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论隐性课程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重要课程。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也是属于课程的一种,具有涉及范围的广域性、影响方式的隐蔽性、作用结果的深刻性等特点,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隐性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了利用隐性课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徐家刚 《考试周刊》2011,(86):165-166
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通常的学校课程是指明确的、事先编制的课程,主要以课堂教学作为知识传授的形式。隐性课程就其本意来说并非实指.它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价值、行为规范、情感等产生影响的全部信息的总和。  相似文献   

3.
李建文 《江西教育》2001,(12):12-12
隐性课程,又称“隐蔽课程”、“潜在课程”、“非正式课程”,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隐性课程具有各种要素,各要素又有它自身的特殊结构,因而形成了隐性课程的自身的分类结构。根据隐性课程存在的广域性,将隐性课程分为以下三层结构:物质———空间类。作为物质空间类的隐性课程指学校的建筑、校园的规划、学校的地理位置等物质与空间环境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产生正式课程之外的影响。这一结构处于最外层,可以被受教育者直观,也容易移植和改变。组…  相似文献   

4.
课程按其形态载体的表现形式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习风气)中所学习到的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虽然隐性课程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教学方式进行,却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等起着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一种必要的教学资源之一,它与显性课程合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隐性课程是广义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对于公开的、正式的显性课程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潜在性和非预期性。一般认为,隐性课程应分为三种:一是物理环境(如学校、社区的建筑、设备等);二是人际环境(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家长与学生等);三是文化环境(如教室布置、校园文化、社会公共文化等)。它不通过正式的教学进行,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价值观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隐性课程对学生发展所起的作用,应从两个角度认识:首先,隐性课程可能会产生对学生发展的负效果。隐性课程由于其非计划性、内隐性的特点,有可能包含有…  相似文献   

6.
叶蓉 《文教资料》2013,(17):147-148
隐性课程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一切学校文化要素,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在高职生基本职业素养的培育中能够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界定了隐性课程的内涵与特点,分析了隐性课程的育人功能,并从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三个层面提出了高职院校开发隐性课程,提高学生基本职业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单威  单桂华 《教书育人》2012,(33):52-53
隐性课程作为一个舶来品,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其在正式课程之外对学生的作用就已经被许多学者意识到了。1966年,杰克逊在其著作《课堂生活》一书中正式提出了"隐性课程"的概念,认为学生在学校不仅学会了读、写、算等显性知识,并且获得了态度、人格、价值观等其他隐性的成长。我国学者对隐性课程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隐性课程是指"非计划的学习活动"[1];隐性课程是"学生在学校教学情境中无意识地获得的经验[2]";隐性课程是学生在课堂内外无意间习得的,由教师以特定方式呈现的文化序列"[3]等。我们认为,隐性课程是间接的、非强迫性的,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的行为方  相似文献   

8.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是学校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的因素,体育隐性课程是通过间接内隐方式呈现的体育文化要素的总和。由于体育教育主要是一种人文主义教育,这就对体育隐性课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校和教师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转变。  相似文献   

9.
周忠新 《文教资料》2011,(22):193-195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重要课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集中利用学校教育的各种渠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的一种课程,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把隐性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在简述隐性课程的概念、特征的基础上,概括、分析了隐性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提出利用隐性课程的积极作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要点。  相似文献   

10.
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的.它也被称为潜在课程、隐蔽课程、无形课程、非正式课程等,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包括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教育经验(包括学术的与非学术的)”。它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如学校的建筑、教学设备,学业成败的奖惩制度、方式,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风格和教学方法等,可以说整个教育环境中凡是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因素都可以成为隐性课程。隐性课程评价则是指以一定的方法和途径对隐性课程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目的在于了解潜在课程的优劣、好坏及其实际产生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1.
美国学校主要通过进行课堂教学、建立隐性课程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学校主要通过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进行教育。我国学校应以美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为参考,并结合我国国情,通过重视非德育课程、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创设学校环境、开展实践活动以及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等途径,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2.
隐性课程是学校在教育中,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呈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成长的教育影响因素的总和.隐性课程存在于大学教育的每一个角落,从高等教育入手可以分为显性课程中的隐性课程、物质层面的隐性课程、精神层面的隐性课程、制度层面的隐性课程与行为层面的隐性课程.隐性课程通过暗示、感染、模仿和认同等方式来影响大学生.  相似文献   

13.
隐性课程有着显性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大学生施加课程性质的影响。电子阅览室隐性课程对学生产生多方面的隐性教育作用。为此,应加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隐性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4.
高职英语教学中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梅 《考试周刊》2009,(17):131-132
隐性课程是现代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通常体现在学校和班级的情境中,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充分发挥和强化高职英语教学隐性课程中的积极作用,就要创设有利于英语学习的物质情境、校园文化情境和人际情境。  相似文献   

15.
发挥好隐性课程的育人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性课程又称潜在课程或隐蔽课程,是指在学校教 育中没有被列入课程计划,但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一切校园文化要素的统称。它虽然是一种非正规课程,但其作为课程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对人的情、意等非理性因素的发  相似文献   

16.
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是一个舶来品,1966年杰克逊(P.W.Jackson)在<课堂中的生活(Life in Classroom)>一书中正式提出了"隐性课程"的概念.隐性德育课程是学校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忽视的隐形力量.它在中小学德育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学校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影响学生,是对学生实现人格塑造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体育隐性课程作为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显性课程相呼应,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实施全面的体育教育。开发体育隐性课程,体现了体育课程改革的理念。隐性课程的载体涉及学校体育的方方面面,体育教师应在这些方面有效地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8.
隐性课程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隐性课程是一种间接的、暗示的、无意的方式,长时期地影响学生情感、调整学生行为、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创造力的课程。用场论的观点审视隐性课程,隐性课程的场源潜藏于校园文化之中,场内各要素相互作用、吸引沟通;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隐性课程对教育者的影响方式有暗示、感染、模仿等。隐性课程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能引起学生积极的心智活动,规范学生的行为,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学生。隐性课程的开发应遵循互为依存原则、整体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动态变化原则等。  相似文献   

19.
校园文化是一个广义概念,它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在学校课程中表现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或潜在课程),我们通常所指校园文化,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中的隐性课程,它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类,前者包括优美的校园建筑风格,别致的环境设计。例如:楼群建筑、壁画、橱窗、草坪、花园、雕塑等,后者包括各种健康向上的艺术活动所带来的文化氛围、良好的校风、班风、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的群体心态等。 校园文化具有暗示性、修透性特点,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无言的教育,是感化学生的熔炉。它对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庄可 《继续教育研究》2007,4(1):162-164
校园中的隐性教育问题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重视隐性教育,不仅是教育观念与方法革新的表现,也涉及教育运行机制的进一步完善;而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生长、发展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内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构筑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