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在西方是一种体现文化主导性根本变化的社会文化思潮 ,它产生于现代主义内部 ,但最终却颠覆了现代性的神话而走向了一个新的文化世界。后现代主义以激进的话语策略在解构了一种被理性凝固的传统的同时 ,复活了另一种传统。后现代主义文化实践所带来的价值的解体 ,意义的迷失和灵性的失落 ,是可以也必须要被超越的。  相似文献   

2.
在当下的语境中,后现代主义哲学似乎已经过时,但这并非思想进步的表现,而是缺乏思辨的结果。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看,后现代主义哲学非但没有过时,而且还有待进一步推进。在思想的共时性上,后现代主义哲学不同于后现代主义文化,不能把后者的负面影响推到前者头上;在思想的历时性上,后现代主义哲学并非对"现代性"的简单否定,不能在想当然的思考中陷入非此即彼的假问题中。正确认识和发展后现代主义哲学不仅对人类具有重大时代意义,而且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与现代性问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马克思最早全面洞察和把握了西方社会的现代性特征,并对其进行批判。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和批判精神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产生了重大影响,后现代主义者对现代性的批判,是马克思的批判思想在当代的延续。马克思与后现代主义又有着本质区别,马克思在批判的同时还有肯定,并追求最终的超越;而后现代主义追求单纯的解构,完全否定启蒙精神,从而走上了理性的反面。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思潮,已在包括文化领域在内的社会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概念和特征两方面入手,力求勾勒出后现代主义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5.
1990年代以来,消费文化日趋占据社会文化系统的主流位置,并与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合流,引发了当代文学叙事美学范式的剧变。在"现代性"价值重新整合的困境中,如何确立自身的文化批判价值体系,克服严峻的认同危机和现代性焦虑,建立起关于历史和个体的历史连续性,是中国作家面临的一个历史性难题。  相似文献   

6.
以科学和理性为标示的现代主义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由于其弊病的不断显现,也遭受到脱胎于其自身的后现代主义的无情批判.基于对现代性的态度的异同,后现代主义内部出现了解构性后现代主义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两种面向.建设性后现代主义通过对现代性的解构和超越,完成了从"机器"到"花园",从"他人是地狱"到"关系中的自我",从"同质"到"异质"、"多元"的观念转换,使其自身具有了内在生成力和积极的建设性,彰显出丰厚的现实维度.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发生于欧美,后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与哲学思潮.后现代主义具有不确定性的本质特征.至今众说纷纭,作为历史范畴、文化范畴、思想范畴广泛流传.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已有不小影响,我们对待后现代主义应采取科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凭借传统思维和话语解释,加剧了"山寨文化"的混沌.后现代主义视角下,山寨文化不拘于形式,对"可能性"尽情演绎,其中蕴含着隐蔽的自由精神追求.山寨文化在思想和实践中为实现模仿的逻辑与行为从分裂状态走向一致而努力.这种努力指向对现代性决裂的同时又与现代性相偎依;在喧嚣中拥有广大从众基础的同时,又刺激了人们对其消费的欲望.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主义与合理性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把后现代主义的出现当作一个思想观念的变革 ,从中考察合理性观念的变化。后现代主义通过批判逻格斯中心主义和基础主义 ,反对文化现代性构想 ,反对文化现代性的自我确证方式。因此 ,它不仅反对现代文化的合理性观念的内容 ,而且反对现代文化所确立的合理性观念的形成方式。在后现代主义者看来 ,合理性只能是一个相对主义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性极度膨胀的现代社会。人类必须试图重建一种健康、合理的乌托邦观念.选择超越当下现实的另一种可能性,以此来冲淡人们对现代性价值的固执性迷恋。后现代主义放弃了重建理想社会的可能性。将现代性的虚无主义推向极端.因而.它没有可能构想某个与当下现实完全不同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当代西方一种新的精神潮流,它对现代性进行了反思和批判,随着文化全球化以及东西文化交流传入我国,对我国的想象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应吸取的积极意义,同时,它的消极作用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回避和忽视的。必须正视后现代主义思潮及其影响,采取的相应的对策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12.
西方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具有反本质主义、反理性主义、相对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色彩的较为激进的社会思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它的产生背景、基本内容,并就如何评价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之于课程研究的意义与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对整个西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它对西方的简单、封闭、僵化的传统思维方式进行了强烈的质疑和无情的鞭鞑,提出了一种观察世界的全新视角.本文拟探讨后现代主义对课程研究的积极意义,并对之不足加以反思.  相似文献   

14.
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表现为理论言语的科学化与体系化.后现代主义思潮构成我国的文论现代性建设的语境,文论现代性建设应当吸收其理论资源并转化为建设性因素.后现代主义在文学理论领域中的建设作用表现在促进研究范式的更新从而促进文论知识生产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相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当前西方社会两大思潮和政治文化派别.尽管两者有许多差异,但它们一直各自独立地工作在一个共同的领域内,即它们都对以往的哲学体系进行了深刻而广泛的批判,都试图重新思考哲学与社会批判的关系.本文从女性主义概念的界定和女性主义流派介绍,引出女性主义理论的内在张力,并由此引出对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共识及差异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人类正面临着物质性价值和精神性价值日趋紧张的矛盾,个体生存空间日渐缩小为韦伯口中的"铁的牢笼",人之为人的意义逐步丧失,人类面临着如何恢复自身价值的问题。后现代主义思潮通过对现代西方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种种负面效应进行批判与解构,提出了一系列有益于人类解放的思想和观点,为当代社会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后现代主义思潮正成为一种世界范围的文化思潮.本文在简要介绍后现代主义思潮和当前教育技术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从技术哲学视角对后现代主义与信息技术教育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拒斥以划一思维和二元对立思维为特征的现代思维方式,坚持一种流浪者的思维,在当代西方社会已颇具声势。一、后现代主义的缘起与许多思想流派不同,后现代主义不是一种统一的学术流派,而是当代西方社会一股纷繁复杂、扑朔迷离的具有反思和超越现代性的最新哲学思潮的总  相似文献   

19.
刘筱钰 《学周刊C版》2014,(11):215-216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对西方社会近现代哲学的继承和批判,也是在反思西方社会的哲学和科技中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在思想意识领域内,它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并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当前,积极研究后现代主义的精神实质,客观地分析和评价其双重效应,有助于我们探寻思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精神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时空观是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基石,后现代主义思想家通过对传统时空观的批判建立了后现代主义的时空观,并在此基础上对现代性的社会治理模式进行批判.本文尝试以后现代主义的时空观为方法论基础,探讨后现代主义社会治理观的研究视角和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