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批评学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及襄樊市文学艺术研究会联合主办的“’94全国文学批评学研讨会”于5月24—28日在湖北襄樊市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吴元迈、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陆贵山、《文学评论》编辑部主任、编审贺兴安、郑州大学中文系教授鲁枢元、华中师大文学批评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王先需、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所副研究员王逢振等近30位从事文学批评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专家、学者、教授就文学批评学问题进行了冷静、客观的研究讨论。与会者注意…  相似文献   

2.
3月27日,本社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钟樑先生到湖北大学举行了一次座谈。参加座谈的有武汉六中的特级教师胡明道老师,文学院潘纪平教授,华中师大附中文勇老师,湖大附中李玉新老师,本刊编辑越冬、秋松及部分研究生。中学语文杂志社社长  相似文献   

3.
全国首届文学批评学研讨会召开前夕,应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和华中师大之邀,鲁迅文学院、中国社科出版社、《文学评论》编辑部、人民日报文艺部、文艺撤、光明日报等单位的与会代表与湖北省部分文艺批评工作者进行了座谈。会上就目前我国文艺批评理论现状,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大家的一个共同看法:近两年来,我国文艺批评所呈现出的多元现象是令人鼓舞的,因而,进一步解放思  相似文献   

4.
首届全国文学批评学学术研讨会于3月28日至4月3日在风景秀丽的珞珈山举行。会议由武汉大学、华中师大、鲁迅文学院和中国社科出版社四单位联合发起。会议主要就以下几个议题展开讨论:一、对近年来引进西方新方法和新观念后文学批评理论和实践的回顾与展望;二、文学批评方法的困惑;三、讨论由王先霈教授主编的《文学批评学基础》一书。关于近年来文学批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问题。有同志具体列举了近年来批评方法在以下方面有了进展:系统论批评方面,人们尝试把文学形象和人物性格看成一个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象林兴宅的《论阿Q性格系统》等;文体批评方面,有人对莫言、阿诚等人的小说进行了深入研究、剖析了作家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这是华中师大考试研究中心廖平胜教授为<教育考试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课题研究撰写的一篇专论.在现今教育结构体系中,高中教育具有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6.
当代批评学的现状与走向──“94’全国文学批评学研讨会”综述许也由华中师范大学文学批评学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及襄樊市文学艺术研究会联合主办的“94’全国文学批评学研讨会”于5月24日至28日在湖北省襄樊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位从事...  相似文献   

7.
2001年3月20日,华中师范大学学批评中心召开了名为“建构生态艺学”的学术座谈会。来自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海南大学、湖北大学、江汉大学的十余名专家学参加了此次座谈。会议由学批评中心主任王先霈教授主持,与会围绕海南大学鲁枢元教授的新《生态艺学》所提出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以及生态艺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否成立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择其要,作如下简述。  相似文献   

8.
1988年12月24至25日,由省语言学会、华中师大中文系、语言研究所联合举行的武汉地区首届中青年“语言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大召开。武汉地区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四十多位专家、学者和从事语言、文化教学与研究的工作者参加了研讨会。《语文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应邀派出副主编李发舜参加会议。华中师大副校长王庆生、邓宗琦教授,省社联王德恒同志到会祝贺。邓教授代表华师致欢迎辞。华中师大中文系副系主任周光庆副教授主持了开幕式。省语言学会会长、华师语言研究所所长、中文系教授、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致开幕词。邢教授回  相似文献   

9.
[本报消息]7月23日上午,由湖北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武汉斯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由华中师范大学承办的首届“斯诺和海伦·斯诺论坛”在华中师大国际文化交流园隆重开幕。赵斌副省长致开幕词,华中师大副校长李向农教授向中外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中美两国专家、学者近30人在会上宣读论文,进行了交流发言。论坛分别由李向农副校长和该校斯诺研究中心主任尹均生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10.
3月27日,本社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陈钟樑先生到湖北大学举行了一次座谈?渭幼傅挠形浜毫械奶丶督淌鞯览鲜?文学院潘纪平教授,华中师大附中文勇老师,湖大附中李玉新老师,本刊编辑越冬、秋松及部分研究生。中学语文杂志社社长聂进主持座谈会。  相似文献   

11.
回眸与前瞻──“文学史研究的方法与范式”研讨会综述叶木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文学理论和文学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华中师范大学文学批评学研究中心于1996年4月25日主办了“文学史研究的方法与范式”学术研讨会。来自湖北大学、中南民族学院、华中师范大学等单位...  相似文献   

