于德格土司的研究成果已经很多,而其研究的主要方向主要侧重于对历史、宗教、文学等方面。相对于德格家族历史变迁以及德格地区民族关系方面的研究则,甚是薄弱,且很多地方尚属于历史空白之处,这则与德格社会的发展以及藏学的繁荣是极不相称的。因此,本文欲立足于对德格家族起源的再探和对“德格土司争袭案”的剖析,来进一步丰富德格土司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7.
三槐王氏家族是宋代历史上簪缨相继的名门望族,有宋一代,三槐王氏子孙族人相继入朝为官,仕宦人数众多,其中不乏爵高位显者。宋代三槐王氏家族的崛起和兴盛不是偶然的,而是呈现出与宋代社会文化环境相适应的时代特征,其家族成员正是在宋代偃武兴文、科举制度发展和门阀宗族崩溃这个时代的大环境下,通过科举入仕、勤奋好学和个人的才识、家风的清正,以及与“近世典章宦族”和科举新贵的联姻,而逐步发展为宋朝名门望族的。  相似文献   

18.
王氏家族是北宋临城的名门望族,族人王鬷进士及第,官至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王氏家族的兴起和北宋时期独特的社会历史环境密切相关。宋朝重文轻武,以科举取士为主要选官方式。社会各阶层都重视科举,平民寒士甚至视科举为改变自身及家族命运的唯一选择。王氏家族就是在此历史背景之下发展起来的。依据新近出版的《北宋临城王氏家族墓志》,结合宋初科举大发展的历史背景,详细论述了科举仕宦与王氏家族兴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钟嵘家世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学术界流行的钟嵘家世属“豪门”的说法提出质疑,从钟嵘家族世系、经历和言行、交游情况等方面考证出钟嵘的家世是豪门士族。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史学界对云南土司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丽江木氏土司和元江傣族那氏土司的研究,而对蒙化彝族左氏土司研究甚少。蒙化土知府与丽江、元江土知府并称"云南三大土知府"。可见,蒙化左氏土官与丽江木氏土司、元江那氏土司一样曾对云南历史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