12.
碎片化与意识形态批评——詹姆逊后现代文化批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对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枇评理论,认为后现代文化的碎片化、不可分析性与詹姆逊对后现代文本的深度挖掘形成矛盾,后现代文化中距离的消失与詹姆逊的“认知测绘”理论形成矛盾;詹姆逊文化批评是后现代知识分子在当代语境中对意识形态的想象性把握,对社会矛盾的虚幻解决,这又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形成矛盾。企图在文本的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之间、在后现代的碎片与总体性的意识形态之间进行调和,使詹姆逊的文化批评处于理论的建构与自我解构之中。  相似文献   

13.
为纪念苏联伟大作家米哈伊尔·肖洛霍夫诞辰85同年,由华中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发起主办的“全国第三次肖洛霍夫学术研讨会”,于5月21至25日在华中师大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位专家、学者、教授、翻译和教学、研究工作者出席了研讨会。大会收到20余篇学术论文和研究资料。华中师大党委书记戴绪恭教授和副校长王庆生教授分别出席了开幕式和闭幕式,并讲了话。整个研讨会的气氛友好而热烈,代表们主要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全国语文板书学及图示导读法研讨会于7月16日至20日在武汉举行。会议是由华中师大《语文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和全国语文板书学研究会筹委会主办的。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3名代表赴会。大会由王松泉同志致开幕词,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朱绍禹教授等发来了贺信。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之一,中心主任为瞿林东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龚书铎教授。中心成立于2000年1月,同年11月被教育部批准为文科重点研究基地。目前下设四个研究室,即史学理论研究室,中国古代史学与史学理论研究室,中国近现代史学与史学理论研究室,中西史学比较研究室。  相似文献   

16.
文学批评思维学是研究文学批评的思维方式、思维方法、思维类型、思维过程和思维规律的科学。本文系文学批评思维学系列论文之二,探讨批评主体在文学批评实践中较为常见的两种思维方法:宏观思维与微观思维。  相似文献   

17.
文学批评形态研究,是运用形态学的观念与方法,对文学批评的系统结构及历史形态进行描述与分析。它的难点在于确立研究的理论基点及系统坐标。从韦勒克、艾布拉姆斯等关于文学批评坐标和系统结构的分析中,可以概括出四个基本的批评学理论范畴,即本体论、文本论、文体论、价值论,它们互相联系并以作品存在为轴心,构成文学批评形态学的元系统坐标。在进行具体的文学批评形态研究时,需要在此基础上加以适当转换,以“四论”中的某一个为基点和轴心,从而构建适用于研究对象的文学批评形态学研究坐标  相似文献   

18.
2007年3月20日(农历二月初二,钱基博先生120岁华诞),“钱基博与国学”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科学会堂隆重召开。会议由华中师大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王玉德教授主持,华中师大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校长马敏教授,钱基博先生家属、其孙钱佼汝先生,及无锡钱学纪念馆代表,到会致辞。无锡、南京、长沙、广州等高校、研究机构的6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收到论文50多篇。开幕式上,马敏校长致辞,认为钱先生教书育人一生,其教育思想对今天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创新很有现实意义。章开沅先生指出,国学大师要对国学有深入研究,与当今那些不通之人…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从詹姆逊对当代文化的研究入手,探讨詹姆逊学术思想的发展和变化。首先本文梳理并阐发了詹姆逊的文化观念和批评观念,接下来从大众文化、后现代建筑、影视艺术三方面具有分析了詹姆逊的理论贡献和文化批评实践,本文认为,詹姆逊转向后现代文化是一位关注现实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必然发展,这种视野的调整表现出詹姆逊的探索精神和理论勇气。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学专家梅大圣教授,1947年10月出生于湖北黄梅县新开镇尚武房村,黄梅一中67届高中毕业生。1978年华中师范学院(今华中师大)中文系毕业,被分配到黄冈师专(现黄冈师范学院)中文系工作,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其间,先后进修于华中师大、南京师大,并于北京师大古代文学助教进修班学习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1年;1991年又于华东师大访学1年,理由从著名词学家马兴荣教授,从事中国古代诗词研究。现任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究室主任,系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理事。1998年被评为教授。  在20多年的高校生涯中,他始终以教好课、培养好学生为其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